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与禁忌症
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得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与叶酸等)能纠正得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得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与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
1。

手术及创伤患者ﻫ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得患者Hb<60g/L
(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得具体情况(如出血得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
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
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得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

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ﻫ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ﻫﻫ(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得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ﻫ
(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得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

有心脏病史得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

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ﻫﻫ1。

非手术病人
ﻫ(1)无其她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得血小板明显减少得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
ﻫ(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得病人,PLT<30×109/Lﻫ
(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与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得急性血小板减少得病人,PLT<50×109/L
2。

有创操作与手术病人ﻫ
(1)各种有创操作得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
轻微有创操作PLT〉20×109/L
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50×109/Lﻫﻫ腰穿PLT>50×109/L

成人急性白血病PLT>20×109/L
ﻫ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ﻫﻫ☻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与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
(2)各种手术得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
ﻫ拔牙或补牙PLT≥50×109/Lﻫ
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 50—80×109/Lﻫﻫ正常阴道分娩PLT≥50×109/Lﻫﻫ剖腹产PLT≥80×109/L(50)
ﻫ大手术PLT 80-100×109/L
三、血浆输注
ﻫ1。

凝血因子缺乏ﻫ
2.TTP 首选去冷沉淀血浆
3、华法林过量导致得严重出血:FFP
4。

肝脏疾病合并凝血障碍
当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ﻫ凝血酶原时间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ﻫ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1、5倍时,建议FFP
肝病病人需行外科手术、肝活检或静脉曲张破裂时,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大于4s,建议FFP
5、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病人INR>1、5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1、5倍时,若需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考虑血浆ﻫ
病人INR〉1。

3时,若进行肝脏穿刺,输注血浆ﻫ
输注血浆致PT延长不超过1、5倍时,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就是相对安全得
6。

大量输血ﻫﻫ病人大量输血时需输注血浆
大量输血得病人当纤维蛋白原小于1g/L、INR>1、5或APTT延长大于正常1、5倍,
7、维生素K不足导致得凝血异常:不推荐常规使用。

考虑输注FFP。

ﻫﻫ
四、冷沉淀ﻫ
1。

获得性或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ﻫ当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1、0g/L伴活跃出血或拟行手术,血浆源性纤维蛋白原供应缺乏时,可使用冷沉淀补充纤维蛋白原
ﻫ2、大量输血伴出血
当单纯输注FFP不能维持纤维蛋白原水平在1。

0 g/L以上时,可同时输注冷沉淀
3、FⅩⅢ缺乏症
用于活跃出血者得止血;
手术后出血、刀口愈合延迟或愈合不良得预防;
预防FⅩⅢ缺乏相关得习惯性流产、ﻫﻫFⅩⅢ得半寿期约为9天,血浆水平达5%就能维持有效止血,故先天性FⅩⅢ缺乏者输注1袋/10—20kg冷沉淀即可
4。

血友病A:血浆源制品FⅧ短缺时可输注冷沉淀
5、部分类型得血管性血友病(vWD):含vWF得血浆源性FⅧ供应短缺时,用于1型vWD(去精氨酸加压素无效)与2B、2N型vWD(禁忌使用去精氨酸加压素)ﻫ
6、尿毒症伴止血功能异常:冷沉淀可用于治疗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功能减弱得尿毒症并出血得病人
7、溶栓治疗过度以及原位肝移植出血等
输血有效性评价
一、红细胞疗效评估ﻫ
1.精确评价ﻫ红细胞2,3—DPG水平与携氧量得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计算:Y=0.34X+3、5ﻫY就是携氧量,用每100ml血液含氧量得ml数表示,X就是红细胞得2,3-DPG水平,用µmol/gH b表示。

ﻫﻫ
2.粗略评价ﻫ一般输注2u悬浮红细胞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10g/L,红细胞容积升高0、03、
临床判断输注红细胞制剂就是否有效,应在输注后血红蛋白升高至少20g/Lﻫﻫ3、临床缺氧症状改善或消失
二、粒细胞疗效评估ﻫﻫ临床症状改善---—输注后观察病人感染就是否得到控制或体温就是否下降
而不就是观察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就是否增加
三、血小板疗效评估ﻫ
1.精确计算ﻫ(1)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又称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 t,CCI)
CCI大于10表示有效;输注后1小时测定值一般认为CCI小于7。

5~10。

0认定为输注无效、
(2)输注后血小板回收率又称血小板恢复百分数(%)
1小时应大于60%,24小时应大于40%。

ﻫ2。

粗略计算ﻫ体重50kg病人输注1u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可使机体血小板计数升高30×109/L。

ﻫ3.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或出血时间恢复至正常或改善等
四、血浆与冷沉淀疗效评估ﻫ
1、以凝血因子Ⅷ活性增高为疗效评估指标。

新鲜冰冻血浆15ml/kg或冷沉淀15IU/kg,每12h 输注1次,连续输注2次后,凝血因子Ⅷ活性可增高30%、ﻫ
2。

临床出血凝血症状改善或消失ﻫ
3、APTT或/与PT或/与凝血时间恢复正常或改善
医院对医师进行评价+公示ﻫﻫ主要依据—---输血病历ﻫ包括:ﻫ输血适应症
输血前告知ﻫ输血申请单ﻫ输血病程录ﻫ输血量/出血量比值
填写就是否统一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