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良好生活的养成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1)卫生习惯,(2)饮食习惯,(3)睡眠起居习惯,(4)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由此可见,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
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蕴含着许多教育价值,通过《纲要》《指南》的进一步学习,我们已初步树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理念。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生活环节(来、离园、盥洗、饮水、餐点、午睡)占在园生活50-60%以上,这些生活环节比较琐碎,我们易忽视其潜在的教育价值,所以,关注细节——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有效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不容忽视。
例如:在一日生活中,盥洗活动始终贯穿其中,使用的频率最多,一天高达7-8次,入园、入厕、喝水、吃饭等都要洗手。
教师是否关注培养幼儿认真洗净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洗手过程中,有时候幼儿会浪费水,教师是否能注意培养幼儿有节约用水的习惯等,其蕴含着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契机。
又如:午餐后幼儿漱口较马虎,只是机械完成任务,有的幼儿总是忘记漱口,需要老师提醒。
“学习保护自己,体验健康安全生活的重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是幼儿必备的生活经验,对幼儿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二、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周而复始,而这些活动的琐碎细小,枯燥无味以及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教师们对这些生活环节的组织时,要学会观察,抓住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采取有效的方法,有机渗透幼儿习惯的培养。
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1、梳理出生活环节的要点通过梳理一日活动各环节中教师观察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有助于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见下表)一日生活环节中,教师观察要点及渗透习惯的培养以午睡环节为例,我们重点观察幼儿是否能有序的穿脱衣裤,整齐叠放在固定处;是否有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否乐意整理自己的床铺。
从中可以渗透培养幼儿学做力所能的事情、养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
又如在来园活动中,教师是否关注幼儿情绪、是否能对熟悉的人(保健、班级老师、同伴等)打招呼;幼儿所带的物品是否安全,并能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地方,从中可以渗透培养幼儿愉快生活、文明礼貌的行为、养成物归原处的等好习惯。
2、创设会说话的生活教育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创设,本身就是最直接的教育,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各种生活经验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有的环节每天重复多次,利用环境的创设,避免了教师重复的提示,它直观易学,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情感,对幼儿行为起着提醒的作用,并暗示幼儿的行为,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创设的形式不同我们应该根据年龄特点,创设一些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生活环境,如“温馨小贴士”,“心情墙”等,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情况;引导幼儿与教师讨论,共同设计,制作图片、标志进行环境创设。
如:物品的摆放、整理演示图、洗手步骤、便后主动冲水等提示图,既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深幼儿的印象。
(2)材料的安全合理为幼儿提供的生活用品材料要实用安全,便于清洁和消毒。
例如:盥洗室放置便纸的器皿高低、大小合适,方便幼儿取用。
(3)布局的科学舒适如:午睡时,床位的摆放,根据不同场地,创设合理舒适的环境,既要方便幼儿的穿脱、折叠衣裤,整理床铺等操作,为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条件,也要便于老师在午睡中的管理。
又如:餐点时,合理摆放餐桌,方便幼儿的进出。
盥洗室的地面我们做了进出的标记,防止出入发生碰撞;饮水与餐点的次序我们进行了调整,孩子们如厕洗手后取水碗做到座位上老师给接水,小水碗都摆在桌子的标记上,这样减少了等待,也保证了饮水量和不疏漏某一位幼儿。
餐具、小盆、擦嘴小毛巾的摆放要方便使用等。
3、注重在真实情景中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主要是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需要老师细心的观察,耐心的指导,根据各自不同幼儿的情况,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鼓励幼儿积极尝试,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利用学习活动,梳理经验幼儿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何帮助幼儿解决,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我们及时捕捉和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集体活动或者小组个别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生活经验,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
例如:叠被子、脱衣服,对于孩子来说要学习独立的穿脱衣服和整理被褥,针对这个技能,我们便开展了主题活动,通过儿歌、视频、步骤图示、互相帮助、游戏竞赛等方式来帮助幼儿掌握这些本领来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养成习惯。
(2)利用游戏活动,有机渗透我们充分利用游戏活动有机的渗透,帮助幼儿学习巩固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进一步掌握生活技能和方法。
例如:开展穿衣比赛、洗手儿歌律动、睡前眼睛操等来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习惯。
由于班容量达,在午睡前孩子们要脱衣服、找床位,会有拥挤的现象,为了避免拥挤和有序,我们设计为分男女幼儿听不同的音乐分批如厕和上床脱衣服,这样减少了等待,方便了找床,有序的午睡,形成了良好的常规和习惯。
针对本班孩子来园经常迟到的现象,我们采用了早到宝宝小印章的游戏活动,每天7:50以前来幼儿园就可以自己印一个小印章,一周攒到了五个,就可以获得一张手工做奖励,这样一来孩子们纷纷早来幼儿园,迟到现象明显有改善。
(3)利用争当小班长活动,激发幼儿形成自律我们班的孩子注意力很不稳定,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不能摆脱动作和实物的影响,还不了解事物的内部关系,因此也不能了解生活常规建立的意义。
他们的意志力水平也较差,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发展也缓慢。
老师常常高控孩子们。
为此,我们班设立了许多小班长,如:洗手小班长、漱口小班长、擦嘴小班长、桌面小班长、衣物小班长等等。
孩子们自己检查自己很听有兴趣,不仅能互相监督检查,而且还规范自己要做好,别人才会选自己当班长,慢慢的班里的孩子从洗手、擦嘴等常规方面形成了自主自觉的行为。
通过争当班长活动,孩子们不仅常规有了很大进步,自信心和任务意识也进一步增强。
4、灵活运用多种语言,强化巩固语言是多样的,我们会根据中班年龄特点,巧妙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可利用简单的指导语,手语、眼神等肢体语言,提示或者暗示幼儿的行为。
同时充分发挥儿歌的独特作用,如:运用一些短小的儿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既把生活自理的内容形象生动勾勒清楚,又有助于幼儿记忆自理生活的动作。
如:在学习穿套毛衣的过程中,知道“穿毛衣,看仔细,先钻大洞洞,再钻中洞洞,最后小手钻小洞。
”整个钻洞的过程,就是穿毛衣的过程。
用念儿歌的方式,幼儿们容易理解,有助于他们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帮助他们强化巩固,同时有助于幼儿生活习惯逐步的养成。
5、沟通协调中提高家园共育的成效家园共育关键是家园的一致性,它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家长工作中,教师应关注:(1)了解需求取得理解和支持由于一日生活各环节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大多被家长认为是小事,我们要了解家长在育儿方面的需求,理解家长的心情,因此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候,用平等、科学的方法指导家长,避免命令式的,允许家长慢慢地转变育儿态度和方式,让家长理解并懂得重视生活教育,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环境、生活方式、自己的言行都会影响幼儿,激发他们积极主动配合并参与幼儿园的工作中。
如:利用开设讲座,小手牵着大手的活动,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
(2)沟通方式多样合理运用多种方法,如网络平台、成长档案、家校互动手册、家长论坛等,微信、博客、qq 等,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使他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状况,倾听家长的建议,并为家长提供分享他们经验的机会。
三、实践后的思考1、注重个体差异我们孩子多,所以要十分注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
可以根据幼儿行为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引导,以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有所发展,让幼儿体验好的生活习惯带来的好处。
2、注重随机教育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六环节,都可以看作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们要及时捕捉存在的教育契机,在指导中,避免说教,多给幼儿一些操作、体验、互动的机会,少一些包办代替、灌输方式,将寻常生活中的每一环节与幼儿的发展目标有机联系在一起,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3、注重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做到言传身教,尤其是对于天性好模仿的幼儿来说,不管是正确或是错误的,只要是直观形象的,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为此,我们从自身做起,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为幼儿做表率,这样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生活环节中,老师学会关注细节,有效指导,发现生活各环节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七法幼儿时期是人一生的启蒙时期,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
”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中,教师如何渗透多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呢?我们针对不同的教育情景、不同的活动环节和不同的教育对象,尝试通过多种教育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环境熏陶法:幼儿园、家庭以及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是孕育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精神土壤,教师、家长及其他成人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直接影响,因此,我们注重为幼儿营造积极向上、有条理有秩序的精神环境,发挥其隐性的教育价值。
其次,我们紧紧围绕“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目标,从色彩、造型、内容入手,创设整洁温馨、轻松舒适的物质环境。
如,在活动室,我们设置“我会做……”“特别的我”、“宝宝吃得香”等生动的主题墙饰;在室外,我们将“果皮扔在垃圾箱”、“不随地吐痰”等好习惯的要求与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和院子里,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情感体验法: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我们根据幼儿好玩、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创设相关情境,让幼儿在感知操作、情境模拟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培养小班幼儿“能独立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时,我们设计“给娃娃喂饭”的游戏,先以情感渗透引导幼儿愿意自己吃饭,知道挑食对身体有害,再通过游戏中的实际操作,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