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9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语文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9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语文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9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命题:李智明审核:林浦松校对:周英2019.11.13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只选三小题默写,每空1分)(6分)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_____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水下难。

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二)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5题。

(一)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

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

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

泰始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

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

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

”固辞不受。

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

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

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

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

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

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

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

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

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

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

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

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及融死,以礼殡葬之。

众咸服其行义。

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干:才干B.躬.耕以养弟妹躬:亲自C.至郡,布.恩惠之化布:宣告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以……为耻3.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收入常多于.邻境而耻学于.师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位卑则.足羞C.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犹且从师而问焉.D.及去官之.夜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下列对《梁书·孙谦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

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

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

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

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

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4分)(2)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3分)(3)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4分)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见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诗的前两句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请简析。

(2分)(2)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析。

(2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赤兔马原是西凉宝马,董卓因劝降吕布而将赤兔马赐之。

吕布败守下邳时,部下盗得此马献给曹操。

后来曹操又把它赠给关羽。

关羽被杀后,赤兔马被马忠获得,献于孙权,孙权即赐给马忠。

赤兔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B. 袁曹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

曹操采纳荀彧之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

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许攸转而投靠曹操,曹操听取了许攸的计策,派手下精兵奔袭袁军乌巢粮屯,劫取了袁军的粮草。

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

曹操乘机出击,袁绍父子只带着八百单骑,回到冀州。

C. 刘禅降魏,被封为安乐公,他亲自到司马昭府下拜谢。

司马昭设宴款待,并在席上演奏蜀国音乐,座中蜀官纷纷落泪,只有刘禅嬉笑自若。

席间,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国,刘禅回答不想蜀国。

司马昭见刘禅诚实愚蠢,不再怀疑,也不打算杀他。

D. 一天,欧也妮母女正在欣赏查理赠送的梳妆盒盒,被葛朗台撞见。

他看到首饰盒上的金子,就向首饰盒扑去,准备用刀子把金子挖下来。

欧也妮说,如果葛朗台敢碰盒上的金子,她便用刀自杀。

父女争执起来。

葛朗台的太太晕过去,葛朗台才住手。

此后,葛朗台太太便一病不起。

E.葛朗台太太死后,葛朗台面临着财产被女儿瓜分的危险。

于是,在女儿悼念母亲悲伤期间,他要女儿搀扶着用餐,在女儿面前装哆嗦。

葛朗台通过公证人让女儿签署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的证件时,称女儿“小乖乖”,还让公证人对女儿明言签署证件意味着放弃继承权。

8.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失空斩”是一组中国京剧传统剧目《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合称,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请简述其故事情节。

(2)客人走后了以后,欧也妮激动地对庭长说:“庭长先生,我知道您喜欢我什么。

请您发誓,终我的一生,您都让我自由,不会向我提出婚姻给予您的任何权利,若如此,我便嫁给您。

……但只有您帮我一个大忙,我和我的财产才能属于您。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庭长说。

庭长是谁?他帮了欧也妮什么大忙?请简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有关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6分)有子曰:“礼(1)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2),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

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

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

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是最重要,凡事都要讲和谐。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D.“和”是儒家所特别提倡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

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2)孔子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三、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节俭的时代新意与消费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对于“80后”“90后”的青年一代,特别是城镇里的“新生代”,俭朴节约,却似乎是一个新鲜事儿。

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物质贫乏的年代,没有饥肠辘辘的切身感受;相反,却生活在舒适滋润,甚至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优越的时代环境中。

如今他们步入社会不久或刚刚走上社会,就要直面不期而至的金融风暴和经济疲软。

在经济寒潮面前,他们中的一些人,摒弃了“抠门”这个概念,拿起了“节俭”这个有效武器。

我们应该肯定这种变化,并顺势呼唤传统“节俭”意识的回归。

同时,又要引导青年人,包括老一辈,全面把握节俭的时代意义和内涵,自觉地把节俭品德持之以恒.发扬光大;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如今的“节俭”是在一种新的人民生活水准,国家发展水平和社会国际平台上的“节俭”。

今天我们所主张的“节俭”,并不是一味地讲求清苦贫困,要人们什么都去省,一切都不要用,而是要人们能省则省.该用则用。

因为即使在古代,人们也认为“圣人制用,丰约各有适”。

对于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来说,应当以保持相对舒适甚至体面的生活为前提。

但是,消费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来不是单纯地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而是伴随着心理上的需求。

“简朴并不是要人脱离世俗的欢乐,而是摆脱那些仅仅是投合我们的虚荣心及欲望。

”让生活丰富多彩,提高生活品位和层次,并不必然地和挥霍浪费划等号。

只是说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能尽量做到节俭。

“节约是避免不必要开支的科学,是合理安排我们财富的艺术,”而且“它能使人最大程度地享用生活”。

目前,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增速过快而导致的下滑趋势,中央提出了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这是十分正确的。

但这种消费是指必需,正当和合理的消费,是对国计民生有利的。

消费不能是盲目的。

消费需要引导,需要健康,科学而有序。

社会消费水平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又要推动经济;个人消费除要量力而行,量入而出外,还应提高消费品质。

我们应当基于对经济的研判,用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正确的消费文化来指导和统领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