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生物学试题库

分子生物学试题库

第2章染色体与DNA名词解释原癌基因: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正常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

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复制:以亲代DNA或RNA为模板,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生成与亲代相同的子代DNA或RNA的过程。

转座子 (transposon 或 transposable element):位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包括插入序列和复合转座子。

半保留复制:以亲代DNA双链为模板以碱基互补方式合成子代DNA,这样新形成的子代DNA 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叫半保留复制。

染色体: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其形态和数目具有种系的特性。

在细胞间期核中,以染色质形式存在。

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丝经过螺旋化、折叠、包装成为染色体,为显微镜下可见的具不同形状的小体。

核小体: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DNA和蛋白质构成的紧密结构形式,包括200bp左右的DNA和9个组蛋白分子构成的致密结构。

填空题1.真核细胞核小体的组成是 DNA和蛋白2.天然染色体末端不能与其他染色体断裂片段发生连接,这是因为天然染色体末端存在端粒结构。

3.在聚合酶链反应中,除了需要模板DNA外,还需加入引物、DNA聚合酶、dNTP和镁离子。

4.引起DNA损伤的因素有自发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5.DNA复制时与DNA解链有关的酶和蛋白质有拓扑异构酶Ⅱ、解螺旋酶、单链DNA结合蛋白。

6.参与DNA切除修复的酶有DNA聚合酶Ⅰ、DNA连接酶、特异的核酸内切酶。

7.在真核生物中DNA复制的主要酶是DNA聚合酶δ。

在原核生物中是DNA聚合酶Ⅲ。

8.端粒酶是端粒酶是含一段RNA的逆转录酶。

9.DNA的修复方式有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DNA的直接修复。

选择题1.真核生物复制起点的特征包括(B)A. 富含G-C区B. 富含A-T区C. Z-DNAD. 无明显特征2.插入序列(IS)编码(A)A.转座酶B.逆转录酶C. DNA合成酶D.核糖核酸酶3.紫外线照射对DNA分子的损伤主要是(D)A.碱基替换B.磷酸脂键断裂 C。

碱基丢失 D.形成共价连接的嘧啶二聚体4.自然界中以DNA为遗传物质的大多数生物DNA的复制方式(C)A.环式B.D环式C.半保留D.全保留5.原核生物基因组中没有(A)A.内含子B.外显子C.转录因子D.插入序列6.关于组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为中性蛋白B.为酸性蛋白C.进化上不具保守性D.染色体结合蛋白7.DNA聚合酶Ⅰ(C)A.是复制酶,但不是修复酶B.没有模板依赖性C.有5′→3′外切酶活性D. 5′→3′聚合酶活性极强简述DNA复制的过程DNA的复制过程可被分为3个阶段,即复制的起始、延伸和终止。

每个DNA复制的独立单元主要包括复制起始位点和终止位点。

DNA复制的起始包括预引发和引发两个阶段。

在预引发阶段,DNA解旋解链,形成复制叉,引发体组装;在引发阶段,在引发酶的催化下以DNA链为模板合成一段短的RNA引物。

复制时DNA链的延伸由DNA聚合酶催化,以亲代DNA链为模板,引发体移动,从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

当子链延伸到达终止位点是,DNA复制就终止了,切除RNA引物,填补缺口,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将相邻的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长链。

试述真原核生物的DNA复制的特点的不同之处①真核生物染色体有多个复制起点,多复制眼,呈双向复制,多复制子。

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单复制子也呈双向复制。

②真核生物冈崎片段长约200bp比原核生物略短。

真核生物DNA复制速度比原核慢,速度为1000~3000bp/min(仅为原核生物的1/20~1/50)。

③真核生物复制的终止在端粒处,原核生物的复制叉相遇时即终止。

④真核生物染色体在全部复制完之前起点不再重新开始复制;而在快速生长的原核生物染色体DNA复制中,起点可以连续发动复制。

真核生物快速生长时,往往采用更多的复制起点。

⑤真核生物有多种DNA聚合酶,DNA聚合酶δ是真正的复制酶,在PCNA存在下有持续的合成能力。

PCNA称为增殖细胞核抗原,相当于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的β-夹子,RFC蛋白相当于夹子装配器。

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有三种DNA聚合酶ⅢDNA的真正复制酶:多亚基酶,含十种亚基,该酶DNA合成的持续能力强。

⑥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两端有端粒结构,它是由许多成串的重短复序列组成,端粒功能是稳定染色体末段结构,防止染色体间的末端连接,并可补偿滞后链5’-末段在消除RNA 引物后造成的空缺,使染色体保持一定长度。

端粒酶是含一段RNA的逆转录酶。

⑦RPA:真核生物的单链结合蛋白;RNaseH1和MF-1切除RNA引物,DNA聚合酶ε填补缺口。

简述半保留复制的生物学意义DNA的复制过程(以大肠杆菌为例)复制起始:(1)、拓扑异构酶解开超螺旋。

(2)、Dna A蛋白识别并在ATP存在下结合于四个9bp的重复序列。

(3)、在类组蛋白(HU、ATP参与下, Dan A蛋白变性13个bp的重复序列,形成开链复合物。

(4)、Dna B借助于水解ATP产生的能量在Dna C的帮助下沿5’→3’方向移动,解开DNA双链,形成前引发复合物。

(5)、单链结合蛋白结合于单链。

(6)、引物合成酶(Dna G蛋白)开始合成RNA引物。

链的延长(冈崎片段的合成):在DNA聚合酶Ш的催化下,以四种5’ -脱氧核苷三磷酸为底物,在RNA引物的3’端以磷酸二酯键连接上脱氧核糖核苷酸并释放出焦磷酸。

DNA链的延伸同时进行前导链和滞后链的合成。

两条链方向相反。

6、PCR的基本原理?PCR是在试管中进行的DNA复制反应,基本原理是依据细胞内DNA半保留复制的机理,以及体外DNA分子于不同温度下双链和单链可以互相转变的性质,人为地控制体外合成系统的温度,以促使双链DNA变成单链,单链DNA与人工合成的引物退火,然后耐热DNA聚合酶以dNTP为原料使引物沿着单链模板延伸为双链DNA。

PCR全过程每一步的转换是通过温度的改变来控制的。

需要重复进行DNA模板解链、引物与模板DNA结合、DNA聚合酶催化新生DNA 的合成,即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3个步骤构成PCR反应的一个循环,此循环的反复进行,就可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

DNA模板变性:模板双链DNA?单链DNA,94℃。

退火:引物+单链DNA?杂交链,引物的Tm值。

引物的延伸:温度至70 ℃左右, Taq DNA聚合酶以4种dNTP为原料,以目的DNA为模板,催化以引物3’末端为起点的5’→3’DNA 链延伸反应,形成新生DNA链。

新合成的引物延伸链经过变性后又可作为下一轮循环反应的模板PCR,就是如此反复循环,使目的DNA得到高效快速扩增。

第三章启动子: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区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 准确地相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指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特定的DNA序列。

增强子:能强化转录起始的序列称为增强子。

转录:以DNA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RNA,即将DNA所含的遗传信息传给RNA,形成一条与DNA链互补的RNA的过程。

RNA的编辑:是某些RNA,特别是mRNA的一种加工方式,它导致了DNA所编码的遗传信息的改变。

外显子(Exon) :真核细胞基因DNA中的编码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成RNA并进而翻译为蛋白质。

内含子(Intron):真核细胞基因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成RNA,但随即被剪除而不翻译。

复制子:生物体的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replicon) ,是在同一个复制起点控制下的一段DNA序列。

转录单元:是一段启动子开始至终止子结束的DNA序列。

转录起点:是与新生RNA链的第一个核苷酸相对应的DNA链上的碱基,通常为一个嘌呤。

转录开始时模板上的第一个碱基,在原核中常为A或G,而且位置固定。

填空1转录的基本过程包括:模板识别,转录起始,转录的延伸,转录的终止。

2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3RNA的编辑方式:碱基突变,尿甘酸的缺失和添加。

4在原核生物中,-35区与-10区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6~19bp5帽子结构的功能:〔1〕在翻译中起识别作用〔2〕使mRNA免遭核苷酸的破坏6原核生物只有一种RNA聚合酶而真核生物有三种,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聚合酶Ⅰ合成rRNA,聚合酶Ⅱ合成mRNA,聚合酶Ⅲ合成tRNA和5s rRNA。

三种聚合酶都是具有多亚基的大的蛋白复合体。

7 转录因子通常具有两个独立的结构域:一个结合DNA,一个激活转录。

8 在真核细胞mRNA的修饰中,“帽子”结构由甲基组成,“尾”由多聚腺嘌呤组成。

9原核生物的绝大部分起启动子都存在共同的序列,即位于-10bp处的区和-35bp处的区,他们都是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的位点,能与σ因子相互识别而具高度亲和性。

真核生物中,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5—-35bp处有区和位于-70--80bp处的区。

选择题1δ因子的结合依靠(A)A对启动子共有序列的长度和间隔的识别B与核心酶的相互作用C翻译起始密码子的距离D转录单位的长度2下列哪一项是对三元转录复合物的正确描述(C)Aδ因子、核心酶和双链DNA在启动子形成的复合物B全酶、TFI和解链DNA双链形成的复合物C全酶、模板DNA和新生RNA形成的复合物D三个全酶在转录起始位点形成的复合物3δ因子和DNA之间相互的最佳描述是(C)A游离和与DNA结合的δ因子的数量是一样的,而且δ因子合成的越多,转录起始的机会越大Bδ因子通常与DNA结合,且沿着DNA搜寻,直到在启动子碰到核心酶,他与DNA的结合不需要依靠核心酶Cδ因子通常与DNA结合,且沿着DNA搜寻,直到碰到启动子,再有核心酶存在时与之结合Dδ因子加入三元复合物而启动RNA合成4 δ因子专一性表现在(B)Aδ因子修饰酶催化δ因子变构,使其成为可识别应激启动子的δ因子B不同基因编码识别不同启动子的δ因子C不同细菌产生可互换的δ因子Dδ因子参与起始依靠特定的核心酶5在大肠杆菌的热激反应中,某些蛋白质表达的开启和关闭的机制是(C)A温度升高使特定阻抑蛋白失活B编码热敏感蛋白的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变形C在高温时合成新的δ因子,调节热激基因的表达D高温时,已存在的聚合酶δ因子与启动子的结合能力强6 真核生物中rRNA包括(D)A 28s,23s,5s rRNAB 23s,16s,5s rRNAC 23s,16s,5.8s rRNAD 28s,23s,5.8s,5s rRNA7 内含子的剪切位点具有的特征(A)A 5,—GU,3,—AGB 5,—AG,3,—GUC 5,—GA,3,—UGD 5,—UG,3,—GA8 部分原核基因的转录终止子在终止位点前均有(A)A 回文序列B 多聚T序列C TATA序列D 多聚A序列9 mRNA5,端帽子结构为(C)A pppmGB GpppGC m7GpppGD GpppmG简答题1增强子的特点〔1〕有远距离效应〔2〕无方向性〔3〕顺势调节〔4〕无物种和基因的特异性〔5〕具有组织的特异性〔6〕有相位性,其作用与DNA的构象有关〔7〕有的增强子可以对外部信号产生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