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地图学期末复习
2.2大地经度 参考椭球面上观测点的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的两面角。 大地纬度 参考椭球面上观测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天文经度 起始天文子午面与测站天文子午面的夹角 天文纬度 地心经度 地心纬度 参考椭球面上观测点和椭球质心或中心连线与赤道之间的夹角。 三者关系 天文经纬度(基准面与基准线) 天文纬度φ,天文经度λ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 垂线偏差θ 大地经纬度 大地纬度B,大地经度L 参考椭球面和法线 地心经纬度 (psi) 地心参考椭球体 地理经度 地面任一点的经度为过 改点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之间所夹 的二面角 地理纬度 地面任一点的纬度为过 改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 2.3 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54年采用前 苏联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元素建立起来的坐标系统,以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联合会推荐的椭球参数, 原点在陕 西泾阳县永乐镇,建立的全国统一大地坐标系 1956年黄海高程系: 根据青岛验潮站1950至1956年纪录资料, 确定了黄海平均海水面, 并 推算青岛观象山水准原点高程为72.289m,作为全国各地高程测量计算依据,称为1956年黄 海高程系。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1985年决定采用青岛验潮站于1953年至1979年这27年验潮资料所 计算的平均海水面高程72.260m作为我国新的高程起算面,称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4 地图投影: 为了简化计算,要将椭球面上的元素归算(投影)到平面上。投影就是建 立起椭球面上的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 长度变形: 即地图上的经纬线长度与地球仪上的经纬线长度特点并不完全相同,地图上的 经纬线长度并非都是按照同一比例缩小的,这表明地图上具有长度变形. 角度变形: 投影面上过某一点的任意两方向线的夹角 与地球椭球体面上相应两方向线 的夹角之差值,以 - 表示 面积变形: 由于地图上经纬线网格面积与地球仪上经纬线网格面积的特点不同, 在地图上 经纬线网格面积不是按照同一比例缩小的,这表明地图上具有面积变形。 三者关系: 2.5高斯-克吕格投影
选配方法: 同类色选配:即将同一色相的色彩变化其亮度或纯度,分成浓淡不同的几个色阶,在地图上 常用来显示同一类别现象的数量特征的差异。 类似色选配:在色环中90°范围内的各色,在地图中可表示现象质量特征的差异,也可表示 数量差别。 补色选配:两个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间色,即为另一原色的补色。常用于表示含义完全不同 或重点突出的要素,反映其质量特征。 3.6地名的要素、结构和特性 要素: 音、类、位、形、义 结构: 专名+地名通名 特性: 区别性、稳定性、民族性、政治性、历史性、科学性、方言性、区域性、社会性 3.7雁行字列和曲字列有何不同 屈曲字列,“曲线字列”,的注记中心连线呈曲线,沿地物的形状排列,字向可直立、也可 斜立,各字垂直或平行于地物,自左向右,自上而下排列,多用于河流、山脉和道路等注记。 屈曲排列的字向依注记中心线而改变, 连贯性好, 在地图密度较大时便于显示各种散列注记。 雁行字列,“斜字列”,注记中心连线与南北图廓线斜交,当交角小于45°时,注记由左向 右排列,大于45°时则从上向下排列,常用于山脉、山岭注记。 雁行排列的字向指向北 方,便于阅读。但注记密度较大时,易受其他注记干扰,影响注记的连贯性。 第四章:地图综合 4。1、地图概括的概念和实质 概念: 根据地图的用途、 比例尺和区域特点对地图内容进行选择和化简, 概括和综合的过程 。 实质:解决广阔的制图区域内繁多的地理事物与有限地图图幅之间的矛盾。 2、在地图上选取,要用那几种方法,遵循何种顺序? 按分界尺度(最小尺寸)选取 按定额指标选取 按地物综合区选取 按地物等级选取 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 选取要从总体出发, 首先选取主要的、 高级的、 大型的地物, 再依次选取次要、
低级的、小型的地物,最后再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观察是否反映了制图区域的总体特征 3.3、开方根规律 用原资料图与新编地图的比例尺分母之比的平方根来确定新编地图上制图物体的选取 数量指标。 N N C D M / M B A A B 计算公式: NB:新编地图上选取物体的个数 NA:原资料地图上物体个数 MA:原资料地图的比例尺分母 MB:新编地图的比例尺分母 D:物体重要等级改正系数 C:符号尺寸改正系数 C:取决于新编地图和资料原图的符号尺寸 符号尺寸符合开方规律:C=1 符号尺寸不符合开方规律,尺寸相同:
A B
一般地物:
D 1
次要地物: D M B / M A 特点:公式直观显示地图概括时从重要到一般的选取标准,是一个有序的选取等级系统 线性方程,比例尺固定时,地物选取比例一致 没有考虑地理差异 选取级 X 确定不严格 等比数列法(苏联A.B.Bopohh,鲍罗金) 心理物理学试验可知,觉察到(辨认到)同一要素的 等级差别常遵循等比数列规则 以河流的支流选取为例(课本P134,表4‐7) 设r, p 为辨认系数(公比) ,令r = 1.3,p = 1.5 河流长度分级A1, A2,…An 河流间距分级B1, B2,… Bn 符合等比关系Ai = A1 · r i ‐1,Bi = B1 · p i ‐1,C11, C22,…, Cnn 为河 流应保持的最小间隔 则Cii= ( Bi+ Bi+1 ) / 2
3.2 地图符号的分类 按图形特征分类:正形符号\侧形符号\象征符号
按比例关系分类:依比例尺符号\半比例符号\不依比例尺符号 按定位情况分类:定位符号\说明符号(非定位符号) 按空间分布特征分类: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 地图符号的定位: 1)依比例尺符号的定位:反映了地物真实现状和位置。(面状符号)其轮廓线本身就可以 表明物体的真实位置。 2)半依比例尺符号的定位:(线状符号)以定位线表示实地物体的真实位置。 ①呈轴对称的线状符号:定位线在符号的中心线 ②非轴对称的线状符号:定位线在符号的底线 3) 不依比例尺符号的定位: 一般在设计时就已规定了符号的哪一部分代表地物的真实位置, 这些规定的点和线,叫定位点和定位线。 地图符号定向: 依纬线定向: 透视符号图形,符号顶端朝向正北( 烟囱、古塔、庙宇等) 依真方向定向: 符号方向与实地地物真实方向一致( 房屋、窑洞、里程碑等) 依光照定向: 依光线法则构成的符号( 陡石山、石灰岩溶斗等) 依风向定向: 受风向影响的地貌( 沙丘、沙地等) 3.3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 适应地图主题与用途, 根据特定主题与用途编制 图案化: 突出地物最本质特征,使地图清晰易读 逻辑性: 形式和内容要有内在联系 精确性: 精确表示指代地物的位置 系统性: 综合考虑地图内容 对比和协调: 能明显区分要素的种类、性质及其不同等级 色彩象征性: 图上设色与概念中的自然景色和社会观念相近似 考虑视力、绘图和制印条件 考虑符号标准化和一体化 3.4地图注记的作用种类和要素 地图注记是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表示各种要素的名称、种类、性质和数量等。 作用: 说明制图对象的名称、 种类、 性质和数量等具体特征; 不仅可以弥补地图符号之不足、 丰富地图的内容,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符号的作用。 地图注记种类:①名称注记② 质量注记③ 数量注记④ 说明注记 构成元素:字体、字级、颜色、字距、字向字列字位 3.5色彩的要素和混合、选配方法 三要素:色相、亮度、彩度 混合:色光加色法 色料减色法
1.1构成地图的主要要素: 数学要素: 坐标网(地理坐标网、平面坐标网) 控制点、比例尺、定向指标线 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 辅助要素: 图名、图例、接图表、成图说明… 1.2地图的分类指标及具体分类: 按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的地图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的地图 按区域分类 星球图、地球图 世界图、大洲图、大洋图、半球图 国家图以及下属的一级行政区、二级行政区以及更小 的行政区域地图 局部区域图,如:海域图、海湾图、流域图 按地图的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 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哪一个要素。 专题地图: 以普通地图为地理基础,着重表示制图区域内某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 现象的地图。 按地图的维数分类 平面地图(二维) 立体地图(三维) 按其它指标分类 用途:国民经济与管理地图、教育与科学技术地图、文化地图等 语言种类: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外文 出版和使用方式:桌图、挂图、折叠图、地图集 历史年代:古地图、历史地图、近代地图、现代地图 1.3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区别: 不在于形式,而在其内容 普通地图: 依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制图区域的六大类地理要素, 以再现制图区域的地理全貌,显示的是整体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基本内容: • 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等六大地理要素 • 测量控制点、独立地物、管线与垣栅等 专题地图:依其某种特定用途,择取制图区域的某一种或几种相关地理要素为其主题内容, 其它地理要素皆概略或不予表示,显示的仅是制图区域某一地理特征的区域差异 1.4地图学的概念: 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实质(性质、内容及其表示方法) 、地图制作与应 用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制作地图的科学。 地图学研究对象: 地图理论 地图制作 地图应用的技术和方法 任务:地图的形式表达\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 2.1大地水准面:是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是一个复杂的不规则的闭合曲面。 参考椭球体: 为便于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而选用的与大地体相似并能用数学 式严密表达的旋转椭球体。
C MA / MB
或 或
不相同,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分别为:
C SA / SB M A / M B
C FA / FB ( M A / M B ) 2
SA 资料原图线状符号宽度 SB 新编地图线状符号宽度 FA 资料原图面状符号面积 FB 新编地图面状符号面积 地物按重要性一般可分为: 重要地物、 次要地物和一般地物三级。 不同重要级别的地物, D 的计算公式不同: 重要地物: D M / M
颜色、符号的位置、符号的方向、符号的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