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八章 德育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八章 德育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八章德育[日期:2008-10-18]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云南省事业单位2010年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考试培训火热报名中,选择了千万不要错过...文山州201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考前培训班招生详情查询红河州201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培训详细信息查阅一、名词解释1.德育2.德育的教育性功能3.德育的社会功能4.德育的任务5.道德教育6.政治教育7.思想教育8.小学德育9.小学德育过程1O.爱国主义二、单项选择题1.( )是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4.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社会实践教育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基础B.途径C.关键D.内容,6.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7.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

A.手段B.方法C.途径D.内容8.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B.政治思想教育C.政治课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9.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1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11.衡量小学生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12.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13.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14.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导向性原则15.( )是为达到德育自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9.学生围绕一个社会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测试或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辩、论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分辨问题能力的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讨论法D.品德评价法20.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21.( )倡导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A.皮亚杰B.杜威C.柯尔伯格D.卢梭22.在道德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中心,重道德灌输的是( )。

A.涂尔干B.罗杰斯C.卢梭D.皮亚杰三、多项选择题1.我国小学德育内容有( )。

A.爱国主义教育B.理想教育C.集体主义教育D.劳动教育E.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2.小学德育的特点具体表现( )。

A.发展性B.活动性C.基础性D.生活性E.开放性3.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是( )。

A.政治经济B.学生年龄特征C.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D.教育者的价值观E.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4.德育过程通常是由( )四个要素构成的。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目标D.德育内容E.德育方法5.道德过程的特点有( )。

A.主体性B.实践性C.统一性D.渗透性E.长期性6.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 )的原则。

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E.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7.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 )。

A.针对性B.多开端性C.全面性D.长期性E.权威性8.德育的途径是指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各种渠道或形式。

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是( )。

A.各科教学B.班主任工作C.说服D.榜样E.劳动9.对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对象发生的同类思想品德问题,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采取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

A.应是相同的B.应是完全不同的C.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D.应有一定的灵活性E.以教育原则为主导12.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

A.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B.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c.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D.督促学生切实做到E.发扬民主,获得群众的支持13.运用说服法应注意的要求有( )。

A.明确目的性B.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C.注意时机D.选好学习榜样E.以诚待人14.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下列属于说理教育法的是( )。

A.讲解B.报告C.表扬D.批评E.参观15.参与式方法主要包括( )。

A.榜样示范B.陶冶教育法C.讨论法D.角色扮演法E.自我教育法16.在德育方法中,( )是陶冶法的典型特征。

A.摆事实、讲道理B.创设良好的情境C.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活动D.操行评定E.潜移默化四、填空题1.广义的德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小学德育应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并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对儿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以使其形成初步的政治理想、思想观点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3.德育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小学德育的特点。

4.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________。

5.自我教育能力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构成。

6.小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小学德育目标对儿童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儿童的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使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

7.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________和主体设计。

8.________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是小学德育过程的本质。

9.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二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17.________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8.德育的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9.我国小学德育方法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20.________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1.陶冶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2.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________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

23.________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24.在德育方法中,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是________法的典型特征。

25.德育的实质在于塑造受教育者________。

26.道德教育的________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

27.________发现,儿童道德判断律发展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向________逐渐发展的有阶段的连续过程。

五、判断题1.在我国小学中,智育是最核心的内容。

( )2.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 )3.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反复是不正常现象。

( )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 )6.德育过程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一对矛盾,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难以仂调。

(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主要适用于比较后进的学生。

( )8.学生某一道德认识的提高,标志着他的思想品德的提高。

( )9.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制于政治经济。

( )1O.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核心。

( )11.不同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重点是不变的。

( )2.简述小学德育的意义。

3.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74.我国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5;}.简述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

七、论述题1.小学德育过程与儿童的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如何?2.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3.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4.试述小学德育方法.文章来源于易贤网/n13511c770p5.asp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