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文狼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文狼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文狼语文教案
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狼,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狼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

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

*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

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
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
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
对*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
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导入示标: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
预习共享:
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1、《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清朝著名文学家,我们曾学过其*
《山市》。

*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志异”的意思是记录奇异的事。

3、作者书屋的对联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六人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上内容,不能解决的向教师提出。

讨论完成后教师就出错较多的问题统一讲解,学生使用双色笔纠错。

(二)引领探究
一读——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

可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学生范读: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后补充或点评。

教师正字正音:
缀zhu 窘jiǒng 苫shn 蔽b 弛ch
眈dān 瞑mng 隧su 尻kāo 黠xi
二读——读出节奏
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第三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第四段: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五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学生齐读
三读——读懂内容
(小组合作,结合预习表与课下注释理解文意,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重点虚词
之:
1、代词“它”。

例:又数刀毙之。

2、助词“的”。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重点句子翻译:
1、两狼之并驱如故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3、苫蔽成丘
——覆盖成小山似的。

4、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你能流利的讲出这个故事吗?(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读——读出情感(层层深入,揭示主旨)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本性?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
(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找出课文例句并分析。

)
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顾”“奔”“倚”“弛”“持”“暴起” “劈”“毙” “转视”“断”“毙”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如此狡猾的狼,最终却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学生思考、六人小组讨论后回答)
问题的答案就是*的主题所在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三)训练检测
对比阅读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

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
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

②致:使。

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对比练习:
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两狼之并驱如故B:目似暝,意暇甚
故令嗥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D:相去数十步
跑号如前状一狼径去
2、说说自己读完《狼》与《牧竖》的感受。

(四)总结升华
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知识梳理、规律总结)
多媒体呈现课文寓意主旨: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这正是蒲松龄的两则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

八、教学反思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因此本节课指导学生通过自读、齐读、默读、范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内容、读出情感。

之后,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

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六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四读及问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

这是学习*的主要目标。

“训练检测”环节中的“对比阅读”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

篇二:狼
教学目标
1. 学会*典型的文言实词。

2. 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3. 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

教学重点:
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典型文言实词是本课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 七嘴八舌话作者。

2. 指名学生进行介绍。

3. 教师明确蒲松龄及其作品。

二、趣味导入
播放有关狼的视频片段导入。

三、两三名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人对他们复述进行评价。

四、指名学生读课文,学生纠正错音、停顿。

五、投影出示,强化记忆下列文言实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