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令我们走出生活的困境?爱是一切的答案《呼啸山庄》和《米》的创作时代和地域完全不同,但是都探讨了作为个体的人在面对残酷的社会时产生的自我本性的迷失和对社会的疏离的现象。
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在经历痛苦后开始对物质和欲望过分地追求,但是这种追求违背了他们真实的内心需求,处于困顿中的主人公最终依靠他们内心还没有完全泯灭的本性摆脱了畸形的生存状态,回归到了正常的人生道路。
小说真实的反映了处于困境中的个人的生存和心理状态,这其中引发了读者关于人性的思考,展现了两位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
《米》作者苏童一、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生存的社会环境会对个体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健康的社会能够令人产生归属感,促进个体健康的发展;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则则会令个体产生憎恨之类的情绪,个体的发展也就畸形的,自我意识也就无从谈起。
当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需求发生脱节情况时,个人的发展需求就不能被社会所满足,人就会同社会疏离,丧失了人的本性甚至处于人格分裂的境遇中。
也就是说个体会产生“异化”的现象。
可见典型的社会环境会令个体产生典型的变化。
《呼啸山庄》剧照1、《呼啸山庄》中的社会环境小说中呼啸山庄处于贫瘠人迹罕至的原野中,在猛烈的北风肆虐下连草木都是瘦小萎靡的样子,冷漠、寒冷、压抑的自然环境也映衬着在这里居住的人们的冰冷野蛮。
希斯利克夫在这个荒凉孤寂的环境中长大,因为肤色的原因他受到了他人的鄙视并且被凯瑟琳抛弃,老肖恩的去世带走了长辈对他的关爱的,山庄中再也没人给他尊重和关爱。
希斯利克夫是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长大。
而希斯利克夫的儿子小林顿是一位身体抱恙性格执拗自私的人。
他用自己缠绵病榻的样子赢得了小凯蒂同心最终嫁给了他。
龌龊的小林顿很快便撒手人寰,留下小凯蒂一个人独自在冰冷的呼啸山庄生活。
小凯蒂本是一位天真善良、活泼美丽的女子,当在这里独自对抗呼啸山庄的冷漠环境和希斯利克夫对她暴虐的压迫时,小凯蒂也被这里的环境同化,变成了一位自私、冷漠的女人。
《呼啸山庄》凯瑟琳小说中还存在一个的画眉山庄,那里莺歌燕舞,优雅美丽。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误闯山庄并且凯瑟琳被狗咬伤,林顿夫妇热情的接待了两位小客人,凯瑟琳留在山庄养伤期间再次感受到画眉山庄独有的文明优雅。
向往文明温暖的生活的凯瑟琳抛弃了希斯克利夫与画眉山庄的小主人林顿结婚。
同时凯瑟琳也隐藏起了自己在呼啸山庄时的野蛮和放纵,而这个所谓的文明环境的阴暗面也终于呈现在她的面前,人人都带着虚伪的假面活着,得不到应有的自由。
凯瑟琳面对这个不属于自己的社会却无法寻回自我的本性。
呼啸山庄是一个野蛮荒凉的环境,但是它赋予了人绝对的自由,人在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也会锻炼自己坚韧的品质。
真实是呼啸山庄的特点。
画眉山庄虽然表面上是一派和气,但那里的人们是虚伪的,高举着礼教的旗号来歧视他人。
而两个山庄共同体现出的社会道德的滑坡与作品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是有关联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正处于工业化飞速发展的阶段,社会等级分化严重,旧有的信仰已经被抛弃,新的制度却没有很好的确立,未来路在何方,这是每个人心中的疑问。
《呼啸山庄》剧照2、《米》中的社会环境《米》中王龙是一位承受社会带来百般苦难的男子,与希斯克利夫同样,这种经历令他产生了复仇的心理。
五龙生活的枫杨树村出现了罕见的水灾,陷入困境的五龙和其他四处而来的难民逃难到了城市。
五龙来到的城市在表面的繁荣背后却是却是复杂丑陋的人性。
在这里五龙因为捡来的一块牛肉被嘲笑,甚至成为接盘侠。
城市中的其他人也是展现了虚伪扭曲的生存状态:为了爬上上流社会而不惜尊严委身与有夫之妇的织云、处处防范的冯老板、为了米不惜杀人的土匪。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五龙迷失了自己的本真。
《呼啸山庄》剧照在不断地受屈辱被折磨的过程中,五龙放弃了农村人质朴的本质,五龙开始疯狂地追求权利和物质。
城市中丧失信仰,唯利是图的主流价值观念的流行造成了城市中包括五龙在内的所有的人迷失了自我,伤害他人的同时也在消磨着自己。
《米》中的世界是与当时中国的主流价值观相契合的:随着新中国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正在中国蔓延开来,人们在享受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富足的同时文化思想方面愈发空虚,主流价值观念的迷失,自我意识的模糊为人们带来的新的困境。
苏童二、本性的迷失造成与社会的疏离1、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迷失自我社会底层的弃儿出身的希斯克利夫,在童年时代饱受辛德雷的侮辱摧残,又因为封建等级观念被凯瑟琳抛弃。
这种悲惨的人生经历导致了他对物质过分的追求。
希斯克利夫在三年后重新回到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利用自己的金钱优势重新住进了山庄并引诱辛德雷继续赌博,最终得到山庄的希斯克利夫不择手段的夺取了画眉山庄。
这种手段是违背道德标准的。
用最粗俗的方式来教育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没有地位和知识的哈里顿只能任人欺辱;利用自己的儿子小林顿勾引小凯蒂,将小凯蒂囚禁在呼啸上庄强迫他们两人结婚,最终年纪轻轻成为寡妇的小凯蒂成为了自私刻薄的少妇;在儿子小林顿死后吞并了画眉山庄。
但是丧失本性的希斯克利夫并不快乐,物质需求的满足愈发衬托出精神世界的空虚。
勃朗特三姐妹《米》中五龙也是一位为了追求财富迷失本性,与现实疏离的异化性质的人物。
五龙在物质欲望中迷失自我主要体现在对米异乎寻常的占有欲上:五龙从乡下逃难到城里是因为米,为了米做了米店没有工资的伙计,为了米娶了怀孕的织云,为了米成为米店的主人,甚至在他逃回家乡的时候都带着米,死后留给孩子的也是米。
这里米具有了象征物质欲望的含义。
尤其是当五龙看到为了米可以杀人的时候,在他心中物质已经比生命尊严更重要,正是这种畸形的物质欲望的膨胀带领五龙走向了毁灭。
《呼啸山庄》剧照2、在对权力的追求中迷失自己希斯克利夫在拥有了呼啸上庄和画眉山庄后变得更加残暴专制起来,他的这种近乎丧失人性的行为是出于对自己少年时受过的屈辱的报复的角度,但是在享受这种绝对的主导权力时希斯克利夫迷失了自我。
希斯克利夫对待山庄中的所有人都采取专制的态度:限制儿媳小凯蒂的人身自由,并痛打企图逃跑的凯迪。
但是远远不够,他甚至丧失了亲情。
希斯克利夫利用自己的亲生骨肉小林诱使小凯蒂嫁入呼啸山庄,对于小林顿与他人的信件沟通也是每一个字都要尽在掌握,不为病危的儿子小林顿请医生,任其自生自灭,令小凯迪陪伴并目睹丈夫逐渐死亡的过程,浇灭了小凯蒂最后对生活的希望。
希斯克利夫在享受绝对的权力带给他的威望的同时,丧失了享受生活、感受个体存在感、追求幸福的权力。
绝对的权力在帮助希斯克利夫复仇摆脱童年的阴影并未帮助希斯利克夫实现人生的价值,反而令他迷失了自己。
艾米莉·勃朗特从底层社会攀爬起来的五龙同样为了权力欲望变得无所不为:为了获得权力五龙娶了已经怀孕的织云入赘冯老板家,最后获得了米店。
在解决生活所需之后的五龙还是无法获得尊敬。
在五龙眼中,只有获得像吕老板那样的地位才会成为城市中受到尊敬的人。
五龙无所不用其极,炸毁吕公馆、驱逐吕老爷、加入码头帮,最后成为了这个小城镇的老大。
权力是造成社会关系变动的核心,人们对权力疯狂的追逐会造成一种权力向另一种权力的更替以及人的本性的迷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五龙也难易逃脱这个命运:五龙因花柳病在家休养的时候,码头帮背叛了他,五龙又借长枪帮之手血洗码头帮,五龙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恶魔。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特点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特征。
但是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独立于个体意识的发展的。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社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社会所左右。
社会带来的繁杂的物质享受引导人们过度的追求从而丧失对个体存在的尊重:种族歧视、门第观念、金钱至上、权力崇拜等扭曲价值观对个体的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面对这种共有的生存困境人应该怎样进行自我拯救?这也是小说中通过两位主人公的故事想要表达的思考。
三、“爱”的力量呼唤本性的回归这种在特殊时代环境下个体所产生的与社会的疏离和自我本性的迷失的异化现象是无法通过个体的努力而自行消失的。
人的心理健康要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否展现出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念。
所以社会的长远发展就要建立实现个体的人和整体的社会和谐进步的机制,尊重每个作为个体的人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个体自身的存在意识,社会机制的最终改变还是要作为依靠个体的人的努力,每个寻求正确价值观念的人以本性的爱作为动力与整个社会进行对抗,最终成为改变恶劣现状的力量。
这其中他们中有的人会暂时迷茫,有的人会彻底沉沦,但是最终人性中最本真的呼唤会带领他们回归应有的方向。
《呼啸山庄》话剧照《呼啸山庄》和《米》中尽管充斥着残酷、暴力、血腥等因素,但是作者从来没有明确的划分人性的美好和恶劣。
人类是一种复杂性的生物,是矛盾的存在。
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最后两位主人公异化的消解和本性的回归。
希斯克利夫的黑化是源于爱的消失:长辈的关爱随着老恩肖生命的终结消失殆尽,爱情的温暖随着凯瑟琳的变心而消失殆尽。
希斯克利夫离家出走开始了黑化的历程,但是复仇的目的还是为了心中那得不到爱的执念。
为了爱他忍受欺凌,同样是为了爱他放下了仇恨。
爱是个体身上与生命共同孕育的原始情感,它表达了个体对于被关爱被尊重的需求,也体现了生命的责任,与社会疏离的状态无法令个体感受生命的律动。
《呼啸山庄》话剧照《米》中的五龙丧失双亲独子逃荒到城市,为了生存他尝尽了人间的辛酸悲苦:阿保的践踏、吕六爷的鄙视、织云的嫌弃、绮云的蔑视、冯老板的欺凌。
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折磨是导致五龙异化的原因。
他毫无人性的反抗是源于自己受到的没有人性的对待,一个人的破坏力是与他所承受的伤害成正比的。
倘若这其中有任何一个人对五龙展示出善意,用充满爱的方式去对待他,也不会令五龙如此决绝的报复这个社会。
晚年的五龙看清楚了这个社会和自己的所作所为,与自己达成了和解,历经磨难的他心中仍然保留着对家乡淳朴生活的美好情感,这是爱的呼唤。
最终留恋家乡的五龙放弃了城市中残酷杀戮的生活,带着自己的米回到了家乡。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现实社会中爱的缺失,待会导致个体的人的异化,对物质欲望和权力欲望的过分追求。
但是爱是人的本性,作为一种主动的能力不会一直消失。
这种来自人的本能的内心中最真挚的情感终会在恰当的时机重新迸发出来,我们称之为“人性的顿悟”。
这是对畸形的社会现实的力量。
个体的人最终会用来来摆脱物质和权力的束缚,从异化中回归本性,进入正常的实在真正自我价值的生存状态。
《呼啸山庄》剧照结语:《呼啸山庄》和《米》便是具有人文情怀的作品。
文中用犀利的笔触去剖析的病态社会下的病态的灵魂,刻画了与社会疏离沉沦在欲望中的异化人,人性回归的过程展现了爱能够消融一切的永恒的主体题。
这里所说的爱也具有的广泛的意义:爱请、亲情、留恋等一切存在于人类本性中美好的意识都属于“爱”。
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代表着现实社会中的普遍形象,展现的是社会发展人类生存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带给了读者深刻的启示:人性的本质“爱”是抵御切阴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