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六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语文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B.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C. 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D.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A项,九牛一毛:指的是许多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的极少数,微不足道。
这句话是说大量无线发射台在机场附近的山顶上,即使清空一些对整个机场的作用也极小,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这句话是说在严峻的抗洪救灾形势面前,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保卫人民。
“久假不归”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C项,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
句子中李教授的讲话是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并且直击时弊、具有前瞻性,所以是极难得到言论音信;D项,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这句话说“他”状态不佳,考试不理想,不能用“屡试不爽”。
故选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B. 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C. 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 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A项,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符合这句话中流拍的四到六成作品和减少一半的成交总额;B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这句话说父母帮助沉迷网络的小明戒掉网瘾,不合语境;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这句话说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成功捕获这名惯偷,用在此处褒贬不当;D项,特立独行:特:独特;立:立身。
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
这里用来指历史,对象错误。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B. 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C. 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D.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A项,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用在支援人家,为别人排忧解难上。
本句是说爱美的女士为自己买首饰,语境错误;B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说明“他”的话对“我”启发很大,符合语境;C项,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本句说的是一些作品粗制滥造,所以不能读下去,并非内容悲惨动人;D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本句说“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前提,在句中情感色彩不当。
故选B。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 诸郎中..之往来..执兵行李B. 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 微夫人..之意..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A项,“郎中”的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行李”的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外出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B项,“奈何”古今意义相同,译为:怎么办、怎么样;“忤视”古今意义相同,译为:逆视,对视;C项,“穷困”的古义:身陷绝境,走投无路;今义:贫穷;“东道主”的古义:(郑国)作为秦国使者在东方的主人,当秦国使者出使路过郑国时,招待秦国使者。
这里的“东”是有特定含义的,即指郑国,因为郑在秦的东方;今义:是从其古义引申来的。
指请客的主人,也指会议、比赛等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D项,“夫人”的古义:那人;今义:男子的配偶。
故选B。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焉用亡郑以.陪邻B. 夫晋,何厌之.有 使杞子、庞孙、杨孙戍之.C.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 为.之奈何 何辞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A 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是介词,把,句子翻译为: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焉用亡郑以陪邻”的“以”是连词,来,句子翻译为:哪里用的着消灭郑国来倍增自己的领土;B 项,“夫晋,何厌之有”的“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子翻译为:那晋国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使杞子、庞孙、杨孙戍之”的“之”是代词,代指郑国;C 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一个句子翻译为::因为它(郑国)对晋国无礼;后一个句子翻译为:佚之狐对郑伯说道;D 项,“为之奈何”的“为”是动词,对待、处置,句子翻译为:怎么处理这事呢;“何辞为”的“为”是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句子翻译为:为什么告辞呢?故选C 。
6.下列对各句划横线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此亡秦之续耳 ② 吾得兄事之 ③沛公今事有急 ④共其乏困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⑥又前而为歌曰 ⑦越国以鄙远⑧函封之 ⑨邻之厚,君之薄也 ⑩刑人如恐不胜A. ① \②⑧ \③⑨\④\⑤⑦\⑥⑩ ⑩B. ①\②⑧\③④\⑤\⑦\⑥⑩\⑨C. ① \②\③④\⑤⑦\⑥⑧\⑨\⑩D. ①⑧\②\③⑤\④\⑥\⑦⑨\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古诗文中,实词的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
但是,也有某些词在进入句子以后,它的词性、用法发生了改变,这就是词类活用。
判别词类活用可以划分句子成分。
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也以今律古分析。
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动词活用、数词活用。
①“续”,动词作名词,后续;②“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③“急”,形容词作名词,紧急情况;④“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⑤“从”,使动用法,使……跟从;⑥“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⑦“鄙”,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⑧“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⑨“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⑩“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故选B 。
7.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欲呼张良与俱去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毋从俱死也 ⑥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⑦是寡人之过也 ⑧沛公安在 ⑨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⑩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A. 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B. ①⑨/②⑧/③⑤/ ④⑥/⑦⑩C. ①/②⑧/④⑥/⑦⑨⑩/③⑤D. 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 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
常见的文言句式一般有判断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①被动句,被动标志为“为所”。
句子译为: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②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前置标志为“之”,正常语序为“有何厌”。
句子译为: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呢;③省略句,省略了“与”的宾语“之”,应是“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句子译为:项伯想叫张良与他一起离开; ④状语后置的倒装句,“无礼于晋”状语后置,正常顺序为“于晋无礼”。
句子译为:因为它对晋国无礼;⑤省略句,省略了“与”的宾语“之”,应是“毋从(之)俱死也”。
句子译为: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⑥状语后置的倒装句,“具告以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
句子译为:项伯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都告诉了他;⑦判断句,也,助词,表判断。
句子译为:这是我的过错;⑧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安在”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在安”。
句子译为:沛公在哪里?⑨被动句,见,表被动,被。
句子译为: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洗雪了;⑩判断句,也,助词,表判断。
句子译为:这正是我每天每夜咬牙捶胸的原因啊。
所以①⑨是被动句;②⑧是宾语前置句;③⑤是省略句;④⑥是状语后置句;⑦⑩是判断句。
故选B。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驻军)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以乱易.整,不武(替代)B.今行而无信.(相信)秦王必说.见臣(通“悦”,喜欢,高兴)进兵北略.地(掠夺、夺取)C.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放)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D. 旦日飨.士卒(犒劳)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道.芷阳间行(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B项,“今行而无信”的“信”译为:凭信之物。
译文:没有什么凭信之物;C项,“轲既取图奉之,发图”的“发”译为:打开。
译文: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D项,“道芷阳间行”的“道”译为:取道。
译文:取道芷阳,抄小路走。
故选A。
9.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爵位共有五等:公、候、伯、子、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