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彼得巴菲特成功与钱无关人生靠自己打造

彼得巴菲特成功与钱无关人生靠自己打造

彼得巴菲特:成功与钱无关人生靠自己打造彼得巴菲特:成功与钱无关作为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被人冠以全球最知名“富二代”之称。

如果他随着父亲的脚步踏入华尔街,彼得可以少奋斗几十年。

但他选择了与老爸截然不同的道路,在斯坦福大学他只念了三个学期便决定休学,从零开始追逐音乐梦想。

虽然生活很艰难,但是彼得始终没有向父亲伸手,而是到处贴广告找工作,自力更生。

历经波折,但他终于靠自己的力量成为著名的音乐人和作曲家,赢得了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

2011年,彼得巴菲特出版的新书《做你自己》在北京举行了发布会,他在书中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巴菲特家族的教育方式以及他对财富的思考。

快乐不等于成功快乐源于热爱权静:中国社会变化很快,有人认为只有致富有大宅,有名车等同于成功。

在今天的中国有人是这么想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彼得巴菲特: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书貌似在中国比较受欢迎的原因,因为我的故事不一样,当然每个人对于成功和快乐的理解都不同。

对于我而言,快乐指的不是大宅或者豪车,拥有它们有时很有趣。

但这不意味着它们能让你快乐。

有的人会想是富裕给我父亲带来了快乐,但事实上我父亲是因为工作本身觉得快乐。

他热爱自己所做的,不管能不能挣大钱都会去做。

因为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使他快乐。

就钱而言我觉得钱不是秘诀。

权静:好的,能否和我们分享您怎样定义成功?彼得巴菲特:我的定义是你早上起来感觉如何,如果你早上醒来觉得很快乐,你有很好的关系,有好朋友在生活中有各种乐趣的话,有孩子,有朋友。

我认为这就是成功,我从来不会在早上起来看看银行帐户来决定我高兴与否。

这是一种内在的感觉。

权静:但我有些朋友他们挣很多的钱,但早上起来常常担心是否要做很多的工作你认为这不是什么好事情吧?彼得巴菲特:我觉得像我、我父亲和其他很多人,工作本身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乐在其中。

没把它看成是一项工作,但这不是说里面就没有困难等等。

困难是有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只要你早上起来觉得很兴奋,很想接受挑战,有种即使有困难也要迎难而上的劲头,我认为就是真正的快乐。

权静:在您心里,您觉得财富和成功有什么关系?彼得巴菲特: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当然在桌子上能有吃的。

能够交租金之类的是很重要的,当然这只是基本生活费。

但是除此之外财富和快乐成功之前并没有关系。

很多人并不是非常有钱或物品,但是他们非常快乐。

所以重要的是最基本的生活你们要保证。

在美国有研究就问各个群体的人,你觉得有多少钱能让您快乐,其实这个数字比很多人想的要低。

我觉得在美国的时候,他们说这是70万美元一年。

这在中国可能还挺多的,但是在美国也就是小康水平,并不是非常的多。

没有几百万。

因为你还得担心这些事情,你怎么保住这些钱之类。

即使你有两栋房子,只能住在其中一套里,还得一直揪心另外一套房子。

权静:有人对你说的有些不大同意,如果生在一个比较穷的家庭,比如说像生在中国的东北部等等。

或者干脆生在非洲面临饥饿,你觉得你的人生会有不同吗?彼得巴菲特:我觉得假如你出身贫苦,你会更加努力的改善生活,这是必然。

还有钱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分。

我想这基本是两码事,一是你要有足够的钱来过舒服的生活。

拥有快乐和健康,还能抚养孩子。

到了这个地步就和你所说的想要更多的钱是两回事了。

1958年5月4日,彼得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小彼得天资聪颖,六七岁时就对音乐如痴如醉。

每当心情郁闷时,他就会坐到钢琴前弹上一曲传统儿歌《洋基歌》。

但是此时彼得还只是把音乐当做业余爱好,高中时期他的梦想是做职业摄影师,为此还一度想要退学。

直到进入斯坦福大学,他偶然间看到一个朋友用没有任何花哨的技巧,演绎了如此完美的音乐。

这一刻唤醒了他内心封存许久的激情,彼得意识到了自己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走上音乐之路的背后故事权静:我在您的书里还读到了两个故事,您成为音乐家之前的。

一个是,您在上中学时想做摄影师,另一个是您去了斯坦福,但辍学了。

所以这就是两个支持你观点的故事:需要时间。

彼得巴菲特:是的。

我很喜欢摄影,我当时认定这是自己要做的。

我中学时花了好几年到处拍照发给校报。

我是经历过那个阶段。

其实反而帮助我真正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所以尝试不同的事物,哪些感觉对了,哪些不对,也可以帮助你找到你的兴趣。

主持人权静:你书里提到你换过3个钢琴老师。

你是否怀疑过自己是否能继续走这条路?彼得巴菲特:是,但有个过程。

我四次去接受音乐方面的教育,每一次收获都不同。

我有个朋友钢琴弹的非常好,是他激发了我。

大学的时候也有同学,弹奏的音乐很简单,但是非常美妙。

这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我知道在中国,有的孩子弹钢琴技巧非常完美,非常快。

但我意识到,好音乐是表达你内心的感觉,能打动人。

音乐重要的是独特的自我,不是说非要弹的有多快,技巧有多完美。

权静:你还记得你父亲第一次看你演出是什么时候吗?彼得巴菲特:我很小的时候参加过一些才艺表演,他会来看。

最有意义的是一场很大的美国印第安的表演。

这是04年的时候,我到了华盛顿,一个非常大的场合,就像在中国天安门广场的活动一样,人们都通宵达旦的排队想要去一票难求。

我父亲也来了,我很高兴,他也是。

权静:我们知道你有两个女儿,教育很重要,您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女儿的?彼得巴菲特:我也是说找到自己独特的一面,你想要做什么。

同时这并不自私,这个世界不是都围着你转的。

教育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各种关系。

你要跟自己处的好,也就是说你要知道你是谁,而且你要处理好你跟世界的关系,你在世界中要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选择要追随内心的热爱权静:我看了您的书,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

像你的一个同学一个女生,她打电话给她父亲说她想要转专业,但是她的选择只有两个,医生或者律师。

我的问题是当学生们想要大学选专业,他们父母通常有很多强烈的建议。

你该选什么专业哪些能挣大钱等。

您对父母对孩子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有什么建议?彼得巴菲特:我会希望当然我也是这么做的,就是问他们什么能让你兴奋,感到快乐,那你就去追求那一个。

当然父母都是希望孩子既成功也很安全。

但是他们很多忽视了快乐这个因素,什么东西能使孩子快乐,有时这些和是你感到安全的事。

比如医生有很大不同的。

在美国有很多很好地例子。

当然包括我自己的。

但有更好的例子,比如说比尔盖茨,他上了哈佛这么好的学校却辍学了追随自己的激情,现在也极其的成功。

他是否挣了很多钱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他的职业一直驱使着他不断向前。

大学有时候是让你来找到自己激情和动力所在的。

很多情况下是的。

但是要能够有机会做出选择。

比如说我对历史地理地缘学有兴趣。

而它们不是最挣钱的,也不是最安全的。

我觉得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你自己。

权静:您父亲沃伦巴菲特是否曾建议你投身华尔街,成为银行家或是投资人彼得巴菲特:事实上他没有。

我父母都希望我找到自己喜欢的然后去做,他们不止是这么说的,我也经常亲眼目睹他们从中也很快乐。

所以我眼见为实就知道这是对的。

有书为证。

我父亲的确说过你即使是想要去捡垃圾,你真要每天去捡那就去捡吧,我爱你是因为你这个人本身。

如果你的爱好来定义了你的独一无二。

我不能说你的生活方式是正确还是错误。

权静:但是这在中国情况是很不一样,比如说像您父亲说即使捡垃圾也行。

你不需要养家糊口。

您父亲非常富有,姐姐也生活得很好。

但是在中国学生从大学毕业,他要负担起父母的生活,也许他供弟弟妹妹上学还得靠他出钱,因此也许他没那么多选择。

彼得巴菲特:是的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我和我父亲,我从来没有想过说我父亲会照顾我。

但是我永远都是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

不管他挣多少钱,他话说得很清楚,而我也同意我要自己照顾自己。

不管是捡垃圾还是怎么样,我都是要自食其力的。

当然有的时候父母会想,随着他们老去指望孩子来赡养。

这个情况就是不一样的了,所以他们就会想孩子能挣更多的钱。

这些情况不同如果父母本身情况并不是很好,指望孩子帮忙,孩子们就要考虑更多了。

当然很重要的是如果你工作不开心,你就会很怨恨你要照看的事情。

比如你的父母,你的妹妹的上学问题,都会让你从中生怨。

当然你要从中找到这份工作本身有什么让你值得努力的地方,你干活越加卖力挣钱也会越多。

我想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人很喜欢跳舞,但却想这不现实,这个职业并不是非常安全,而且也是吃青春饭。

那么如果你在会计方面有才能的话,你可以为一个舞蹈公司做一做账做会计来支持你自己的兴趣,让你周围都是从事你喜欢的事情的人,而不必自己亲身去做。

而我想这正是应该牢记的一点,你不需要真正去跳舞,也能置身自己喜欢事情的氛围当中通过给跳舞的人做book-keeping,也能带来一些类似的感觉。

权静: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有的孩子上学就是为了考高分上好大学,他们并没被教育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要干什么。

那么要发现它们真的有这么难吗?你又是怎么样发现自己的兴趣的?彼得巴菲特:这需要时间,因为我自始自终都热爱音乐。

但也没想着我会成为音乐家。

这挺有趣。

因为这很自然。

但也没想过以此来谋生。

所以我也上了大学选了各种各样的课程等等。

我爱音乐。

我怎么才能设法让音乐走进我的生活呢,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即使机会就在眼前。

你也会想我不能这样。

这确实很难,慢慢地朋友们会说你要怎么样,父母会说社会啊广告啊,买这个你就会快乐啊,所有这些外部信息可能会让你分心,但是你要聆听自己的内心,什么能真正让你兴奋,让你感觉很好,让你想要起来。

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

有的时候有的人用了大半辈子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才突然醒悟,才换了工作设法使兴趣走进生活。

中国富人需要正确的财富观权静:我们现在谈谈帮助他人,您父亲捐赠了自己大部分的财富,您也在慈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有的时候,中国的富人并不像你们一样,他们做的并不够多,您觉得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彼得巴菲特: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现在发展很快,在过去五、六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民正在经历着一个财富积累的过程,所以需要一段时间,来让他们与新的社会、新的发展和新的财富来磨合,然后再来回馈社会。

我觉得像基金会,非营利组织等都需要时间来发展。

我觉得不是中国性格和美国性格的不同,而仅仅是阶段的问题。

不管你从哪里来,人类都是愿意帮助其他人的。

要有这样的想法,在有钱之后尽能力帮助别人。

权静:我们都知道您父亲给你们姐弟每人留了10亿美元的慈善基金。

你打算拿这笔钱怎么办?彼得巴菲特:我认为这责任重大。

我和我夫人想尽可能的发挥这笔钱的作用,这需要好好的想想。

我们觉得帮助妇女和女孩,支持教育,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帮助社会。

关键是你想要带来什么改变,而且你想怎么来实现。

当然你也可以每天什么也不想,把钱就捐出去了。

但是你也可以想想,你有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战略。

我们在这上面花了很多时间。

父亲的投资秘诀权静:再谈一谈您父亲。

很多人都奉您父亲为偶像,关于您父亲成功的投资这类主题的书非常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