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讲死亡诊断标准的选择与死亡控制伦理
第六讲死亡诊断标准的选择与死亡控制伦理
非自愿安乐死(non-voluntary euthanasia)是 指不是由自己表示而是有他人代为表示安乐死 愿望的安乐死。
不自愿安乐死(involuntary euthanasia)是 对不同意安乐死的人实施安乐死。
“对医生的指令”
此指令立于 年 月 日。
我
,此时头脑健全,甘愿将我的愿
。
立此指令者为我所知,我认为此人头脑健全。
证人:
。
证人:
。
直接与间接(有意与无意)安乐死
直接(有意)安乐死,是指安乐死的本意是要 病人死亡。
间接(无意)安乐死,是指安乐死的本意是要 解除病人的痛苦,病人死亡是解除痛苦的附带 效应。
安乐死的类型
自愿-被动安乐死 非自愿-被动安乐死 自愿-主动安乐死 非自愿-主动安乐死
其显著特征是“不可逆昏迷”
哈佛大学的脑死亡标准
(1)深度昏迷,对外部刺激和内部需要无感 知和反应;
(2)没有自主的肌肉运动和呼吸; (3)各种反射消失; (4)脑电图电波平直。 要求以上四项在24小时内反复测试,结果无变
化,并排除体温低于32或刚服用过巴比妥类药 物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两种情况
传统死亡标准的局限性及伦理问题
局限性:死亡判定不准确 伦理困境: (1)对死亡的判定不准确,使得医务人
员面对濒死病人,对何时停止抢救这一 问题陷入困境。 (2)影响到医学新技术的采用
二、现代脑死亡
原发于脑组织的严重损伤或脑的原 发性疾病,致使脑的全部技能丧失 而导致的人的死亡。
晚期,并得到有关通知。诊断和通知我的医生
是医学博士
,他的地址
是
,电话
是
。我懂得,如果我
不填写医生的名字和地址,有人就会认为我在
填写本指令时并处于晚期状态。
5、在签署日期五年之后本指令无效。
对医生的指令(续)
6、我懂得本指令的全部意义,而且在情感上 和精神上均可立此指令。
(签字)
所住州、县、城:
第一节 死亡诊断标准的选择
一、传统的死亡标准 二、现代脑死亡标准 三、确定科学的死亡诊断标准伦
理意义
一、传统的死亡标准
所谓传统的死亡标准就是指心肺死亡标 准。
“心死” “肺死” “心、肺死”
人类对传统死亡的认识
石器时代的壁画 1951年,《布莱克法律词典》也采用了
被动安乐死,又叫消极安乐死,是指医务人员 应病人请求,不再给以积极治疗,而仅仅给以 减轻痛苦的适当维持治疗,等待其安然死去。 相比较而言,人们对于被动安乐死更易于采取 宽容和谅解的态度
自愿、非自愿与不自愿安乐死
自愿安乐死(voluntary euthanasia)是指意 识清楚、有行为能力的病人自由表达或曾经意 识清楚的病人曾经表达安乐死愿望的安乐死。
第六讲
死亡诊断标准的选择与死亡控制伦理
第一节 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二节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面对 死亡的人类选择
南希·克鲁珊(Nancy Cruzan)案
南希,24岁,女,1983年1月11日午夜,她在 密苏里的一条偏僻乡间公路上开车失控,从车 中被抛出10米外的水沟。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 她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在给她的心脏注射 了刺激剂后,然后通过震动使之重新跳动起来。 但是,其大脑已经缺氧15分钟,大脑皮层受到 大幅度不可逆的破坏,成立植物人。整整7年, 她依赖鼻饲,身体僵硬,手臂蜷曲得很紧,指 甲象动物的爪子一样,每年花费11.2万美圆。
望公诸于世。在下述情况下,我将不愿人为地
延长自己的生命,特此宣布:
1、任何时候,如果我受到不可治愈的伤害, 患有不治之症,或经两名医生证明疾病已至晚 期,而采取维持生命的措施也只能人为地推迟 我的死期,同时,我的医生断定不管是否利用 维持生命措施我的死亡都已迫近,那么,我指 令制止或撤消这种措施,听任我自然死亡。
特征
第一,安乐死的目的、意图和手段必须道 德、可接受的
第二,安乐死必须由医务人员参与 第三,安乐死的对象必须是在目前医学条
件下身体品质无法复原的绝症患者 第四,安乐死必须是由病人或家属自己提
出要求,才可以实施
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
主动安乐死,又叫积极安乐死,是指鉴于病人 治愈无望,应病人请求,医务人员通过主动作 为,如注射药物等,促使病人死亡。
类似的标准来定义死亡:“血液循环的 完全停止,呼吸、脉搏的停止”。 《牛津法律大辞典》也认为,“对于大 部分法律问题,认定死亡的最主要的标 准是:心跳、脉搏和呼吸的停止。”
《辞海》(1999年版)
机体生命活动的终止阶段。 其过程分为:(1)临床死亡。表现为病人心
跳、呼吸停止,反射消失;(2)生物学死亡, 又称“脑死亡”。指大脑皮质,以及整个中枢 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变化,最终各个器官和组 织的功能相继解体的过程,大脑功能的永久性 丧失,外表征象是躯体逐渐变冷,发生尸僵, 形成尸斑。
脑死亡、植物状态与心肺死
脑死亡: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死亡。 植物状态:大脑皮层死亡或部分死亡。 心肺死:心跳、呼吸现象的消失 心肺死与脑死亡发生的连续性 现代生命复苏技术和维持运用使区分两
者的意义显现
三、伦理意义
1、科学地判定死亡 2、有利于合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 3、有利于器官移植 4、有利于道德和法律责任的确定
对医生的指令(续)
2、在我对使用这种维持生命措施无力给 予指令时,我希望我的家属和医生尊重 这一指令,把它看作是我下述合法权利 的最后表达:拒绝医疗或手术并接受由 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3、如果我被诊断为怀孕,而这一诊断又 为我的医生所知,那么,这一指令在我 孕期无效。
对医生的指令(续)
4、至少在十四天以前,我就被诊断处于疾病
第二节 人类面对死亡的选择
一、安乐死 二、临终关怀
一、安乐死(Euthanasia)
(一)安乐死 (二)安乐死的伦理分析 (三)正确对待安乐死
(一)安乐死
安乐死,就是指医务人员应濒死病人或 其家属的自愿请求,通过作为或不作为, 消除病人的痛苦或缩短痛苦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