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风雨教学设计1-人教版

【初中语文】风雨教学设计1-人教版

【初中语文】风雨教学设计1-人教版
《风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词句。

2. 通过朗读、品味、仿写来学习课文。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词句。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先让我们来热热身,猜两个谜语:(幻灯片呈现)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打一自然现象)
2、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穿;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在地上却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
生1:风。

生2:雨
师:同学们真聪明
(师有感情地导入)翻开一部文学史,你会发现,绵延不尽的风雨打湿了中国文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润物细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恬淡秋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别离深情。

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雨中,或喜或悲,或忧或荣,或清或雅。

今天,老师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去品读贾平凹的风雨,一同去感受那“不著一风一雨,却尽显风雨”的神奇世界!(板书:风雨)
二、预习检测:
首先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1、作者简介:
生3:(背诵介绍)贾平凹的生平事迹作品。

师:老师真是太欣赏你了,你竟然把它这么流利的背下来,太棒了,既然同学们都介绍的这样详细了,老师就不做过多的补充了。

(幻灯片出示贾平凹简介)
接下来让我们来扫清课文中的字词障碍。

2、排除拦路虎:
(幻灯片出示一组画线的词语)
偌大()蜷曲()贾平凹()
倏忽()锥形()模样()
刹那()撩起()葡萄蔓()
师:让我们开火车读,横着读幻灯片上的词语。

生4:葡萄蔓(màn)
师:读对了吗?有能帮他纠正的吗?
生5:应该读(wàn)
师:(指着屏幕)这里面有几个多音字,模(mú)样,还读什么音?
生6:m ó模型
师:(指着屏幕)刹(chà)那,还读什么音?
生7:shā刹车
生15:第二自然段,芦苇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写出了风很大,芦苇都吹断了,斜插在泥里,说明风很大。

生16:第5自然段,我找到了几个动词:飘、斜、颤、翻、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在大风中飞的过程。

师:他说的真好,通过抓住关键词,让我们感受到了风大,太棒了。

生17:第6自然段,我从两个“突然”看出了风的猛烈和风向的变化。

师:从哪看出风向的变化?
生18:废纸一会贴在东墙,一会贴在西墙。

师:你真善于发现,是啊,废纸这样飘忽不定,让我们感受到了风的猛烈。

生19:我给我同桌补充第5自然段,他刚才找到了6个词,我还找到了“掉”也体现了风大,我还要说第7自然段,我找到的是浮萍,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写出了风雨交加的场面。

师: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风大雨疾?
生20:“凸、撩、揭开、聚、凝固、摔、砸出、冲”这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师:其实这是慢镜头,是一瞬间完成的还是一点点完成的?
生齐:一点一点完成的。

师:在生活中,这应该是——一瞬间完成的,作者抓住了这些动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风大的特点。

这我们也可以看出,贾平凹写作中的一个高超之处,他的动词特别的精当。

(板书:用词准确)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一部分,把风大的感觉读出来。

孩子们,我们要想读出风大的感觉,应该抓住哪些词语?
生自由回答:“刷”动词,“啪”拟声词。

师:让我们抓住这些词体会一下好不好?谁想先给我们示范朗读,咱们先来尝试一下,后面的女孩试试。

生21:有感情地朗读7段。

师:读的不错,但有一个字读音注意:“掀开”,不要都成“揭开”,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把风大的感觉读出来,好不好?
生齐读:第7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老师感受到了风大。

刚才你想说是吗?你接着说,给你一个机会。

生22:我找到了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一些动词描写,惊心动魄,直奔主题,仿佛把我们送到了一场疾风的面前。

“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一切都在旋”突出了风无处不在。

师:他分析的好不好啊?仿佛又让我们看到了一场动态的画面,咱们给他点鼓励好不好啊?
生鼓掌。

师:刚才说什么往一边倒啊?
生齐:树林子。

师:文中是不是还有形容树林子的语句啊?谁找到了?
生23:从树林子起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林子比喻成面团了,通过“鼓、陷”等动词,写出了树林子在风雨中摇摆的情景。

师:我觉得他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他抓住了一处修辞,你们听到了吗?
生自由回答:比喻。

师:对啦,他抓住了比喻的修辞,说到这老师有个疑问了啊?他把树林子比喻成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面团。

师:面团我们比较熟悉对不对,我们妈妈做面食前做的,妈妈和面时要做什么?生自由回答:要来回揉捏。

师:对,要来回的揉捏,那你认为他把树林子比喻成面团合适吗?
生24:合适,因为风把树林子吹的左摇右摆的。

师:文中用了什么词来形容?
生齐:“鼓”和“陷”。

师:平时我们在形容风大的时候,会用到这样的比喻吗?
生自由回答:不会。

师:所以啊,贾平凹在这篇文章中,修辞也特别的独到。

(板书:修辞独到)。

孩子们,你们刚才找的都风大的句子,有没有体现雨很大的句子呢?
生25:孩子们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这些话写出了孩子们的天性活泼,即便是来了暴风雨,也阻挡不了孩子们快乐的游戏,“惊喜”写出了暴风雨来得十分突然。

师:而且还能体现孩子们什么样的心情啊?
生自由回答:快乐的心情。

生26:我也说这一段,这一段写出了景物在风雨中的各种情态,突出了孩子们在风雨中的快乐。

生27:从纸船一只只放出去,写出了雨很大,积水漫漫。

师:你说的真好,这些写出了雨很大的状态。

要不然纸船也无法放出去。

孩子们放纸船,他们的心情应该是十分开心的。

好像后文的格调同前文的不太一样,前文写出了风雨肆虐下的景物,后文写出了孩子们的快乐。

你们平时开心时是什么表情呢?
生自由回答:开心的。

师:你们开心时应该像老师这样嘴角上扬的是吗?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表情,一起来读读这最后一句,把孩子们在雨后放纸船的喜悦的心情读出来,好不好?那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词语?
生自由回答:惊喜。

师:老师起头,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孩子们真高兴啊,还有想说的吗?
生28:第三自然段,我找到了“跑、撑、撞、跌”这几个动词,写出了风很大,虽然没有写风,但是从羊已经站不稳了,能靠撑着四蹄,能感到风非常的大。

师:非常好,老师很欣赏你。

孩子们,老师想问问你们,撑是一个什么样的动作?生自由回答:需要使劲。

师:有人已经把这个动作做出来了,老师把“撑”换成“立”好不好?
生自由回答: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呢?
生29:如果用“立”,写出了羊很轻松的立在那了,无法写出风很大。

师:你说的真好。

生30:这样就写不出风大和猛烈的特点了。

师:后面还有一个词语,把“撞”在树上,换成“碰”在树上,行吗?
生31:不行,这样就体会不出风的大和猛烈了。

师:所以啊,从这几个词语我们也能看出贾平凹用词怎样啊?
生自由回答:用词准确。

生32:“精湿”体会出雨很大。

“拼命”也能体会出雨很大,体会出猫为了躲雨拼命的跑。

师:很好,抓住词语体会出雨大。

生33:“老头使劲捶着腰腿”,可以体会出因为下雨了,老年人的腿可能不是很舒服,可能风湿了。

师:你是个很有生活经验的孩子,很好。

我们就说到这吧,孩子们你们太积极了,真好。

三、回读课文,享受风雨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风大雨疾。

让我们感受到了全文虽无“风雨”二字,仔细品味又觉得无处不在描写风雨,无处不在体现风姿雨态,接下来,让我们再来体会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精妙的写作风格。

师:让我们共同合作完成朗读,我们齐读最后一段,给老师留一段,好不好?
生自由回答:第一段。

师:可是老师读过了啊。

生自由回答:第二段。

师:好的,其他的几段各一名同学,第八段我们来齐读。

(配乐朗诵)师提示:注意语速的快慢,轻重音,拟声词的读法等等。

1、通过朗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贾平凹高超的写作艺术,“修辞独到、用词
准确”,真的让我们佩服,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四、拓展延伸,仿写风雨
请写一写烈日下景物的变化。

(要求:不许出现烈日的字样,但却要大家感受到日之烈,日之毒辣的特点。


生:汇报
五、总结: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贾平凹高超的写作技巧,让我们深深折服。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像贾平凹一样用心去体味生活,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会妙笔生花!
感谢同学,这节课的出色表现,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
六、板书设计:
风雨:风大修辞精当
雨疾用词准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