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摘要:本文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和农业从业人员为主的临沂市为例,探究自2004年以来,中央以及地方支农惠农政策对当地农民增收的体现与影响,并探讨各项惠农政策起的到作用。
最后为当地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增收提出作者对于今后当地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字:临沂市支农惠农政策农民增收
一、临沂情况简介
临沂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
它下辖三区九县,总面积1. 72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03.94万人。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8. 7∶47. 7∶33. 6 ,与山东省14. 4∶49. 3∶36. 3 的水平相比第一产业比例明显较高,二三产业比例较低;农业从业人口820. 74 万人,占临沂市总人口的81. 65 % ,占山东省农业人口的12. 61 %;农业总产值235. 63 亿元,是山东省的8. 42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要支柱和以农业从业人口为主的城市,支农惠农政策显得尤为重要同样其对于农民增收的影响也更容易凸显。
二、支农惠农政策介绍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8年出台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并落实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推动了农村工作的发展[1]。
临沂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不仅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支农惠农政策而且还通过地方财政加大对农民、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和补贴标准。
(1)、2003年~2004年临沂市全部取消乡村公益事业金和农业特产税,对于原来征收农业特产税中符合农业税征收条件的改征农业税。
(2)、2003年~2009年临沂市根据本市特点相继出台秸秆还田补贴、有机肥施用补贴、黄烟种植补贴等等一系列由地方财政负担的支农惠农政策。
(3)、2004~2009年国家相继出台推动农业税全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各种惠农政策,随着各项惠农补助资金的落实到位,农民转移性收入实现平稳增长。
(3)、2004年~2009年国家相继出台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保障了农民生活,使得农民转移性财政收入迅速增长。
三、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体现与影响
(1)、农民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
通过下表我们可以看出临沂市农民的转移性财产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并且从04年开始每年都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凸显了当地在贯彻党中央一号文件中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
表1——临沂市03年—09年农民转移性财产收入增长曲线
(2)、农民人均收入、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
根据临沂市统计年鉴我们看到从03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1370.99元增长到2009年的3016.39,而人均纯收入也由2003年的人均883.43元增长到2009年2674.95元。
并且通过表2临沂市历年人均纯收入与当年CPI增长值的线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你SIG>0.05,也就说CPI增长并不是影响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因素,所以我们可以说农民人均收入和纯收入在CPI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稳步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央和地方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推动的产物。
表2——临沂市03年—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曲线
表3——农民人均收入与同期CPI指数线性关系分析
(3)、农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下表我们可以看到临沂市农民人均消费支出自03以来受支农惠农政策的影响下而带来的人均收入增长背景下的持续增长,而且从临沂市统计年鉴中我们可以看到临沂市人均汽车保有量由04年每百户3辆增加到09年每百户16辆,体现了支农惠农政策影响下农民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
表4——临沂市03年—09年农民人均生活支出增长曲线
四、讨论及建议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8年出台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
通过政策我们看出了农民增收的困难也看到了农民增收的紧迫性,虽然连续出台一号文件支农惠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业、农民的局限性,以及农民增收的困难性,所以我们还要不但完善各地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甘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抗风险能力增强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的弱质性特征。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政策性资金的投入,但仅有政策性资金是不够的,需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资本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形成多主体、多渠道的农业公共物品攻击模式。
(二)加大地方财政支农惠农力度。
目前临沂市农民政策性转移收入较低于大部分县市,主要来源于国家惠农财政支持,地方出台配套政策较少,如扶贫或扶持款等均以国家标准为主,省及省以下财政分配下拨多,地方配套资金支持少。
但是近年来随着临沂物流产业的崛起,临沂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957.92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拥有了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
所以临沂市政府可以选择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特别是在国家补贴没有涉及的地区和农业产业由地方财政进行补贴,逐步健全农业补贴制度。
(三)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不在于通过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的转移性财产收入而在于通过支农惠农政策为农民提供增收的基础上为农民营造出更多实现增收的机会与岗位。
例如可以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鼓励农民组织农业发展合作组织等一系列惠农政策。
[2]
(四)改进财政支农补贴方式。
为了进一步促进特色农业发展,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临沂市相继实施了秸秆还田补贴、有机肥施用补贴等一系列的补贴政策,但这些补贴政策均以补贴生产企业或者是补贴农机合作组织的形式实施,却没有直接补贴给农民,对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成效甚微。
所以建议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进财政支农补贴方式,完善补贴办法,建立监督机制,能够直接补贴给农民个人的,尽量补贴给农民个人,确保补贴政策能够真正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黄海力,刘爱军,朱翠红,等.京郊山区失地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1):17944-17947.
[2] 滑晓春. 安徽省农民收入现状和增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699-3700
[3]本篇文章所用数据皆来自于临沂市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