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冷战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2019年北京)“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经破裂,它们尽管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
¨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华约”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答案】A【解析】由“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经破裂,它们尽管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可知,这种“对抗状态”指的是冷战,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
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故选:A。
2.(2019河北)马歇示计提出后,中国、苏联、英国三国漫曲家创作了以下体现本同态度的漫画。
其中体现当时英国态度的是( )A.B.C.D.【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这就是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便利了美国控制西欧,同时在经济上遏制苏联,达到美国一箭双雕的目的。
其中A属于中国的漫画,BC属于苏联的漫画;D属于英国漫画,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需要美国扶植,故D符合题意。
3.《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
这里的“双雕”是指()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B.控制欧洲、遏制苏联C.遏制欧洲、称霸世界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和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马歇尔计划。
其实质是通过援助西欧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遏制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与马歇尔计划实质不符,故选B。
4.“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2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外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建起围墙。
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
”上述材料反映的背景是( )A.经济大危机爆发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C.美苏冷战D.东欧剧变【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的“1961年8月23日”是解题的关键,据此可采用排除法解题。
经济大危机爆发是在1929年,排除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是在1939年,排除B;东欧剧变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排除D。
题干所述事件是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背景下爆发的。
综上所述,故选C。
5.“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B.苏联解体C.美苏争霸D.马歇尔计划【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签定《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故答案为B。
6.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
材料描述的是( )A.经济全球化B.美苏冷战对峙C.两极格局瓦解D.政治格局多极化【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冷战的特点是“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所以材料描述的是美苏冷战对峙,B项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两极格局瓦解、政治格局多极化均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7.漫画常用简单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如下图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A.杜鲁门主义B.北约建立C.马歇尔计划D.斯大林模式【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给出的漫画中巨人身上有“美元”的标识,注释为“窒息的”英、法、意市场可知,漫画主要涉及西欧国家的经济方面,它讽刺的是马歇尔计划。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目的是防止欧洲革命的爆发,控制西欧各国。
故正确答案为C。
杜鲁门主义和北约建立属于美国冷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表现,斯大林模式与题干“‘窒息的’英、法、意市场”无关,ABD均与题意不符,故选C。
8.“互联网+”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如果想在网上搜索了解“冷战”的相关知识,下列最适合作为搜索关键词的应是( )A.“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新经济政策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C.雅尔塔会议、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D.珍珠港事件、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的表现是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选项B符合题意。
新经济政策与冷战无关,排除A;雅尔塔会议与冷战无关,排除C;珍珠港事件发生于二战中,与冷战无关,排除D。
因此只有选项B 符合题意,故选B。
9.冷战中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把冷战推向顶点的事件是()A.朝鲜战争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与华约的成立【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而1955年华约的建立,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标志是北约、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峙,即北约与华约的成立,选项D符合题意;朝鲜战争属于热战,选项A不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选项B不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D10.对以下三幅图反映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的时间判断,全部正确的是()A.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②“冷战”时期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B.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③“冷战”时期C.①“冷战”时期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D.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③“冷战”时期【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互相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综上所述,①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②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③发生在冷战时期。
综上所述,故选D。
11.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军事集团C.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统一集团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答案】A【解析】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体防御体系。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华沙公约组织。
“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两个组织分别由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所以A是正确的。
华约组织是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
所以B是错误的;两大组织属于军事政治集团,不是经济组织。
所以C是错误的;两大集团代表不同的意识形态,这是两大组织的不同点,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择A。
12.20世纪,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局面,导致世界格局不断变化。
下列格局(趋势),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故C符合题意;ABD排列顺序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张看不见的铁幕阻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
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 )A.美苏“冷战”对峙局面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C.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D.日本的崛起【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两极格局出现,从而展开激烈的美苏争霸,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B 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日本崛起在20世纪70年代,故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
14. 观察下面有关二战后初期国际形势的图示。
企图“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的国家是()A. 美国B. 法国C. 苏联D. 英国【答案】A【解析】二战后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援助西欧。
二战后的西欧各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来自美国的援助。
如果欧洲各国继续这样,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后来西欧各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逐渐走向联合,故此题选择答案A。
15.1945年5月8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清醒的指出:“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
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后一个“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萨拉热窝事件B.珍珠港事件C.德国闪击波兰D.杜鲁门主义出台【答案】D【解析】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第一个“战争”指的是二战,第二个“战争”指的是冷战,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D项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A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珍珠港事件引发的是太平洋战争,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德国闪击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