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13文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13文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13文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共同语
答:共同语是在某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

它包括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或国家共同语是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更高形式的通用语,这是有具体音值标准的、涵盖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变体的通用语。

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的区别在于,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的通用交际语,而国家共同语是一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通用交际语。

2.语法形式
答: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

语法形式分为显性和隐形两种。

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能否组合替换、拓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

显性语法形式包括语序、辅助词、词缀、内部曲折、重叠、语调和重音、异根式和零形式。

3.无我之境
答:“无我之境”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对艺术境界的一种分类,即“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与“有我之境”相对。

“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
意境画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等属于“无我之境”。

4.文学思潮
答:文学思潮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表现为许多有影响的作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自觉地实践某种共同的文学纲领,形成一种遍及全社会的思想趋向。

文学思潮在欧洲文学史上表现最为突出,代表性的文学思潮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文学思潮的起伏递嬗是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研究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便于从总体上发现和把握文学的特性及文学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和时代的关系,从而推动文艺学的发展。

二、简答题
1.简述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语言作为符号系统的特点有:
(1)任意性。

由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

正因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所以,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代表不同的语义内容,不同的语音形式又可以代表相同的语义内容。

(2)稳固性。

虽然语言符号与其他符号一样具有任意性,但语音和语义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不可随意改变。

因为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如果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随意改变,人们的社会交际就无法正常进行,语言也就起不到交际工具的作用。

(3)渐变性。

语言符号具有稳固性特征,但语言符号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会发生变化,只不过这种变化比较缓慢,一般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

(4)两层性。

语言符号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5)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或称线性,是指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

即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而不能有空间上的上下相叠的关系。

总之,语言符号具有的特点反映了人类语言和所谓的动物语言的最本质的区别,语言符号是人类特有的。

2.简述艺术家为他的情感设置形象的三种途径。

答:略。

3.简述戏剧类文学作品的特性。

答: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述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

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

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戏剧文学的特点包括:
(1)戏剧人物逼真。

戏剧创作的中心任务是要塑造出个性鲜明并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戏剧是通过人物自身的逼真性表演,来完成一种直观性的人物形象创造,主要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

(2)戏剧冲突尖锐。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戏剧冲突是戏剧人物之间的抵触、矛盾和斗争。

这种抵触、矛盾和斗争有3种表现形态:直接冲突、社会生活环境的冲突和外部冲突与内心冲突。

(3)戏剧场面集中。

剧本故事有一条最能表现主题的中心线索,构成单纯明晰的情节。

剧本的分幕、分场,正是戏剧情节集中的具体表现。

频频换景,很难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性格。

戏剧要求一个故事一般在几个甚至一个场景里演完。

(4)台词口语化和动作化。

戏剧艺术的表现力主要是凭借诉诸听觉的语言和诉诸视觉的动作,这是戏剧与生活最为接近的特色。

戏剧人物语言的口语化和动作性,既是戏剧体裁的特点,又是从事戏剧文学创作的基本功。

戏剧是综合艺术,它把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戏剧文学也具有了集中性、舞台性和动作性的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艺术特征。

三、论述题
1.当代社会语言的发展趋势是统一还是分化?
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不止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而且必然地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的分化统一推动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当代社会语言的发展趋势是寓分化于统一。

(1)当代社会语言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统一。

益频繁,逐步深入,社会有一体化的趋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在不断的与不同语言的频繁接触中逐渐融合其他语言的相关成分,借词现象增多,来源广泛。

如英语中的“long time no see”,汉语中的“推特”等,不一而足。

同时,一种语言也已不再单单为一个民族和地区使用,逐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如英语。

联合国将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等适用范围较广的语言作为常用语,这也加速了语言的统一。

(2)语言发展在统一的趋势下有分化。

在世界语言统一的大趋势下,语言也在不断发生分化,这主要表现在一种语言的内部分支——社会方言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兴行业不断兴起,且社会分工愈加精细,每一种行业或分工都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专有的言语社团,从而形成属于它的社会方言。

社会越进步,社会方言分化越快。

全球一体化推进不同语言之间的融合,而社会分工精细化又加快了一种语言内部的社会分化,因此当代社会语言的发展趋势是寓分化于统一。

2.怎样理解文学作品中形式和内容的融合关系。

答: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的内部结构、表现手段和外部形态的有机组合。

主要由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手法等要素构成。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通过塑造形象,生动地反映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及其所包含和体现的作家的思想感情,主要由题材、主题、情节等要素构成。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

(1)形式和内容相互依存。

在作品中,形式和内容都不能独立存在,形式必须表达内容,而内容又必须靠形式来表达,形式和内容互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理由,离开了内容
(2)形式和内容相互协调。

形式表达内容,是有条件的。

只有那种同某一内容相适应的形式,才能充分地、完美地表达出这一内容。

朴素的内容只能由朴素的形式来表现,而典雅的形式也只能适合于典雅的内容,这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协调。

(3)形式和内容的相互转化。

内容和形式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

只是在某种特定的关系中,我们才说这是形式,那是内容,但如果关系发生了变换,原来的形式可以转化为内容,原来的内容也可以转化为形式。

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应当依据内容和形式辩证统一的规律,既重视内容的开拓,也重视形式的探求,努力提高思想艺术水平,创造适合于表现社会主义内容的完美的艺术形式,尽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四、文学评论。

(略)
答客诮
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