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班主任优秀教育故事、随笔、案例5篇

小学班主任优秀教育故事、随笔、案例5篇

小学班主任优秀教育故事、随笔、案例5篇厦门市金山小学戴慧萍(瓶子)一早起来,感觉凉了,秋天来了。

到学校,好多孩子还穿着短袖,可却喊着冷。

哪是冷,是凉呀,秋凉呢。

早晚都有的。

厦门的秋天来得比老家的早,早在前段日子,已经有了瑟瑟的秋风,已经感觉有了秋天的凉意。

经常看见那蓝蓝的天空没有任何云彩,一碧如洗呀。

感觉到秋高气爽,而今天,却是感觉到天凉好个秋!凉意飕飕,直钻我的怀里。

上课很开心,因为小家伙们被我带去的“大拇指”迷住了,大家都想得到那大拇指,得到那所谓的“棒”!孩子就是孩子,我同事给我的那些自己制作的奖励真是好用。

今天发放大拇指很多,一是小组评比出第一名的小组,每个小朋友一个大拇指。

二是早读课文认真的孩子,三个同学得到了。

还有课堂上认真学习的孩子,以及昨晚做了识字作业的孩子。

我也很惊异地发现,那些孩子认识字不少。

远把报纸上的字剪帖在纸上,那么多的字呀,他一个个念出来了,真的是太棒了!文也很厉害,平时总见他坐不住,可是认识的字却那么多,今天让我狠狠表扬一次,他表现得分外精神。

山,彬等孩子也一样,自己手写的字让我看了,真的让我感动激动了好一会儿。

我大大表扬这些孩子,这些孩子也都兴奋得眼睛发亮。

其余的孩子也纷纷告诉我,老师,等着,明天我也要给你看我的字宝宝。

哈,这些可爱的小不点儿,让我的大拇指哄得团团转。

他们都希望能够得到我的大拇指,希望自己是很棒的。

开心之余,我为孩子念了两个故事,目的其实和上面的一样,鼓励孩子赶紧识字,赶紧阅读书籍。

我和孩子们说了,明天,我将借给远,就是那个十字最多的孩子一本非常好看的书。

哈,我看见,班级所有的孩子都无比羡慕的看着远。

而远呢,抿着嘴,还是一副很稳重的样子,不过,嘴边却有那么一些微笑,眼睛里却还有那可爱的调皮。

第二天,把花婆婆送给我的《外婆住在香水村》借给了学生,因为学生昨天的认字,“远”是认得最多的孩子。

在送书前,我还是把我那本书向孩子们炫耀了一番,在孩子无数艳羡中,在他们的恳求的目光下,我开始了故事的旅程。

但是,我只为孩子讲了一点点,剩下的不讲了,先把书借给远看了再说。

远无比自豪地收下了我的书,坐得分外端正了。

哈,我看到许多羡慕的目光了。

我只告诉孩子们,只要你们也能够认很多字了,老师也把书借给你们。

喜欢这书吗?喜欢!声音响得惊人。

我真的开心,和孩子们一起开始学习,继续用我的大拇指和我的美丽的书作为诱惑,哄着那些孩子和我一起学习拼音。

这天孩子给我的认字卡更多了,各种各样的,我选了让孩子认,然后粘贴在后面的识字天地。

下课了,有些孩子围观,指点着念。

呵,就这样,目的就达到了。

孩子认字的兴趣高涨了。

真好!戴慧萍,一个平凡的小学教师,喜欢校园,喜欢孩子,喜欢文字,喜欢博客,喜欢山水,喜欢花草。

一直生活在校园里,与孩子们一起沉浸在语文世界,不知不觉中,竟然已经到了人生不惑之年。

在博客的世界中邂逅许多朋友,邂逅了美好,邂逅了幸福,人生之真味在其中也。

于是乎,乐陶陶在孩子中,在文字中继续平淡人生,继续邂逅朋友、美好、幸福……江苏省铜山县大许镇大吴小学王艳班里有个吴同学,是个极度自私、任性、霸道、好生气的女孩。

凡事不能吃半点亏,丁点大的事就和同学斤斤计较,在同学中的人缘极差。

班级里的大部分同学,对她满肚子意见,三天两头到我这儿告状。

也许从小受到爸爸的宠爱,使得她每天都会带五、六块的零花钱,整天就知道吃零食,从没把心思真正放在学习上,作业也常常是高兴就交,不高兴就说没听清、忘写了之类的话来应付,在所有任课老师眼里,简直是一个女学生“混子”。

面对这个不求上进的女孩,真是说不得,又打不得。

为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心烦地不想理她。

如果不是因为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相信我我会一如既往地漠视她。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一天中午,有同学告诉我吴同学不知什么原因正趴在座位上放声大哭,我连忙丢下手里正批改的作业,跑去询问,经过反复追问,她才语无轮次地告诉我她妈妈和爸爸吵架,生气离家出走了。

我安慰了她几句,就回去了。

后来的一天早读,我发现吴同学无精打采地趴在座位上有口无心的读书,我轻轻地问了句:“你妈妈回来了吗?”她的脸“唰”得一下涨得通红,一声不吭,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哽咽着说:“听俺叔说,俺妈不要我了,不回来了。

”我的心弦像被什么“弹”了一下,觉得这孩子如此地可怜,便强笑着安慰她:“怎么可能呢,天下母亲哪有不要自己孩子的,放心吧,你妈还在气头上,等消了气自然会回来的。

别胡思乱想了,赶紧读书吧!你要好好表现自己,等你妈妈回来后,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真的吗?”她疑惑地眼神向我质疑着,我定定地看了她一眼,郑重地点了点头。

也许是她想通了,也许她想用读书忘记自己的烦恼,她居然听话地读起书来。

自此,作为一个九岁女孩妈妈,我便对这个暂时失去母爱的女孩有了一份发自内心的牵挂:早读来晚了,我便派学生到她家去叫她;衣服脏了,我便催促她换下,头上、身上有味了,我就让她去洗澡;发烧感冒了,我便给她倒上一杯滚热的纯净水,学习上更不用说了,作业错了,我便把她叫到我跟前耐心地指出并让其订正;不懂的地方单把她留下“开小灶”……有一次,不讲卫生的她头上生了虱子,我知道后买了灭虱药递到她手里让她洗……(现在一提到这事,我就感觉自己头上还痒得如“虱”在爬。

这对于特爱干净的我来说,真得很腻人。

)每当我失去耐心时,心底便会有个小人提醒我:没妈的女孩多可怜,要是你的女儿,你能不管不顾吗?再说,你是她的班主任老师,你有应该帮帮她……日子一天天从眼前流逝,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吴同学在悄悄地变化着、成长着:下课了,别的孩子都出去玩,她一反常态,在座位上写着、算着;上课时,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脸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专注神情;自习课上,再也不见她“张牙舞爪”地在班里乱窜了;作业本干净整洁得与之前判若两人;放学了,别的孩子都走了,离家近的她主动帮助同位打扫教室……尤其令全班同学刮目相看的是对同学不再那么计较,谁需要双面胶,她一路小跑地递到人家手里,谁的钢笔没水了,又是她第一个把自己的“墨水”拿出来与人分享,当听到别人的一声“谢谢”时竟会脸红,甚至改掉了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面到吴同学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我心甘之如饴,看在眼里,笑在心中。

令我惊喜的还在后面呢!“三八”妇女节前一天,我依照惯例,给学生布置了为母亲做一件事,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的实践性作业。

在节日当天的傍晚,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从吴同学的《补充习题》里,滑落一张卡纸,我拾起一看,竟是那女孩做的一张贺片,上面画了个大大的“心”形,里面用彩笔画了许多花草,并端端正正地写着“亲爱的王老师,您好!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别的同学都能为妈妈做一件事,可我至今都不知道我妈妈在哪儿,我想到了你,这些日子里,你关心我、帮助我、不嫌弃我,就像我的妈妈一样疼爱我,谢谢你对我的关心,我会记在心里一辈子。

以前我做了许多错事,惹你生气了,让你费了不少心,请你原谅!真想叫你一声妈妈。

……看到这儿,我既感动又兴奋,幸福的眼泪夺眶而出,为吴同学的懂事,为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在随后的期中考试中,120分的语文卷吴同学竟考了114分,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

毕业前的六一儿童节上,吴同学的一篇《明天,我们毕业》的激情朗诵,让我的心再次感动。

在优美的音乐中,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在泪眼模糊的对视中,浓浓的师生情意在彼此的心中静静地流淌……那一刻,我深深地知道:我已经走进了吴同学的心里。

【案例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

俗话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班主任教育学生,首先要在师生间搭建一座爱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先生更是精僻地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惟独我们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我们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对于吴同学这样特殊的学生,我倾注真情,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

用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从而促使她变了,变得懂事、变得上进。

记得还有一句俗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以上案例中的吴同学的情况就比较特殊,自私自利、不思进取、学习习惯差等。

对此,我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及思想上给予帮助,让她感到来自老师的尊重、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她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她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此,让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们携起手来,捧起关爱之情,真心浇灌幼苗,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新城分校周慧云总有这样的时候,你毫无思想准备,或者说你有准备,可结果却完全出乎意料,但是你还是得面对那些人那些事,然后突然发现自己在那一刻无话可说。

于是就有了尴尬。

这次的家长会就让我不得不尴尬。

期中考过后,学校照例组织召开家长会。

这次的家长会比较特别,所以作为配班的我在会上只是粗略地讲了一下这半学期来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种种表现,然后点名请一些家长会后留下(这些家长的孩子在某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蒋庚山的家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说起我们班的蒋庚山,真的让我欢喜让我忧。

他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上课时自制力很差,经常开小差,要么就是故意找同学说话,影响大家上课。

几次教育收效甚低,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和他的家长好好谈谈。

可是当我把这些情况反映给他家长听时,不知是已经习惯了老师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我曾咨询过一二年级教他的两位老师,他们说以前也差不多是这样),还是找到了更好的教育方法,他反问我:“周老师,我们家长也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你说这孩子在家里只要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只要是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就会非常投入,比如说做木工活。

可是为什么上课时总会注意力不集中呢?是不是课堂上的内容他已经都掌握了,对他来说没什么新鲜感了?所以才会不注意听讲?”我当时一怔,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新鲜感?不注意听讲?这三者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二赵秋松的家长也是其中的一个。

这孩子,本来成绩还算优秀(上学期有一次单元考得了个全班第一名),人也懂事乖巧,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课堂上会分心,会说小声话,最让我诧异的是──第三单元考了个70分!我找他来谈话,可他一言不发,因为其他的事耽误了,我没再细问。

还有一次,我请他发作业,他居然说我不想发。

我一怔:发作业,每个孩子都很乐意,这是怎么啦?我追问了一句:“为什么?”他随口就说:“没有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