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旧报纸学生状况分析:现在城市生活的初中学生物质生活条件大多比较的富裕,随手浪费的现象也很常见,各种课外的阅读报纸,家庭的报刊量较大,经过观察初一学生对于废旧的报纸的处理,有的随手丢弃,有的能注意收集最后回收到废品收购站,也有个别同学用报纸包书,卷成纸筒进行游戏。
但能观察报纸材料的特点,有效利用报纸,进行小创造的同学较少。
同时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艺术表现经验,对纸制材料的制作方法也做过不少尝试。
绘画、拼贴、剪、折等都是美术课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这也为引导学生“变废为宝”利用旧报纸进行小创作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报纸材质的特点、感悟材料的美感。
能利用材料的特点,和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小创作。
过程与方法: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导入活动,欣赏(神奇的报纸服装)作品,分析报纸材质特点,结合材质特点,引发创作思考,进行巧用旧报纸的创作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创作中激发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体验一种环保、再利用的生活方式,并感受自己动手创作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重点:感悟材料的美感。
利用旧报纸特点进行小创作,潜移默化中体现环保意识。
难点:如何利用旧报纸的特点进行小创作。
教学准备:教具:相关图片。
学具:学生收集的各种废旧报纸,绘画工具,制作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今天下午我们就要进行每周一次的大扫除了,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大扫除中往往会有灰尘弄脏我们的头发。
那该怎么办?有什么实用的解决办法吗?学生各抒己见那么我们现在就用废旧报纸为自己在大扫除中准备一顶帽子学生开始活动教师提出活动要求:用各种方法为自己做一顶防尘帽,大小要合适。
帽子做好了,各式各样,请同学们戴上感受一下。
教师再次提出要求:试着想想办法让你的帽子更漂亮学生再次开始活动:有的往上涂颜色,有的在帽子上添加其他装饰物,有的改变帽子的原有的造型,美丽的帽子做好了(再一次的进行展示)出示课题:《巧用旧报纸》说明:导入活动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注意平时不起眼的废旧报纸,从试着做一顶实用的防尘帽子,到思考帽子造型色彩的美观性,逐步引导到美术活动中去。
二、感悟报纸材料的独特美感教师:报纸制作的帽子有什么特点吗?帽子的颜色有什么特点吗?你们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的?引导学生总结报纸材质的特点色彩特点:报纸的色彩既有黑白单色的,也有大篇幅的彩版。
制作特点:材质薄,柔软便于制作,剪、折、撕、贴、卷等方法都可以。
总结:利用这些特点,巧妙设计利用报纸,这样平凡普通的材料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出示作品欣赏(神奇的报纸服装)请同学欣赏并请学生挑选一组自己最喜欢的服装,分析设计师是如何巧妙利用报纸材质的特点。
例如:图一中的服装,设计师收集有蓝色色彩的彩版报纸,巧妙利用报纸的色彩,用折的方法体现了裙子的特点,创作出非常时尚靓丽的服装。
图二中设计师选择黑白的单色报纸,巧妙运用黑色体现了一种怀旧的风情。
图三中小女孩的衣服选择报纸头版那一抹靓丽的红色,显得活泼可爱。
说明:引导学生对(神奇的报纸服装)的欣赏,关注生活中平凡普通的报纸材料,作品中出其不意的惊喜令人耳目一新。
使学生感受“化腐朽为神奇”力量是来源与在生活中寻找美的能力。
并能发现和感悟材料的美,从而转化为创作美。
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结合材质特点,引发创作思考1、板书回顾报纸材质的特点色彩特点:报纸的色彩既有黑白单色的,也有大篇幅的彩版。
制作特点:材质薄,柔软便于制作,剪、折、撕、贴、卷等方法都可以。
2、教师提问:还可以利用报纸的特点创作哪些形式的作品呢?学生讨论:例:用贴的方法可以怎样设计呢?可以贴在哪儿呢?怎样贴呢?你喜欢用怎样的色彩贴呢?贴好报纸的作品还能往上填颜色吗?通过提问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思考。
可以整张报纸贴、撕碎贴、剪碎贴、用黑白色贴、彩色报纸贴等。
说明:根据报纸材质特点,引发创作思考。
报纸材质的特点多种多样,如何结合特点进行创作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列举了报纸材质可以贴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对创作进行初步的思考。
3、结合材质特点你还有什么设想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从中点拨。
四、布置练习要求,学生创作练习练习要求:利用废报纸制作一个你喜欢的玩具或装饰品。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例如:服装的设计),并为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鼓励学生之间交换所需材料)五、作业评价1、成果展示,2、学生自评互评,分析作品成功之处,评选最有创意的作品,最受喜爱的作品,3、教师点评,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索尝试。
说明:尽量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要善于在画面中寻找闪光点,培养学生发现美、评价美的能力。
课堂总结: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每一个细小的部分,发现美好的事物,一双慧眼、一双巧手、多一份琢磨、多一份创造,“化腐朽为神奇”改造自己周围的环境,在创作中体会动手的乐趣。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尽这份小小的力量,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那么我们美丽的森林将更充满活力,我们的地球村也将会充满着希望。
六、布置课后拓展练习(1)除了收集报纸,回收再利用,还有什么纸张可以收集的。
(2)设计一条呼吁大家有效利用纸张、不浪费资源的标语。
用美术字的方式书写,布置校园宣传环保意识。
(3)思考:你能为保护森林做点什么?说明:此环节是对这堂课内容的拓展,环保的意识不因为这堂课的结束而结束。
在课外的创作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体验一种环保、再利用的生活方式。
“能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无论是回收废旧物品还是旧物巧利用,或是参于到环保意识的宣传中,都是希望“回收既是资源”这种意识渗透到生活中去。
环保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种观念,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课题:拼贴人物隐性渗透:情感与审美:通过表现生活中的人物提高审美意识想象与创意:想象人物的表情,创作有个性的人教学准备学具:色纸、广告纸、花布等,剪刀、胶水教具:示范作业,各种综合材料作业内容:用各种材料拼贴一幅人物画知识要素:色块之间的搭配技能要求:色块的拼贴组合教学重点:人物五官、发型的表现教学难点:色彩搭配要注意的问题:注意人物的比例和细节表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表现生活环境中的人物,体验形式美感过程与方法:通过五官和动态来表现人物的神态与心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相互欣赏作品,评论作品的成功和失败二、作业要求:基础层面:能用各种材料简单拼贴出人物形象深化层面:能注意到五官、发型、姿态等各种细节探究层面:注意人物大致比例,采用水粉与拼贴相结合三、教学环节与指导要点(一)引入与交流:1.教师出示范画,让学生说说各种制作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展示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制作兴趣。
3.小组讨论,交流制作方法。
(二)分析与感受:1.教师归纳学生意见,分析作品美在何处?分析头发面部与五官如何表现。
2.让学生感受拼贴与绘画的不同之处。
(三)创作与辅导:1.学生制作:①选择材料;②画草图;③选择表现方法;④运用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
2.尝试探索应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拼贴画面。
(四)欣赏与评论:1.展示作业,分析存在的问题。
2.自评作品,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3.交流、欣赏、互评。
4.教师总评。
四、讨论与探究学生对拼贴画已有一些基础。
巧妙拼贴产生的意外效果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极大的成功感,但制作拼贴画较复杂,因此它也锻炼了学生的耐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操作技能(提示)1)鼓励学生用主观色彩表现感受,不要求必须写实,可以对形、色进行大胆夸张。
2)注意脸、衣服和背景大色彩的对比关系,特别是脸的色彩倾向。
3)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塑造形象。
4)仔细回忆要表现人物的特征,并想象一下最渴望表现的五官、发型、姿态与装扮。
对细小部位可用水笔画出。
5)巧妙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人物形态。
6)完善作业,鼓励学生结合水粉添加环境,达到画面完整。
(三)教学渗透1.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关心身边的人,增加友谊,提高合作能力。
3.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材料美。
课题:摇摆不倒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会摇玩具的特点。
2、培养学生造型设计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
2、培养学生折、剪、贴、画等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敢想敢说,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的意识。
2、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合理巧用乒乓球,制作会摇摆的玩具。
教学难点:了解不倒翁会摇的特点和造型设计。
教学准备:学生:彩色卡纸、乒乓球、剪刀、双面胶、即时贴。
教师:不倒翁玩具、纸制不倒翁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欣赏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玩玩具,(出示)你们还记得一年级时我们学习制作的摇摆玩具吗?(生答:略)那么,会摇的玩具是靠什么方法使它能够摇动起来的呢?(生答:略)不错,会摇的玩具是利用底部的圆形使它能够摇起来。
多有趣呀。
(师演示玩具----小猪)。
2、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玩具,(出示)知道这是什么玩具?对,它叫不倒翁。
(师实物演示不倒翁玩具)它与会摇的小猪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答:略),对了,他们都会摇,而且底部都是圆形。
3、对于不倒翁,你了解吗? 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或玩过不倒翁玩具?(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见所玩会摇玩具的种类和特征。
)(生回答)4、师介绍:不倒翁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玩具,它从唐朝开始盛行,一直流传至今,那时的不倒翁造型大多都是这样的。
(课件欣赏)现在,他的造型丰富了许多,也更可爱了。
3、【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老师这里有两个不倒翁玩具,(出示),我请两个同学上来动一动,玩一玩。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找一找,不倒翁的特点是什么?【特点】出示,(生答,略)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不倒翁摇而不倒是因为除了它的【底部呈圆弧形】,还因为它的身体是【下重上轻】,所以它才会摇而不倒。
4、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来动动脑筋,共同探究,用桌上的材料,使一个半乒乓球【摇摆】(出示课题)起来。
学生分组探究尝试。
请小组代表说说探究结果。
(用泥做重心固定)老师总结:乒乓球会摇起来,是因为我们在它的里面加了彩泥,底部加重,所以,他会摇而不倒(演示)。
同学们的本领真大,通过你们的试验,这两个乒乓球已经具备了不倒翁的外形条件。
二、欣赏、体验1、要使它成为一件可爱的玩具还必须进行装饰,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一看,说一说:书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方法美化装饰的?(生回答)老师总结:【剪、折、贴、画等】。
2、你打算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造型呢?又准备用什么方法把它变成一个更有趣的形象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