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评论与欣赏
多立克柱式从木构到石构的过渡
把人体美与数的和谐赋予建筑
费地:“再没有比人类形体更完 善的了,因此我们把人的形体赋 予了我们的神灵” 维特鲁威:多立克柱式是仿男体 的,爱奥尼柱式是仿女体的。
用女子雕像代替爱奥尼柱子
奥林匹亚宙斯庙立面 (多立克柱式的组合)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
整体风格
刚劲雄健
迈西尼的狮子门
不朽的雅典卫城
希腊艺术杰作的普遍优点在于高贵的 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两点都集中的体现 在爱奥尼和多立克两种柱式的建筑上。而 这两种建筑风格最成熟、最完美的代表作 是雅典卫城的建筑群。
雅典卫城平面图
雅典卫城全景
雅典卫城鸟瞰
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复原图
雅典现状
卫城内建筑特点
1 神庙是古希腊建筑中最重要的类型,也 是古希腊留给后人的重要文化遗产。 2 神庙被认为是神灵的居所,每庙奉献给 一或二神。每庙以正殿为主体,殿内立有 神灵雕像。 3 规模不大,东向,膜拜在庙外清晨时举 行。 4 对神庙的外型与装饰均十分重视
叠柱式
奖杯亭
叠券柱式 (某住宅)
柱式的意义:
一方面使柱式的形式多样化,柱式的生命力 更强了。
另一方面,降低了一些柱式建筑样式的艺术 水平,使柱式变成了单纯的装饰构件。
渥顿建筑师痛斥科林斯柱式是“充满肉欲 的”,“装饰的象个婊子”,极不道德。
罗马建筑的主要成就
古罗马在公元4世纪初的极盛时期达到了 世界建筑艺术的最高峰。主要贡献有: 一、适应生活领域的发展,扩展了建筑创 作的领域。 二、空前地开拓了建筑内部空间,发展了 复杂的内部空间组合,创造了相应的室内 空间艺术和装饰艺术。 三、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增强了建貌 如昔日尼西的小船, 于芬芳的海上轻轻飘泛, 疲乏劳累的游子 转舵驶向故乡的岸。
久经海上风浪惯于浪迹天涯, 海伦,你的艳丽的面容,你那紫蓝的秀发, 你那仙女般的丰采令我相信 光荣属于希腊, 伟大属于罗马。
《颂海伦》(埃德加.爱伦坡)
克诺索斯宫殿平面及剖面
克诺索斯宫殿局部
狄摩斯蒂尼说:“雅典仍然有永恒的财富, 一方面是对开拓伟业的纪念,另一方面是 往日那些美丽的建筑物,山门、帕提农、 柱廊和船坞。”
拜伦在他的名作《恰尔德.哈罗德》里写道: “美丽的希腊,一度灿烂之凄凉遗迹。你 消失了,然而不朽;倾圮了,然而伟大”
剧场和会堂 从剧场和会堂看,建筑物在功能方面推 敲已经相当深入,建筑声学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三种柱式的出现
公元前430年,伊克提诺在巴沙造了一个多 立克式的阿波罗庙,内部立了一个全新的 柱式,柱头用一棵完整的、茁壮的忍冬草 的形象,称为科林斯柱式。 维特鲁维说它:“模仿少女的纤柔的身体。 因为少女的年龄幼弱,肢体更加苗条”
古希腊科林斯柱式
古罗马科林斯柱式
三种柱式比较
柱式的发展与定型
卫城内重要建筑
1 山门 2 胜利神庙 3 帕提农神庙 4 伊瑞克提翁庙
山门平面、剖面及立面
胜利神庙
胜利神庙
帕提农神庙平面、立面与剖面
帕提农神庙远景
帕提农神庙
帕提农神庙远景
帕提农多立克柱近景
帕提农神庙多立克式浮雕
帕提农神庙爱奥尼式檐壁上的浮雕
帕提农神庙爱奥尼式檐壁上的浮雕
帕提农山花雕刻
古罗马的重要建筑
1 大角斗场 2 万神庙 3 大型的公共浴场
罗马的大角斗场
罗马大角斗场看台剖面
罗马的大角斗场
卡拉卡拉浴场复原
戴克利先浴场复原想像
用多种复合的曲面的线脚,并串 着雕饰
台阶
三层朴素的台阶,中间高,四角 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没有
低,微有隆起
隆起
装饰雕刻 高浮雕,圆雕,强调体积
薄浮雕,强调线条
两种柱式
爱奥尼柱头
爱奥尼柱式线脚
多立克柱式
模仿人体和量化各部分是不 是存在着矛盾?
人体的美同样也是由度量和秩序决定的。 波得克列塔斯提出人头与全身的比应为1:7, 到公元前344年改订为1:8,以后广泛采用。
清秀柔美
柱子比例
1:5.5~5.75
1:9~10
开间
1.2~1.5柱底径
2个柱底径
檐部
高约为柱高1/3
1/4以下
柱头
简单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
轻巧柔和的涡卷
柱身刻槽 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20个) 棱上还有一小段圆面(24个)
柱础 没有柱础,柱身从台基上拔地而起 有复杂的富有弹性的柱础
线脚
极少线脚,有也是方线脚
罗马人是伟大的建设者,他们汲取了 古希腊人的建筑经验,把柱式作为最重要 的建筑手段,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 一、柱式更华丽、更细密、更复杂。 二、作为梁柱表现结构的艺术表现的柱式, 和拱券形式相结合。 三、柱式的叠层使用制定的规范
古罗马复合柱式
券柱式(罗马凯旋门)
券柱结合(意大利曼德瓦德乐丹府邸)
希腊露天剧场
希腊露天剧场
柱式的发展与定型
柱式,就是石质梁柱结构体系各部 件的样式和它们之间相互搭接方式的完 整规范。
它是除中世纪外,欧洲主流建筑艺 术造型的基本元素。能以如此直截了当 的方式几乎无所不包的决定着建筑的面 貌。
柱式是建筑的主要造型手段
从木建筑向石建筑过渡
1 希腊柱式起源于木结构,易于腐 朽和失火 2 公元前七世纪开始使用陶瓦做保 护,促进了建筑构件形式的定型化 和规格化 3 公元前六世纪,石柱逐渐取代了 木柱
帕提农的这两组山花雕刻,把形象和故事, 都安排在三角形的边框里,雕像庄严沉稳,富有 神性,又洋溢着健壮的人间生命力。坎诺瓦说: “所有的其它雕像都是石头做的,只有这些有血 有肉的” 。
伊瑞克提翁平面与剖面图
伊瑞克提翁
伊瑞克提翁局部
伊瑞克提翁局部
伊瑞克提翁远景
女郎柱近景
恩格斯说:“希腊建筑表现了明朗和愉快的 情绪……希腊的建筑如灿烂的、阳光照耀 着的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