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向日本人学习的27个细节1、工作时间,日本男性白领最常见的装束是西装、衬衫加领带,即使夏天室外40多摄氏度的高温也是如此。
大热天裹着这么正规的装束,因此业务员在街上中暑昏倒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仅是白领,连出租车司机也都西装革履,尽管热得不停擦汗,但就是不会把外套脱下来。
事实上可能没有谁管,但这是他们的职业化习惯。
2、在日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60多岁的警察或保安在跑步指挥车辆,专心致志。
书店的工作人员趴在地上擦地,跪下来工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我们去酒店用餐,进餐厅时把鞋子乱糟糟地脱在一起,出来时发现服务员都给我们摆好了,一律头朝外,一伸脚就可以穿上。
3、日本的学校每月一次防火演习,每季度一次防震演习。
每个家庭都备有压缩防灾包,里边搁压缩饼干、纯净水、保暖衣、手电筒和雨披。
日本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只有一个信念,我自己要拼命,如果不拼命这个国家就完了。
4、日本居民在街上如果一时找不着垃圾桶,就把垃圾带在身上,回家放进自家的垃圾桶。
有一位陪同我们的女士,我们有人告诉她:“小姐,你身上有两根头发。
”“很抱歉。
”她一边说一边把头发取下来,用一张餐巾纸包好,放进自己的口袋。
5、在自助餐厅吃饭,人人用完餐都会自己收拾桌面,桌上洒的几滴汤会用纸巾擦去,杯盘碗筷收到集中存放的地方。
6、第三个阶段是“分类处理阶段”,日本把垃圾分成三类:可燃物、不可燃物、瓶罐器皿;第四个阶段是“精细管理阶段”,就不止是三类分放了。
比如,通常人们会在可乐喝完后把瓶子扔到垃圾桶了事,而日本人会把可乐瓶上的商标纸撕掉,丢进可燃物的垃圾桶,再把瓶子塞到装瓶罐的垃圾桶内(因为瓶罐回收后也需要工人把商标纸撕掉)。
同样,家里用完了的酱油瓶,日本人往往会用清水把瓶子先洗一洗,再放到垃圾桶里,因为回收后也需要清洗的。
摩丝类产品的空瓶子,日本人在扔进垃圾桶之前,会先给瓶身扎一个孔,以免存在不安全隐患。
7、日本人出门都喜欢带一把伞,而且是长柄的伞(很多出门的人,旅行箱旁边也插一把长柄伞)。
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一个机器,里面是塑料袋,把伞往里面一插,套一个袋子再拉出来,提着雨伞进屋内就不会有水滴出来。
我们在日本那么多天,只有一天是晴天,但从未感到哪儿湿漉漉的。
连公交车上也都有一个放置雨伞的桶。
到一些名胜参观,进室内,得把雨伞和鞋子放在门外,等回来再取;如果不从原路返回,就用垃圾袋将鞋装着,提在手上,出口处必定会有一个箱子,用来收集装鞋的垃圾袋。
8、在公共场合,日本人彼此交谈,如同窃窃私语。
在餐馆,我见到日本人的手机响了,当即站了起来,到走廊或者门外小声地接听,从不旁若无人哇啦哇啦讲个没完。
同样,在办公室里,他们接电话时也总是轻声细语。
9、在静冈县滨名湖皇家酒店吃和式料理时,服务生在我的面前放了十来个小盘子,每一个小盘里放一样菜。
这是因为日本菜的特点是追求“味道纯正”,尽量不把不同的菜放在一个盘子里,以防“窜味”、“混味”。
即便吃日式便当(快餐),那便当盒里也有三、四个小格子,以放不同的菜。
10、在日本许多旅馆房间号和停车位没有4、9、13这几个数字。
“9”和“苦”的读音相同,“9”意味着苦。
11、第一个细节就是日本的汽车天气无论怎样热,在停车的时候是不能够开空调的,问为什么?很简单,因为,车停在那里开空调,自己享受了冷气,而把热浪与废气送给了别人,特别是那些行人。
这是不道德的。
这样的细节里充分体现的是“心中有他人”的国民道德意识。
他们每个司机都自觉地做得那么好。
我们在街上行走的时候,确实没有感受到过一部车的空调排出来的热气。
它们是那样安静而清净地就停在你身边。
12、细节不仅决定成败,而且也决定人们的幸福。
中国是一个不太注重细节的国家。
动辄就是大丈夫当如何如何。
似乎关注细节只是一些小儿科,是一些婆婆妈妈的事,我们的道德动辄就是超高的高标道德,高尚起来要像雷锋那样,几乎是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甚至年轻得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人间的那些温暖与柔情,奉献起来就要去炸碉堡或者堵枪眼了。
但是野蛮起来,这些昨天高尚得不知自己还存在不存在的人,一下子就变成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无恶不作的造反派。
我们这个民族最喜欢喊的口号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大公无私”、“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到“文革”终于发展到“狠斗私字一闪念”,可是越是这样的高标准道德的出现,国家、民族及人民的灾难就越大。
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只有人的需要,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人人的需要尽量得到满足,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我们把社会道德的沦落竟然归罪于人的欲望与需求,而不是归罪于权力之手总是在剥夺别人的生存的基本权利。
历史上许多拥有权力的人,他的生存就使得许多人无法好好地生存。
他的一点欲望与需要的满足,将使无数的人变得无家可归或者死无葬身之地,为满足他一个人的性欲,无数个美丽少女要终身空守空房,无数个少男要被阉割去当太监。
其实,何必要这样走极端呢?只需要承认每个人都有欲望与需求需要满足,而且他们制定的制度要尽量保证每个人的这种满足,这就够了。
这个世界的幸福不是宏大美丽的高标道德决定的,而是小小的“心中有他人”的小小细节决定的。
当我们不断地在追求感动中国,感动地球,感动宇宙式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的时候,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正是社会里隐藏着大罪大恶的时候。
一个社会里最感人的事迹总是出现在灾难深重的地方,一个社会最高尚的道德也总是出现在最邪恶的地方。
何必要去追求这些轰轰烈烈的事情呢?美国、日本都没有我们追求的那样的高标道德,也没有我们所追求的崇高榜样,但是,他们却比我们实现了更人性化、更和谐、更富裕的社会。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方便与幸福的时候,心中只要有他人就可以了。
如果生活在中国的每个人能够时时想到,心中有他人,只要他的一些小小的细节上体现出方便别人,而不妨害别人,我们只要在公众场合把说话的声音压低一些,走过别人房门或者办公室时走路的脚步放轻一些,手中的垃圾及时准确地送到垃圾箱里去。
上电梯时方便别人,给他人让出一点空间。
开汽车宁愿让别人三分钟,也不去抢那生死攸关的一秒。
自己挣钱,别人也发财。
自己发展,也留给他人发展空间,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就有了巨大的进步。
一个社会的真正幸福不在那么美丽的天堂里,只在人人的细节习惯里。
真正的道德是在细节中体现的,而幸福就是在这样的细节中生存的。
13、日本人无论是在体育场观看比赛,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或是外出参加庆祝活动、聚会,都不忘自己带个塑料袋。
在观看比赛过程中及结束后,都会自觉地捡起座位四周的果皮、饮料瓶等垃圾,然后拿着袋子离场。
离场后将垃圾扔到指定地点,或干脆带回家,进行分类处理。
在一些国际赛事中,日本观众都会坐在同一区域,离场后,他们所在区域都是最干净的,更让人明显感觉到场内“泾渭分明”。
14、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男士都会随身携带“便携式烟灰缸”。
自己吸烟所产生的烟头、烟灰不会就地解决,而是用“便携式烟灰缸”收集起来,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扔掉。
在没有指定吸烟室的地方,男士们会自觉地拿出便携式烟灰缸。
便携式烟灰缸一般是圆形的,大小、形状和名片夹差不多,是使用耐高温塑料做成的,封口处有吸铁石,从而保证密封,而且轻巧、易携带,在便利店都可买到。
15、服务也在细节。
旅游中巴司机佐藤已经70岁了,头发花白,有条腿还有点瘸,但这不影响他开车,老爷子的车相当稳当。
每次乘客上车前,佐藤先生会在每个座位靠背的袋子里放一个塑料袋,下车后,再收走大家放的垃圾。
虽然年纪大了,但每次出发前,他都会帮乘客把行李往车上放,而回到酒店后,他又把行李卸下来。
每个动作都是那样一丝不苟。
16、垃圾分类是大多数游客会注意到的一个重点。
北京喊了多少年的垃圾分类了,但始终没有实现。
在日本,垃圾桶总是并排放着四五个,每个垃圾桶上有明显的标志,比如分为塑料瓶、易拉罐、报纸杂志、其它废物等。
大家在扔垃圾的时候,很自觉的按标志投进去。
所以在环境的治理上,政府是需要下本钱的,不能老以国民素质低为借口。
17、北京不允许商家提供免费塑料袋,理由是环保。
而在日本,所有商家都提供免费塑料袋。
日本的塑料袋也是可降解的,并不怕污染环境,所以关键是规定商家提供的塑料袋必须是环保的,而不是禁止大家用。
18、在日本的商场或是便利店购买“隐私”用品时,服务员会很贴心的用不透明的纸袋单独包装,大概也是为了避免顾客的尴尬吧。
这里所谓的隐私用品包括女性卫生巾、内裤、还有避孕套!19、音姬--是日本厕所让人最意外的设计。
它一般设在马桶的附近,有的是安在墙上的一个单独装置,有的就是多功能座便器上的一个按键。
一旦触动它,就会发出冲水的声音。
最初看见这个玩意时,着实有些摸不着头脑。
后来我才知道,这东西是专门在人如厕时掩盖“嘘嘘”的声音用的,有了它便可以告别小便时的尴尬。
20、所谓城市之文明,就是愿意满足你任何细微且任性的要求。
一个连马桶垫都保持温暖的城市,一个连鞋垫都提供几百种选择的城市,一个任何一家小餐馆都配备婴儿椅的城市,让你准备好的挑剔都没地方安放。
相比之下,我们活得也太糙了!21、日本的马桶应该是世上最聪明最狗腿的马桶,上过之后你的屁股会爱上它们。
冬天马桶盖永远是温暖的,马桶旁边有遥控器,冲洗PP都可以有几种水流选择,冬天水温全是温热的,屁股君好感动。
你也可以花1万多块在家里装一个这样的高科技马桶,也算是为国争光了,我们中国人的屁股也是高贵冷艳的好吗!22、日本绝对是把婴儿关怀做得最到位的。
再简朴的小餐馆,哪怕只有三四张桌子,也一定会配备一两张婴儿椅。
再简朴的厕所,都会在隔间里装上放婴儿的地方——考虑到妈妈独自带婴儿出来的时候,婴儿会没地方放。
哪怕是火车或者飞机上的厕所,都尽量留出放婴儿的空间来。
中国妈妈带婴儿出门,往往都是全明星阵容,外婆奶奶或者保姆跟随,很多时候或许不是中国妈妈娇气,而是硬件设施并没有为这样的妈妈着想。
23、在日本购物,基本上就是选择焦虑症患者的噩梦。
任何一种东西,都有成百上千中选择。
如果小夹子有几百种你不会太惊讶,那么,鞋垫都有几百种选择算不算夸张?哪怕你只是想买个信封,也很容易就一头扎入上千种信奉的海洋中难以自拔了。
更变态的是,如果说礼物包装袋有几百种还容易理解,连扎礼物包装袋的绳子都有几百种。
反正我为了选几个小本子,硬是在浩瀚的几千种本子中选了三小时!24、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手指头受伤,用创可贴却超级不方便?指尖部分受伤的话很难包住;关节部位受伤的话,包上又活动不便各种别扭。
日本人太精细了,创可贴都是分关节设计的,各种形状各种功能,恨不得帮这些创可贴想句广告词:让你每个受伤的指关节都有尊严!而且,人家的创可贴太贴近皮肤了,柔软到变态!25、日本只要有楼梯,基本上都会设计两层扶手,下面那层专门给小孩子上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