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第四章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共49张PPT)
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第四章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共49张PPT)
2.九大生命系统间的逻辑关系
例1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
系统的一组是( )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①④ 【尝试解答】 D 【解析】 大肠内的细菌应属于群落。池塘内的 鱼既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全部的生物。一根枯木 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应是生态系统。
跟踪训练 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的分解者 B.一个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解析:选B。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相 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它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两部分内容。题中A、C、D三个选项只包括群落 中的一部分生物,因此,它们均不是生态系统。
3.食物网的分析 (1)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 不同的营养级,如猫头鹰可能在不同的食物链中 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这就是说猫 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2)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 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二者 之间可以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3)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外来因素而大量 增加时,一般除导致上一营养级减少,下一营养 级增加外,还会导致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数量 下降。
例3 下图是一简单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
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_条食物链。 (2) 此 生 态 系 统 中 属 于 第 三 营 养 级 的 生 物 是 _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 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 A.海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真菌
(2)生物成分
定位 范围 生产 最基本、最关键的 主要指各种_____植物 绿色 者 生物成分 消费 直接或间接以 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 生产者 _______为食 者 的各种动物 腐生细菌和真菌 分解 将动植物遗体、粪 主要是______________, 无机物 者 便等分解为_______ 还包括蚯蚓等生物
(3)营养级 各种生物 ①概念: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__________的 总和。 ②分类 生产者 a.第一营养级:_________。 一级消费者 b.第二营养级:___________,即植食性动物。 c.第三营养级:二级消费者,即以植食性动物为 食的动物。 ⋮
思考感悟
2.食物网中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一致吗?试
所有的海鸟迁徙到别处后,大鱼、甲壳类动物失
去了天敌,它们会大量繁殖,数量增加,水藻数
量减少。大鱼数量增加,会捕食更多的小鱼、淡
水虾,使小鱼、淡水虾数量减少,水蚤数量增多,
水绵数量减少。该生态系统中若水绵大量减少,
以水绵为起点的食物链的每一营养级生物都减少,
海鸟捕食甲壳类增多,水藻数量增多。
【规律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书写食 物链: (1)根据动物的食性 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根据动物的食性, 这条食物链是: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 (2)根据生物的个体数量关系 一般来说,营养级越低的生物,其数量越多,营 养级越高的生物,其数量越少,即表现出“数量 金字塔”。
【规律方法】 (1)并非所有的植物均为生产者, 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并非所有动物均为消费者,如蚯蚓为分解者。 (3)并非所有细菌均为分解者,如硝化细菌为生产 者。 (4)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关键 ①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是否为自养型生物, 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②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 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③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 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即腐生生物,可
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及关系
1.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1)非生物成分——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 非生物成分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其中光能是绝 大多数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 (2)生产者——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 物,将光能或无机物中的能量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 有机物中,从而为生物群落提供可利用的物质和能 量。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 成分,是一切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
能包括动物(如蚯蚓)。
跟踪训练 (2011年河南周口高二检测)下列关于 各生物成分的作用,错误的是( )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可以把有机物转化成 无机物,所以可以没有分解者 D.从理论上讲,可以没有消费者,但自然界中 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消费者 解析:选C。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以 及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会崩溃。
(4) 若 所 有 的 海 鸟 迁 徙 到 别 处 , 则 大 鱼 数 量
________ , 水 藻 数 量 ________ , 淡 水 虾 数 量
________。
(5)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哪一
项会随着发生?( )
A.水藻大量增多
C.海鸟的数量减少
B.小鱼的数量增多
D.甲壳类的数量增多
核心要点突破
生态系统的理解
1.内涵 (1)组成:生物+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 ⋮ ⋮ ⋮ 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相互依存生态学功能单位 ― → ― (2)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相互作用
(3)具有一定“空间”范围:一个池塘、一片草 地、一块农田、一片森林、一条河流甚至一个 自制的生态瓶等均可独立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4)具有整体性
(3)消费者——生态系统最活跃的生物成分 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有利于植物传粉或种 子的传播,能够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4)分解者——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把有机物分解成各种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物 质循环不可缺少的环节。 特别提醒 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 用的微生物。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 活的菟丝子、病毒等生物。分解者除腐生生活的 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 蚓等。
情景导引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隐含了,生物之 间的食物联系。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生存环 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依存的呢?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一节
实验探究创新
知能过关演练
基础自主梳理
一、生态因子 1.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 分布 为和______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2.类型 光、温度、水 (1)非生物因子:_____________等。 (2)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 捕食、竞争等。 3.谢尔福德耐受定律 超过 生态因子在低于或______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 可成为限制因子,但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 每种生物都具有一个______区。 最适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课标领航 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其对生物 的影响
2.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3.理解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
4.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5.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生物圈的范围
能力目标:1.学会用谢尔福德的耐受定律说明生 态问题 2.能利用具体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生物成分 的营养级 3.能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和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了解当地生态系统、积极投身于保护当地环 境的活动,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思考感悟 1.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否一定是分解者?请举 例说明。 【提示】 不一定,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3.营养结构
(1)食物链:
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由于________而形成的结构。
(2)食物网
食物链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许多_______相互交错形
成的更为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
功能 ②作用:增强生态系统结构和______的稳定。
【尝试解答】 (1)3 (2)淡水虾、小鱼、海鸟 竞争 捕食 (3)D (4)增多 减少 减少 (5)A 【解析】 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处于第 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淡水虾、小鱼、海鸟;淡水 虾与小鱼都以水蚤为食,两者是竞争关系;大 鱼以小鱼为食,两者属于捕食关系。水绵、水 藻属于生产者,海鸟、小鱼等是消费者,腐生 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
分析原因。
【提示】
不一致。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
级,不占有消费者级别,而初级消费者是第
二营养级。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自然荒漠生态系统 1.分类 形成草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 森林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_ 态系统 人工 农业生态系统 形成 城市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成分通过物质循环、_________和_________,彼
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__________ 生态学功能
单位。 2.组成成分 无机盐、空气、阳光、水 (1)非生物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特别提醒 (1)在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中,只有生产者与非 生物成分的关系是双向的,其余各成分间只能 是单向关系。 (2)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 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 循环的渠道。
例2 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叙述中,正确
(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 减少,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 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5)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 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特别提醒 高中生物中的食物链,一般是指捕食食物链,它 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 分解者只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不能与动植 物之间形成捕食关系,所以它不参与(捕食)食物 链,不占营养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