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首期)PPP 项目边坡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施工技术方案与技术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总体施工方案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见附表)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期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期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措施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措施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拟投入本工程的试验、检测设备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2.《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3.《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一、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及采用的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
1.1设计图纸及工程量清单;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5;1.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1.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1.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1.1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1.13其它相关现行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2、编制目的目的是针对“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首期)PPP 项目边坡护坡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本工程)的施工组织、施工管理、劳动力组织、材料设备供应、施工工艺、进度计划、质量安全措施等作周全的规划设计,使本工程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达到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让业主满意,使工程管理更加合理有效。
二、工程概况1、场地概况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园三路,北起大元路,南至综四路,全长约2Km。
经六路西起园三路与综二路交叉口,东连巡三路。
园三路(道路桩号Ka0+753.8~KA0+800)及经六路(道路桩号Kdd0+000.0~Ka060.0)处东侧为黄花机场雷达站。
受地形条件限制,上述路段存在一段高边坡,最高处高约16ﻩm,边坡上方为既有的黄花机场雷达站。
为确保施工安全及避免重复建设,对边坡进行永久性支护设计。
确保园三路及经六路顺利实施,保障黄花机场雷达站结构及人员安全。
2、工程地质2.1地层岩性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场地内分布的地层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积层,第四系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白垩系泥质粉砂岩。
场地内揭露各地层野外特征按自上而下顺序依次描述如下:2.1.1人工填土(Qml)①: 褐黄、灰褐色,为素填土,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地段含约10%砖砼块,系新近堆填,呈稍湿,松散状态,密实度不均匀,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2.1.2耕植土(Qpd)②;褐灰、褐黄色,主要有黏性土组成,含部分植物根系,湿,结构松散。
2.1.3第四系冲积层粉质粘土(Q4al)③:褐灰、褐黄色,呈湿,软塑~可塑状态,切面较光滑,摇震无反应,韧性较高,干强度高。
2.3.4粉质粘土(Qal)⑤:褐灰、褐黄、灰黄色,可塑~硬塑状态,光泽反应稍有光滑,摇震无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2.1.4粉质黏土(Qal)⑤:褐黄、灰白色,呈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含约15%圆砾,层底含约30%卵石,卵石一般粒径2~4cm,本次勘察揭露的最大粒径达10cm,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
2.1.5第四系残积(Qel)粉质粘土⑦:褐红色,由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可塑~硬塑状态,摇震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光泽反应稍有光泽。
2.1.6场地内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泥质粉砂岩:褐红色,泥质粉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屑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泥质、钙质胶结,具有失水易干裂、浸水易软化的特性。
本次勘察按其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中风化两层,其野外特征分述如下:2.1.6.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⑧:褐红色,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原岩结构仍清晰可见,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碎块夹土状,少量土柱状,不均匀夹中风化岩块,合金易钻进,岩块手可掰断,岩体极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2.1.6.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⑨:褐红夹灰白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岩体较完整,水平层理特征可见,锤击声哑,易敲断,合金钻进较快。
岩石质量指标RQD介于80~90之间,为较好的,岩体较完整,属极软岩~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Ⅳ类。
为下伏稳定基岩。
上述各地层的分布规律及野外特征描述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2.2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2.2.1抗震设防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2.2地层液化与震陷场地暂未发现存在可液化地层,不需考虑软土震陷问题。
2.2.3抗震地段划分根据场地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及地震效应,该场地地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2.3水文条件2.3.1地表水场地内无地表水径流,无洪水淹没历史记录。
2.4不良地质情况暂未发现不良地质情况。
2.5岩土参数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和相似工程经验,基坑放坡时各地层坡度允许值可参照下表采用: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参照参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等规程规范,结合地区建筑工程经验,场地内各地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按下表中数值采用:3、工程内容具体详见设计图纸和工程量清单包括的施工范围。
注:具体参数详见相关设计图纸。
4、工程重点、难点本工程边坡较高、较陡、较长,且场区距离黄花机场雷达站太近,施工作业安全隐患较大;施工组织安排有较大困难;锚杆施工角度及位置要求精准,并且是高空作业,因此,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大。
三、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总体目标施工中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以及《湖南省建设工程文明施工若干规定》。
2、管理模式实行项目管理法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组成精干的项目班子。
施工中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6),按照工程项目的规律,组织技术、质安、材料、设备、劳务等生产部门,对工程施工进行全面、全过程管理,确保工程快速、优质、安全地完工,为建设单位提供合格的建筑工程。
2.1 项目部机构框图2.2项目部人员职能分配表:3、劳动力组织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要求,建立各专业工种施工班组,组织施工作业人员相继分批进场,并进行各工种的施工安全技术和质量技术交底。
劳动力组织计划表4、项目工期工期:60日历天,按甲方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施工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效率,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
因此,根据施工现场环境,结合所投入的机械设备状况以及考虑工期长短、工程量等因素,综合安排施工平面布置。
布置的总原则是:5.1满足甲方的有关要求;5.2 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布置能满足施工生产的要求,施工机械设施的功率、数量能充分保证施工进度的要求;5.3 施工用水、用电能充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要求;5.4 坚持做到道路畅通,材料堆放整齐,满足施工现场忙而不乱,文明卫生的要求;5.5从技术进度上,为材料、设备的布置选准最佳点,尽可能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保证机械设备的合理利用。
5.6工程施工供水线路主要有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故设两路主要干管,再由主干管分别引出支管至各用水地点,驳接口由甲方提供。
5.7工程施工供电系统分动力和照明两路线(三相五线制、三级备电),非施工区只引入照明线,施工区则照明及动力线均同时引入,由总配电箱引出支线至各用电设备,接入口由甲方提供。
详见附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第二章施工技术方案与技术措施一、项目总体施工方案1.1总体施工顺序为由上往下进行,总体施工顺序为:测量→坡形、地形整理→锚杆格构施工→浆砌片石挡土墙、混凝土支护桩施工→墙背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