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引论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如下4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系统。
即“计算机-终端系统”或“远程联机系统”;特点:(1)单台主机用于执行计算和通信任务;多台终端用于执行用户交互。
(2)这一阶段主机价格昂贵,通信线路及通信设备的价格则相对便宜。
(3)连接方式:本地或远程。
缺点:主机负荷重、效率低——数据处理+通信;线路利用率低、远距离连接时费用高;网络结构属于集中控制方式,可靠性低②20世纪60年代:主机互连网络,即“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多机通信系统”;(ARPAnet 网的出现与分组交换技术的开始)特点:多个终端联机系统互联,形成了多主机互联网络;网络结构从“主机-终端”转变为“主机-主机”③20世纪70年代中期: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即“层次化结构”,并对每层进行了精确定义;(OSI/RM)④20世纪90年代:INTERNET时代。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会列举即可,无需描述)?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及相关网络设备,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按照一定通信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的信息系统。
数据通信(Communication Medium)文件传输、IP电话、E-mail、视频会议、信息发布、交互式娱乐、音乐;资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软件、硬件、数据(数据库);提供高可靠性服务(High Reliability)利用可替代的资源,提供连续的高可靠服务;促进分布式系统的发展(Distributed Processing)把数据处理的功能分散到各个计算机上,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分布处理和建立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3、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组成是什么?各个组成部分由哪些设备组成?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负责数据处理,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通信子网:由网络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
完成全网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工作。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哪些(只需知道按地域范围分类—中英文)?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5、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哪些?会画各类拓扑结构图。
(1)总线型所有节点挂接到一条总线上,广播式信道需要有介质访问控制规程以防止冲突。
(2)环型。
所有节点连接成一个闭合的环,结点之间为点到点连接。
(3)星型。
有一个中心节点,其它节点与其构成点到点连接。
(4)树型。
一个根结点、多个中间分支节点和叶子节点构成。
(5)全连接。
点到点全连接,连接数随节点数的增长迅速增长(N(N-1)/2),使建造成本大大提高,只适用于节点数很少的广域网中。
(6)不规则(网状)点到点部分连接,多用于广域网,由于连接的不完全性,需要有交换节点。
第2章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1、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各指标的含义是什么?数据通信速率(传输速率)数据在信道中传输的速度。
有两种: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
误码率:码元在传输过程中,错误码元占总传输码元的概率。
信道带宽: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在不失真的情况下所占用的频率范围,通常称为信道的通频带,单位用赫兹(Hz)表示。
信道容量:单位时间内信道上所能传输的最大比特数,即最大传输速率,用比特每秒(bit/s)表示。
它是衡量一个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重要参数。
当传输速率超过信道的最大信号传输速率时就会产生失真。
2、数据通信的技术有哪些?各种技术的含义是什么?单工通信:单工方式指通信信道是单向信道,数据信号仅沿一个方向传输,发送方只能发送不能接收,而接收方只能接收而不能发送,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信号传送方向。
例如,无线电广播和电视都属于单工通信。
半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是指信号可以沿两个方向传送,但同一时刻一个信道只允许单方向传送,即两个方向的传输只能交替进行。
当改变传输方向时,要通过开关装置进行切换。
全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是指数据可以同时沿相反的两个方向进行双向传输。
3、差错控制技术和差错控制编码有哪些?奇偶校验码的原理是什么?差错控制编码(1)纠错码。
让每个传输的分组都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中的差错。
实现复杂、造价高,在计算机通信中很少使用。
(2)检错码。
让分组仅包含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但不能确定错误位的位置,自己不能纠正传输差错。
通常有奇偶校验码,方块码和循环冗余码。
奇偶校验:奇偶校验又叫字符校验、垂直冗余校验(VRC)。
它是以字符为单位的校验方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校验方法。
它在每个字符编码的后面(或最前面),另外增加一个二进制位,该位叫做校验位。
其主要目的是使整个编码中1(或0)的个数成为奇数或偶数。
如果使编码中1的个数成为奇数则叫做奇校验,反之,则叫做偶校验。
4、传输介质的种类有哪些?各种传输介质的优缺点是什么?同轴电缆;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UTP)、屏蔽双绞线(STP));光纤;无线、卫星通信(1)双绞线(Twist Pair,TP)成本低;组装密度高、节省空间;安装容易(综合布线系统);平衡传输(高速率);抗干扰性一般;连接距离短(2)非屏蔽双绞线(UTP)优点:尺寸小、重量轻、易弯曲;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和维护;RJ-45连接器牢固、可靠。
缺点:抗干扰能力较弱;传输距离比较短(3)屏蔽双绞线(TP)优点:传输质量较高;电缆尺寸和重量与UTP相当。
缺点:安装不合适有可能引入外界干扰。
(4)光纤(Optical Fiber)优缺点:传输带宽高:仅受光电转换器件的限制(>100Gb/s);传输损耗小,适合长距离传输;抗干扰性能极好、误码率低,保密性好;轻便;价格较高;需要光电转换(5)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优点:传输距离较远,覆盖的地域范围较大;技术非常成熟。
缺点:电缆硬,折曲困难,重量重5、写出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并比较,会计算Nyquist(奈奎斯特)公式:C = 2W log2 M C:传输率(b/s) M:信号编码级数用于无噪声理想低通信道Shannon(香农)公式:C = W log2(1+S/N)C: 传输率(b/s)W: 带宽(Hz)S/N: 信噪比用于有噪声干扰信道C = 2W log2M用于理想信道(这样的信道存在吗?)数据传输率随信号编码级数增加而增加。
C = W log2(1+S/N)用于有噪声信道(实际的信道总是有噪声!)无论信号编码级数增加到多少,此公式给出了有噪声信道可能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上限。
原因:噪声的存在将使编码级数不可能无限增加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对于复杂的网络系统,用什么方法能合理地组织网络的结构,以达到“结构清晰、简化设计与实现、便于更新与维护、较强的独立性和适应性”。
2、什么是网络协议?它的组成要素是什么?定义网络实体间发送和接收报文的格式、顺序以及当传送和接收消息时应采取的行动。
(语义、语法和时序)3、OSI/RM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特点有哪些?物理层(Physical Layer):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位)流的透明传输。
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数据链路连接,进行信息帧传送,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形成数据帧、物理地址寻址、接入控制——共享信道问题(LAN or Wireless)、为网络层提供服务、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网络层(Network Layer):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连等功能。
逻辑地址寻址、路由功能、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向用户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两端点间可靠的透明数据传输会话层(Session Layer):为表示层提供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并提供会话管理服务等功能。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网络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各种服务,如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分布式数据库以及网络管理等。
实际中将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合并为应用层。
4、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特点有哪些?TCP/IP体系结构分为4层: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互联层)、网络接口层(主机-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1)网络接口层(主机-网络层)TCP/IP模型的最低层是网络接口层,它包括了能使用TCP/IP与物理网络进行通信的协议,且对应着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具体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其功能是把接收到的网络层数据报(也称IP数据报)通过该层的物理接口发送到传输介质上,或从物理网络上接收数据帧,抽出IP数据报并交给IP层。
(2)网(络)际层(互联层)由于该层的主要协议是IP协议,因而也可简称为IP层。
其主要功能是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将分组形成数据报(IP数据报),并为该数据报进行路径选择,最终将数据报从源主机发送到目的主机。
3)传输层我们通常所说的两台主机之间的通信其实是两台主机上对应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传输层提供的就是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也叫端到端(End to End)的通信。
该层使用了两种协议来支持两种数据的传送方法,它们是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和UDP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
(4)应用层在TCP/IP模型中,应用程序接口是最高层,都是用于提供网络服务的。
比如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域名服务(DNS)和简单网络管理(SNMP)等。
要注意的是,有些应用层协议是基于TCP协议的(如FTP和HTTP等),有些应用层协议是基于UDP协议的(如SNMP等)。
5、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协议有哪些,各协议的功能及特点有哪些(只需知道传输层和网际层即可)?(1)TCP/IP的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进程实体间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2)TCP/IP的网际(网络)层协议。
网际层的主要功能是把数据报通过最佳路径送到目的端。
(IP地址寻址、路由选择、封包/拆包)网际层的核心协议——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