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编制背景及任务来源1、标准编制背景1、立项背景近几年,剧毒化学品泄漏、丢失和运输时翻车等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和不良国际影响。

因此,加强剧毒化学品的法制建设,健全各种制度和标准,强化管理措施,才能确保剧毒化学品的安全生产、使用,防止剧毒化学品泄漏、丢失等事故案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2.目的意义我国政府对剧毒化学品的管理十分重视,早在20世纪50年代,各地就成立了危险物品管理专门机构,剧毒物品被纳入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中。

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下,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出台了一些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和办法。

如1993年公安部颁布的《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57-93)对剧毒物品的定义、分级、分类进行了明确;1993年《剧毒物品品名表》(GA58-93),列出了531种剧毒物品名称及其编号,2002年颁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 共收录335 种剧毒化学品,201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5年第5号发布《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包含剧毒化学品),确定了剧毒物品的管理范围等;《剧毒化学品,放射源存放场所治安防范要求》(GA1002-2001)规定了剧毒化学品场所治安防范要求等;2002年3月15日实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江苏省剧毒化学品经营安全管理办法》(苏安监[2003]157号)对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使剧毒化学品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

这些都是目前剧毒化学品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

剧毒化学品的管理办法,散落在上述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中,依据上述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目前,国家对剧毒化学品已初步建立了从生产到销毁的全程动态跟踪管理的框架。

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许可证制度——剧毒化学品的登记注册制度——剧毒化学品的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制度——剧毒化学品的经营销售许可制度——剧毒化学品的使用准购制度——剧毒化学品的运输资质认定制度和公路运输许可制度——剧毒化学品的废弃物、包装统一处理制度——剧毒化学品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剧毒化学品的双人双收、双人保管出入库制度——剧毒化学品的现场安全警示制度——剧毒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制度近几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剧毒化学品的管理力度,但是仍有不少漏洞,事故仍不断发生。

剧毒化学品不仅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和产品,还是农业生产、国防、科研及药品中的重要原料。

它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利益和实惠的同时,若生产、使用、储存管理不当而发生中毒事故或案件,剧毒化学品的危害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剧毒化学品泄漏、丢失和运输时翻车等重、特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和不良国际影响。

剧毒化学品在使用、输送、生产过程中如有少量泄漏到环境中,被人吸人或与人体接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即使迅速采取措施也无法挽救。

对于剧毒化学品, 由于其危害人体的途径多、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大、对人体还存在个体敏感性等差异,因此剧毒化学品的生产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到剧毒化学品毒性危害的特殊性,注重其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的特殊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通过加强针对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的法制法规建设和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为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健全各种制度,强化管理措施提供技术保障,才能确保剧毒化学品的安全生产使用,防止剧毒化学品事故案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现有剧毒化学品管理大多依据的是相关的“制度”和文件。

我国有关剧毒化学品管理的法规,特别是2002年以来颁布的,不仅适合当前国内剧毒化学品的管理水平及控制技术水平,也基本满足170号国际公约的要求。

但是由于法规分布比较零散,条文规定较粗,无细则,导致执行起来千差万别,执法效果较差。

因此在没有相关国家标准的情况下,通过编制地方标准,特别是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管理规范”的制定将成为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的重要环节,对完善地方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标准具有专业性特点,对于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2、任务来源2018年5月3日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管局下达《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的编制任务,(《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8年度第1批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苏质监标发[2018]69号)。

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为标准编制承担单位。

3、标准编制承担单位情况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是江苏省省属事业单位,是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苏省科技厅管理的全省唯一综合性安全生产科技研发机构,2006年以来,完成国家标准(GB)10项、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15项、省地方标准(DB)4项。

二、主要工作过程1、立项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接到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管局下达的编制任务(苏质监标发[2018]69号)后,于2018年7月启动编制工作,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确定起草小组成员,召开相关会议。

起草小组确定了主要编制原则、编制大纲、人员分工和进度计划。

标准起草小组中的多名成员具有丰富的国家标准、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经验以及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2、起草标准起草小组人员首先收集了有关国家及本省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4年)、《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 2015年第5号)、《江苏省剧毒化学品经营安全管理办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15)、《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 230-2010)、《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619号)2012年4月28日)《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 20660-2000)、《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21-201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石油化工全厂性仓库及堆场设计规范》(GB50475-2008)、《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2012)、《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30077-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33-2009)、《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HG20571-2014)、《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AQT3046—201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车辆安全技术条件》(GB20300-2018)等相关标准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同时收集研究了部分省、市的地方法规、地方标准,如:广东省剧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广州市剧毒物品安全管理规定、合肥市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剧毒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

于8~9月份到江苏省苏州、南京等的相关化工企业调研,与相关部门和基层安监管理人员、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和现场察看。

起草小组通过多方的调研、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对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目前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依据分析研究结果开展了标准初稿的编制工作。

编制完成了《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初稿。

2018年10月19日江苏省安全生产标准化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初稿进行了初审,标准起草小组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对《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初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编制原则及主要技术内容确定1、标准编制原则(1)依据有关国家及省市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安全生产事故等,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等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同时参考部分地方法规、地方标准,如:广州市剧毒物品安全管理规定(穗府函[1987]78号)、江苏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省政府令第122号2018年7月1日)、剧毒化学品库安全防范技术要求(DB11/529—2008)等,以及近几年的相关研究结果。

(2)本标准针对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的特点,突出源头管控、一体化管理,以满足企业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标准已有系统规定的内容不再在本标准中提及,重点在针对剧毒化学品安全生产的要求和规范。

通过制定本标准进一步规范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安全条件、安全管理等基本要求,从而提高企业在过程风险的控制和事故状态的处置能力。

(3)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20001.5-2017《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要求进行编写。

(4)本标准规定了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内容,共分七章。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2、主要技术内容确定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如下:第1、2、3章中范围规定标准的适用的企业和范围;第2章提供了规范性引用的文件;第3章对剧毒化学品给出了定义。

第4章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提出了企业总体要求,主要是生产和建设项目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机构设置应有专门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接触剧毒化学品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剧毒化学品应有中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应建立“五双制度”并严格执行;严格使用“凭证”制度;应对台帐跟踪管理,生产、储存作业中应实现“双人相互监督”和专人管理等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