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考点
专题9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
成年初期,又称为青年后期,是由青年期过渡到成年期的最后阶段。
在这一时期,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促使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定,客观地认识自我也成为可能。
另外,由青春期开始的对异性的崭新意识,即性的觉醒,到了成年初期已基本趋于稳定,恋爱、结婚及婚后适应也成为成年初期重要的发展课题。
考点1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点
1.年龄阶段
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为18、19岁到35岁。
2.一般特点
(1)摆脱那种肤浅的、表面的认识,自我意识成熟;在成年初期自我同一性已经确立。
(2)在成年初期,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形成并逐渐稳定。
(3)到了成年初期的青年,开始学会深入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已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
(4)表现出心理的两极性:
①意志与行动的两极性;
②人际关系的两极性;
③日记中的两极性、闭锁性和开放性。
考点2成年初期的认知特点
1.思维发展的外在条件和任务
(1)新的客观环境及所面临的新的适应任务影响思维发展,他们掌握了本民族的文化系统及社会道德系统,能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但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2)同时充当着社会文化传递给他人或下一代这样传递者的角色。
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这个时期个体的重要思维方式。
2.智力表现一般特点
成年初期,个体在智力结构的各个方面均已基本发展成熟,智力表现的总体水平发展相对稳定,且表现出一些全新的属性。
表5-9-1智力表现一般特点
3.思维发展一般特点
成年初期的思维特点一般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
①个体的形式逻辑思维仍处于发展状态。
②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思维形态。
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应,其主要特点是既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也反映相互联系。
(2)成年初期的后期阶段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
该时期创造性思维表现十分突出,是一生中创造性思维表现的最佳年龄区。
在大学生阶段(即成年初期的早期阶段),创造性思维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尚未达到成熟水平,仍处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积极准备阶段。
考点3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
1.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人对存在于自己内部世界的“本来”的、“本质”的“我”的关心日益强烈,促进了对“本来”的“我”的追求意识。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身体的迅速成熟。
②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大。
③认知能力的发展。
(2)对外界的看法更加深刻而广泛,建立在以探讨自我为核心内容的基础之上。
成年初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以前相比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3)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了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
已往的经验、对他人的态度及来自他人的评价,独立的意识及自身在社会中的作用、地位和身份等都会影响这个过程。
2.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与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1)确立自我同一性
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初期之后,发展课题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开始步入成年初期的个体,虽然已经应该而且有能力承担诸多社会责任和义务,但他们在做出几种决断的时候往往进入一种“暂停”局面,以尽可能地满足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
(2)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在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个体可以一时合法地延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成年初期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3)重要发展任务
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决定着个体自我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影响着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固。
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成年初期的重要发展任务。
考点4成年初期人生观的形成、稳固
1.人生观、价值观的一般理论
(1)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认识现象,而是以人生目的为核心,包括人生的态度、评价、情感、意志等内容的个体人格的总和。
①人生观出现于青年初期,在青年中期趋于稳定,在青年晚期,即成年初期形成。
②人生问题进入青年意识须具备三个心理前提:
a.思维发展的水平;
b.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
c.社会性需要的发展水平。
(2)价值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
价值观的形成将会规定进行评价的标准、价值体验的本质及价值判断的根据,从而促进人格的整合。
2.价值观的发展特点
(1)价值观的形成是通过社会化过程得以实现的,社会化过程是一种强化学习、同一化及模仿、观察的学习过程。
(2)价值观形成与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联系,与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过程相互制约。
(3)到了青年晚期,青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愈来愈强,由直接强化或外来影响而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情况愈来愈少,而主要依赖青年的同一化过程。
考点5成年初期的恋爱、婚姻
1.异性观发展过程
表5-9-2异性观发展过程
在异性观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
影响异性观形成的主要原因:父母的示范作用和养育态度。
2.婚恋的发展过程
(1)青少年期所萌发的对性、对异性的好奇,到了成年初期逐渐发展为一种强烈的愿望,并由此导向恋爱的轨道。
进入青年晚期即成年初期的青年已不是为恋爱而恋爱,为消遣而恋爱。
开始考虑与对方结婚,开始描绘未来的家庭蓝图并实在地考虑未来的事业和家庭。
(2)随着恋爱感情的发展,会产生对方只能属于自己的独占欲,发现对方与其他的异性在一起,就会产生嫉妒心理,在男性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3.婚后适应问题
两个人开始共同的婚姻生活时,会产生诸多不适应问题。
具体表现为:
(1)性生活的适应问题;
(2)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问题,包括夫妻间及亲属间关系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