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机房基本要求
批准人:
目录
1.总则 (3)
2.适用范围 (4)
3.相关文件 (4)
4.通信机房基本要求 (4)
发文范围:(共29份)
1.总则
电力通信机房是电力通信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为了满足电力通信机房工程建设的需要,加强通信机房的的管理,确保电力通信的可靠运行,使电力通信机房
的设计、施工、验收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特制定本要求。
2.适用范围
本要求适用于广电集团公司管理的电力通信中继站、无人值守站和变电站通信机房的建设,通信中心站、枢纽站和有人值守站的机房建设可参照本要求执行;机房的扩建、改建工程也可参照执行。
3.相关文件
3.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
3.2 《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3.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3.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3.5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DL548-94)
4.通信机房基本要求
4.1 机房建筑要求
4.1.1 机房面积和结构要求
4.1.1.1 机房面积参照《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按下式设计:
A=KN
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台);
N——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4.1.1.2 机房净高应按机柜高度和通风要求确定,宜为2600~3000mm。
4.1.1.3 机房的楼面荷载应按
5.0~10KN/m2设计。
4.1.2 机房内部装修要求
4.1.2.1 机房内不宜采用天花板和活动地板,墙面要求光洁耐用并采用适当的涂料粉刷。
4.1.2.2 机房窗户应采用密封性好并能减少光透射的材料,窗帘要求采用轻质、完全隔光且防火的卷帘,或者不采用窗帘,直接使用玻璃隔光材料;机房可以不要窗户,但要考虑到整座建筑物的外观要求,要采用通风措施(如排气扇),通风出口要有防雨、防鼠及其它小动物的措施。
4.1.2.3 机房采用水磨石地面并采用防静电措施或其它防静电地板,地面要求平整、耐磨、不起尘。
4.1.2.4 机房门高应大于2100mm,门宽应大于900mm,机房门要采用防火材料,要求牢固、密封、门缝尽量小,机房门向外开,建议采用不锈钢材料并有橡胶圈结构,既防火防锈也防鼠防虫。
线(N线)接线端子排,各开关、接线柱接线线径最小需8mm2以上。
4.1.5 机房环境要求
4.1.
5.1 机房温度要求控制在25℃以下。
4.1.
5.2 机房相对湿度要求在40%-80%之间。
4.1.
5.3 机房要求采用独立的空调系统,空调宜采用3匹柜式机,按20-30 m2一台计算安装,所选的空调机要有停电记忆功能和来电自启动功能,空调机由机房配电箱中的开关单独控制。
4.1.
5.4 机房内应有可调式温度湿度报警装置,提供报警接点,装置接点的状态为正常时高阻,报警时低阻,并预留报警线引出到机房适当位置供接入监测设备监测。
4.1.
5.5 机房内应配备温湿度计。
4.1.6 机房安全要求
4.1.6.1 机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要求,在机房内外配备有符合消防标准的灭火器材(最好配备有自动灭火系统)。
4.1.6.2 机房所有装修材料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中规定的难燃材料和非燃材料。
4.1.6.3 机房内应有烟感报警装置,提供报警接点,装置接点的状态为正常时高阻,报警时低阻,并预留报警线引出到机房适当位置供接入监测设备监测。
4.1.6.4 机房门口要安装门禁系统,如安装带有遥控开关门功能的防火门或安装带有告警开关量输出的门开关。
4.1.6.5 应做好机房的楼面、墙面和窗户的防漏水措施。
4.1.6.6 机房各类进出管孔应采取防鼠措施。
4.1.7 机房接地要求
4.1.7.1 机房环形接地母线
a、机房内应围绕机房敷设环形接地母线(环母线),环形接地母线应采用50x5mm的铜排,环形接地母线离墙50mm,机房环形接地母线应用4条对称布置的铜排连接线与机房墙角四个接地线引出点铜焊接,铜排连接线截面不小于90mm2;机房环形接地母线接地电阻要求小于4Ω(高山站的机房环形接地母线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Ω)。
b、每个机架接地线与环型接地母线铜排直接联接,联接罗丝Φ10mm及以上(不能用机架走线架等作为过渡接地体)。
c、机房防雷及接地设计应符合《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DL548-94
中附录A防雷技术标准及措施(补充件)的有关规定,柱(梁)主钢筋与地网焊接,并在机房四个墙角有接地线的引出点供机房环形接地母线连接;或从建筑物一楼地网的接地点敷设至少2条独立地线到通信机房(按规范须3-4条地线接入地网),采用Φ16mm的热镀锌圆钢或50x5mm的镀锌扁钢。
4.1.7.2 机房接地分交流安全接地、安全工作接地、防雷保护接地三种方式。
4.1.7.3 机房内所有设备及金属构架要接到环行接地母线铜排,接地线应采用大于35mm2的多股铜质电线。
4.1.7.4 接地连接点应涂导电橡胶。
4.1.7.5 门、窗的金属导电体要接地。
4.2 机房内通信设备及配套设施的要求
4.2.1 机房电缆走线架
4.2.1.1 走线架安装方式采用列架结构,如图(一)所示,通过标准连接件与机房的地面、墙面、天花板连接成一个整体。
4.2.1.2 走线架高度应以2200mm设备高度设计,走线架的净空高度不小于2300mm,走线架应在设备位置的正上方。
4.2.1.3 走线架应采用符合国家或电信行业标准定型的产品和构件,采用铝合金
或镀锌钢材制造,配件要求采用该系列的标准件。
规格见图(一),长条的规格为30x25mm、横条的规格为25x25mm,架的底部应平坦。
图(一)列架结构
4.2.1.4 走线架必须与环形接地母线可靠连接。
4.2.1.5 根据电缆布线的需要,走线架到机顶和地面应有同样规格材料的电缆梯。
4.2.2 机房设备布置
设备应按统一标准排列顺序(视机房情况不分左右),如图(二)所示。
不应将设备(指微波设备、SDH设备、ATM设备、整流电源和综合配线架等主设备机柜)直接安装在墙上。
图(二)设备排列顺序
4.2.3 通信设备交直流电源设计要求
4.2.3.1 交流电源应经过避雷器接入交流屏;机房内的交流电源线要屏蔽。
整
流器直流屏输出端、蓄电池端、设备端装设压敏电阻防护器。
交流稳压输出应
有供测量仪表用的插座。
4.2.3.2 交流配电箱至整流器设备开关的电缆采用三相四线铜质电缆,规格为3x10mm2+1x6mm2。
4.2.3.3 直流高频开关电源模块数量及蓄电池容量按通信规程要求配置,开关电源设备应提供交流输入、直流输出、电池低压告警等外接告警输出接点。
4.2.3.4 蓄电池至直流屏连接线的截面面积根据蓄电池容量及与整流屏距离来确定,一般情况应符合下列要求:
蓄电池容量为200AH时采用不小于25mm2的铜质电缆
蓄电池容量为300AH时采用不小于35mm2的铜质电缆
蓄电池容量为500AH时采用不小于50mm2的铜质电缆
4.2.3.5 直流电源的“+”极应直接与机房环型地母线连接。
4.2.3.6 主设备至交直流屏的电缆根据设备用电电流确定,一般采用2x4mm2(或2x6mm2)多股铜质护套线。
4.2.3.7 蓄电池应与主设备在同一机房(因机房面积限制等特殊情况除外)。
4.2.4 综合配线柜
4.2.4.1 机房内应设置独立的综合配线柜,配线柜应有良好的接地。
4.2.4.2 综合配线柜根据站内设备配置情况,配置相应芯数的光缆终端ODF适配器,相应数量的数字配线DDF终端及其连接电缆、PCM基群设备话路端子VDF终端及其连接电缆。
4.2.4.3 继电保护用VDF与一般用户VDF按分列放置的原则设计。
4.2.4.4 综合配线柜至用户如远动、控制室的光缆、电缆的规格、敷设路由应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并采取防护和屏蔽措施。
4.2.5 通信电路接入系统方案设计要求
4.2.
5.1 电路接入系统设计方案应充分结合电力通信规划和现有电力通信系统实际现状,要求能完全满足各专业(调度、继保、自动化等)对通信专业的需求以及
通信专业本身的技术要求。
4.2.
5.2 应提供各专业接入的技术方案,方案应是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在接入方案中应明确各专业与通信专业设备的接口类型、数量。
4.2.
5.3 应按照达标的具体要求提供机房设计图和施工设计图(施工设计图)要标明通信机柜的位置、设备在机柜中的位置、电源柜、电池、综合配线柜及走线架等的位置安排。
4.2.
5.4 接入方案中的各专业用户应提供通信设备专用的机柜和综合配线柜作为工作界面。
4.3 其它要求
4.3.1 机房门口要有明显的防火标志和警示牌,如“严禁吸烟”和“机房重地、闲人免进”等。
4.3.2 机房门口要加装防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