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 2005-2006 学年第二学期《计算机网络》试卷(A卷)考试方式:闭卷本试卷考试分数占学生总评成绩的8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IPv6的地址长度为[ ]A. 48位B. 64位C. 96位D. 128位2、采用有序接收的滑动窗口协议,设序号位数为n,则发送窗口最大尺寸为[ ]A. 2n-1B. 2n-1C. 2nD. 2n3、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WT=7,在发送过3号帧、并接到2号帧的确认帧后,发送方还可连续发送[ ]A. 2个帧B. 4个帧C. 6个帧D. 8个帧4、DNS完成的映射变换是[ ]A. 域名地址与IP地址B. 物理地址到IP地址C. IP地址到物理地址D. 主机名字到IP地址5、对于带宽为6MHz的带通信道,若用16种不同的状态来表示数据,在不考虑热噪声的情况下,该信道每秒最多能传送的位数为[ ]A. 12×106B. 24×106C. 48×106D. 96×1066、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1”和“0”的方法叫做[ ]A. AM B、FM C、PM C、正交调制7、随着电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所谓“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列不属于三网之一的是[ ]A. 传统电信网B. 计算机网(主要指互联网)C. 有线电视网D. 卫星通信网8、虚拟局域网的技术基础是[ ]A. 双绞线技术B. 光纤技术C. 冲突检测技术D. 局域网交换技术9、ARP请求服务采用的发送方式是[ ]A. 单播B. 多播C. 广播D. 任播10、指出下面的IP地址中,哪个是C类地址[ ]A. 127.19.0.23B. 193.0.25.37C. 225.21.0.11D. 170.23.0.1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运输层对等实体之间的通讯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
[]12、A TM的信元长度最小为35字节。
[]13、完成两个对等实体路由选择的是网络层。
[ ]14、运输层TPDU首部中不包含IP地址。
[ ]15、局域网中一般采用“广播”传输方式;而广域网一般采用“存储-转发”方式。
[ ]16、TCP是按字节流来编号的。
[ ]17、电子邮件程序从邮件服务器读取邮件时,需要使用简单邮件传输协议(POP3)[ ]18、快速分组交换主要分为FR和A TM两种技术。
[ ]19、共享介质的总线型局域网中,多结点“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 ]20、分组交换是计算机网络最为有效的灵活方便的数据通信方式。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计算机网络22、网络协议(Protocol)23、RARP24、RIP25、SNMP和QoS四、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16空,每空1分,共16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6、若HDLC帧数据段中出现比特串“11111101011111011”,则比特填充后的输出为____________。
27、ARP实现__________地址到_________地址的查询转换机制。
28、域名服务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29、IP地址的编址方法经历的三个历史阶段是、和三种。
30、最常用多路复用技术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31、对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的最常用方法是________,T1载波和E1载波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32、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策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共20分)。
33、试阐述服务和协议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34、简述原理体系结构中如何分层,各层的主要任务。
35、运输层为什么要采用三次握手,试说明理由。
36、局域网基本技术中有哪几种拓扑结构、传输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7、某单位申请到一个B类IP地址,其网络标识(Net—id)为130.53,现进行子网划分,若选用的子网掩码为255.255.192.0,则可划分为多少个子网?每个子网中的主机数最多为多少台?请列出全部子网地址。
38、设电话线带宽为3kHz,信噪比为30dB,信号功率100mW。
求:①噪声功率(mW);②最大数据传输速度(b/s)。
39、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N1 7 AN2 2 CN6 8 FN8 4 EN9 4 D现收到从C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和“距离”):N2 7N3 2N4 8N8 2N7 4试求出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个步骤)。
河南理工大学2005-2006 学年第二学期《计算机网络》A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10*2分)1. D2. B3. C4. A5. B6. B7. D8. D9. C 10. B二、判断题(10*1分)1.T2.F3.T4.T5.T6.T7.F8.T9.T 10.T三、名词解释(5*3分)1. 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2.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网络协议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同步三个要素组成3. 逆地址解析协议4. 路由信息协议5.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服务质量四、填空题(16*1分)26、111110101011111001127、IP地址MAC28、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授权域名服务器29、分类地址划分子网构造超网30、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波分复用31、PCM编码32、双协议栈隧道技术五、简答题(5*4)33、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首先,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34、(l)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1分)(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
…………………………………………………………………………………………………………...(1分)(3)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1分)(4)运输层运输层向上一层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1分)(5)应用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1分)35、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主机B,因而产生错误。
……….(2分)所谓“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是这样产生的。
考虑这样一种情况。
主机 A 发出连接请求,但因连接请求报文丢失而未收到确认。
主机 A 于是再重发一次。
后来收到了确认,建立了连接。
数据传输完毕后,就释放了连接。
主机 A 共发送了两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其中的第二个到达了主机B。
现假定出现另一种情况,即主机A 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些网络结点滞留的时间太长,以致延误到在这次的连接释放以后才传送到主机B。
本来这是一个已经失效的报文段。
但主机 B 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是主机 A 又发出一次新的连接请求。
于是就向主机 A 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
主机 A 由于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因此不会理睬主机 B 的确认,也不会向主机 B 发送数据。
但主机 B 却以为运输连接就这样建立了,并一直等待主机 A 发来数据。
主机 B 的许多资源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
例如在刚才的情况下,主机 A 不会向主机 B 的确认发出确认。
主机 B 收不到确认,连接就建立不起来。
…………………………………………………(3分)36、(1) 拓扑结构: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形………………………………………………………(1分)(2) 传输媒体: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1分)(3)媒体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1分)六、计算题(8*3)37、答:由题意知网络为B类,Net_id为16位子网掩码为 255.255.192.0 则 Net_id + Sub Net_id=18位,主机号为14位………………...........(3分)则子网号为 18-16=2位,则可以划分为 22-2=2个子网每个子网中主机为 214-2= 16382个………………………………………………………………………….(2地址:130.53.64.0130.53.128.0 ..........................................................................(3分)38、解:①dB=10*Lg(S/N); S/N=1000; N=S/1000=0.1mW。
...................................(3分)(1+S/N); ....... ....... ....... ....... .........................(2分)②根据香农公式C=WLog2(1+1000)≈30000b/s....................... ....... ....... ...................(3分)C=3000*Log239、解:①首先将得到的路由信息的下一跳地址改为C,并且将距离加1,得:N2 8 CN3 3 CN4 9 CN8 3 CN7 5 C②将上一步得到的路由信息,逐一按照一下算法与原有信息对比处理:a.目的网络地址相同,下一跳地址相同的记录,直接更新。
b.否则,如果是新的目的网络地址,增加c.否则,目的网络地址相同,下一跳不同,距离更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