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填空(20分,每空0.5分)1洋壳与陆壳的差别在于厚度不同和成分不同、, 地壳、地幔、地核之间的界面分别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ـ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3按照SiO2的含量岩浆岩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及超基性岩。
4按SiO2含量,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属ـ酸性岩、ـ按形成深度属深成岩,主要成分是黑云母和角闪石。
5基性岩中二氧化硅含量介于45%-52%、中性岩中二氧化硅含量介于52%-65%、酸性岩介于>65% 6下列岩石属岩浆岩的是5 7 9ـ属沉积岩的是1 3 4 10属变质岩的是2 6 8①石英砂岩②斜长片麻岩③凝灰岩④石灰岩⑤橄榄岩⑥云母片岩⑦花岗斑岩⑧大理岩⑨辉绿岩⑩石英岩7根据物质组成的特点,沉积岩分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三类。
8沉积岩的层理构造ـ、层面特征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
9沉积岩的物质组成包括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四种。
10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高温、高压和新的化学成分的加入。
11变质岩的构造主要是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
12划分地层年代和地层单位的主要依据,是地壳运动和生物的演变。
13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ـ、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14古生代由老到新分为寒武纪E、奥陶纪0、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六个地层年代单位。
15中生代由老到新分为三叠纪T、侏罗纪J和白垩纪K。
16新生代由老到新分为第三纪R和第四纪Q。
17岩层的产状是用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三个产状要素来表示的。
18野外常见的地质构造主要是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和不整合构造。
19根据两盘相对运动方向,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20岩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四种。
21岩体结构面的种类有原生的、构造的、次生的ـ。
22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主要有区域稳定性、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变形特征与承载能力、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程度23胶结连接的形式,有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三种。
24土的物质成分主要有作为古骨架的固体矿物颗粒、孔隙中的水、溶于水中的物质及气体ـ三种。
25土的矿物成分主要有原生矿物、ـ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可溶盐类及易分解的矿物、有机质四大类。
26土中的水按存在形式、状态、活动性等分为强结合水、弱结合水、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
27土的结构包括两种,分别是单粒结构和集合体结构。
28粘土矿物主要包括高岭石、伊利石ـ、蒙脱石。
29土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分为碎土石、砂土、粉土、粘性土。
30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三大类。
31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溶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32泉的类型按补给源可分为包气带泉、潜水泉和自流水泉(上升泉)。
33渗透破坏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流砂和潜蚀。
34潜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深层地下水和凝结水。
35按风化营力的不同,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类。
36河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侵蚀和堆积两方面。
37山区河谷按成因可分为构造谷和侵蚀谷。
38河流阶地可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三种。
39滑坡的发育过程分ــ蠕动变形阶段、滑动破坏阶段、渐趋稳定阶段。
40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可分为水石流型泥石流、泥石流型泥石流和泥水流型泥石流三种类型。
41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触发地震四类。
42地震烈度的本身又可分为基本烈度、建筑场地烈度和设计烈度。
43地震区对场地的地震效应有地震力效应、地震破坏效应、地震液化效应、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
44地基承载力中:工程设计时考虑到所有破坏可能所用的容许承载力<安全承载力<极限承载力。
45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查与取样、工程地质现场测试与长期观察、工程地质物料室内整理。
46选择洞口位置要考虑洞口的地形地质条件、洞口底标高和洞口边坡的物理地质现象。
47道路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路基边坡稳定性问题、路基基底稳定性问题、道路冻害问题和建筑材料问题。
48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查阶段、初步勘查阶段和详细勘察与施工勘察阶段三个阶段。
49桥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桥墩台地基稳定性问题和桥墩台的冲刷问题。
50隧道工程地质问题包括隧道位置选择、洞口位置选择和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1工程地质条件: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地质物理环境、天然建筑材料等2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元素和化合物岩石: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又一种或者几种矿物共生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天然集合体岩体:某一地点一种或多种岩石中的各种结构面、结构体的总体3斑状结构:在岩浆岩的半晶质结构中,结晶矿物如颗粒粗大,晶型完好,就称为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岩石中的同一种主要矿物,其结晶颗粒如大小悬殊,则称为似斑状结构4层理构造:由于季节性气候的变化,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上发生相应变化而显示的成层现象5变质作用:原岩基本上在固态下,主要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6造山运动:水平运动使地壳产生拉张、挤压,引起各种断裂和褶皱构造,是地表起伏,故又称造山运动造陆运动:垂直运动是长期交替的升降运动,引起大范围的隆起或凹陷,产生海陆变迁,亦称造陆运动7地质构造:缓慢而长期的地壳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产生相对位移,形变后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形态。
8褶皱构造:岩层收到构造运动作用后,在未丧失连续性的情况下产生的弯曲变形9褶曲的枢纽:褶皱中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10褶曲的转折端:在平面上,褶曲从一翼弯向另一翼的曲线部分11断裂构造:岩层受构造运动作用,当所受构造应力超过破裂强度时,岩石或岩块失去连续性产生断裂的地质构造节理:也称作裂隙断层:岩石在构造应力下发生断裂,沿断裂面两侧的岩块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12土的含水量:土中水的重量与土粒重量之比土的饱和度:土中被水充满的空隙体积和孔隙总体积之比13土的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14界限含水量:随着含水量变化,粘性土由一种稠度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相应于转变点的含水量土的稠度:粘性土因含水量变化而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物理状态土的可塑性:土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揉塑成任意状态而不发生裂缝并当外力解除后仍能保持既得的状态的性能15塑限: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16液限:土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塑、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17土的压密定律:在压力变化不大时,土的孔隙比的变化与压力的变化成正比土的库仑定律: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决定于与正应力成正比的内摩擦力,粘性土抗剪强度有两部分组成,与正应力成正比的内摩擦力与粘聚力。
18 黄土:第四季干旱或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红粘土: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类岩石及其间夹的其他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19膨胀土: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粘土矿物组成,具有显著地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膨胀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粘土。
素填土:由碎土石、砂石、粉土或粘性土等一种或几种材料组成的填土20地下水:存在于地壳表面一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含水层: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土层隔水层:指那些不能给出并透过水(或者数量很少)的岩层土层21 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承压水: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22水力坡度:沿渗流途径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动水压力:当地下水自下而上流动时产生的23滑坡:斜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做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24 崩塌:陡峻斜坡上,某些大块岩块崩落或滑落与坡脚下的过程25泥石流:在暴风雨降落时形成的并由固体物质所饱和的暂时性山地洪流26潜蚀:地下水流在土体中进行溶蚀和冲刷的作用27岩溶:水流与可熔岩石相互作用的过程及伴随产生的地表和地下地质现象的总和28地震:地球的内力产生的一种地壳运动现象29地震烈度:是表明地震对具体地点的实际影响,不仅取决于地震能量,同时也受震源深度、震源距离、地震波传播介质等条件影响30地震力:地震对建筑物所直接产生的惯性力31地基承载力:地基中所承受由建筑物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简述题(30分,每题5分)1.断层的野外识别1 地貌特征:当断层断距较大时,上升盘的前缘可能形成陡峭的断层崖,如经削蚀,则会形成断层三角面地形,断层破碎带岩石破碎,易于侵蚀下切,可能形成沟谷峡谷地形2 地层特征:如岩石发生确实或重复,岩脉被错段,或者岩层沿走向发生中断,与不同性质的岩层突然接触等地层方面的特征,则进一步说明断层存在可能性很大3 断层的伴生构造想象:常见的有岩层牵引弯曲,断层角砾,糜棱岩,断层泥和断层擦痕等还有泉水、温泉呈线状出露的地方2. 试述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1 粒度成分:粉粒约占60%-70%,其次是沙粒和粘粒2 比重和密度:黄土结构疏松,密度较低3 含水量:黄土天然含水量为1%-38.6%,个别地区最高到12%4 透水性:黄土透水性一般比粘土大5 压缩性:黄土压缩性中等6 抗剪强度:抗剪强度中等7 湿陷性天然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体结构受到破坏而发生的下沉现象,称为黄土湿陷3.结构面的类型、结构面的特征类型:1.原生结构面沉积结构面火成结构面变质结构面2 构造结构面3 次生结构面特征:结构面规模、结构面形态、结构面密集程度、结构面连通性、结构面的张开度和充填情况4.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1 黄土中骨架颗粒的越大越多、胶结物含量较少,粒间连接脆弱,湿陷性越强2 粘土粒的含量越多,土的湿陷性越弱3 易溶盐成分多,湿陷性强4 天然孔隙比越大,天然含水量越小,湿陷性越强5 浸湿程度随压力越大而增大,压力达到一定值后,湿陷量减少6 从根本上与堆积年代和成因有关5. 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1 高含水量(50%-70%)和高孔隙性(天然孔隙比在1到2之间)2 透水性低3 压缩性高:变形大而不均,变形稳定历时长4 抗剪强度低(与排水固结程度密切相关)5 具有明显触变性和流变性6. 红粘土的物理力学特征1 天然含水量很高2 密度小,天然孔隙比大 3一般处于坚硬或硬可塑状态4 高塑性5 强度高,压缩性低6 不具有湿陷性,原状土进水后膨胀量很小,失水后收缩强烈7. 确定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的几个原则问题1 按地区不同,随埋深变化的湿度和上部结构情况,分别确定2 为了有效利用红粘土作为天然地基,针对其强度具有随深度递减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基础应尽量浅埋3 红粘土强度高,压缩性低,对于一般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往往由地基强度控制,而不考虑地基变形4 计算红粘土地基承载力,必须考虑垂直向变化,按多层地基处理8. 膨胀土的物理力学特性1 粘粒含量35%-85%2 天然含水量接近或略小于塑限,一般处于坚硬或硬可塑状态3 天然孔隙比小,但孔隙比随土体增湿膨胀而变大4 自由膨胀率一般超过40%5 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但含水量剧烈增大时,土体强度骤然降低,压缩性增高9. 影响膨胀土的主要因素1 内在因素:土的粘粒含量和蒙脱石含量、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密实度及结构强度等2 外在因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及建筑物地基不同部位的日照、通风及局部渗水等因为地基含水量剧烈变化的因素10.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良影响降低地下水位会使软土地基产生固结沉降;不合理的地下水流动会诱发某些土层出现流砂现象和机械潜蚀;地下水位对于水位以下的岩石、土层和建筑物基础产生浮托作用;某些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基础产生腐蚀11.石英和方解石的区别石英属于氧化物类的矿物,为乳白色或无色的柱状或块状结晶矿物,硬度较大,断口呈贝壳状,其晶体表面有平行条纹;方解石属于碳酸盐类的矿物,为白色或无色的菱形或粒状矿物,解理为三组完全解理,与稀盐酸产生气泡12.影响滑坡的因素1 斜坡外形:斜坡的存在,使滑动面能在斜坡前缘临空出露,这是滑坡产生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