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1.1 供热指标 1.1.1 供热量供热量是指机组在统计期内用于供热的热量。
∑∑∑+=21gr gr grQ Q Q……… (1)式中:∑grQ——统计期内的供热量,GJ 。
∑1gr Q ——统计期内的直接供热量,GJ 。
∑2gr Q——统计期内的间接供热量,GJ 。
a )直接供热量6110))()()((-⨯--=∑∑∑∑k k j j i i gr h D h D h D Q……… (2)式中:i D ——统计期内的供汽(水)量,kg ; i h ——统计期内的供汽(水)的焓值,kJ/kg ; j D ——统计期内的回水量,kg ;j h ——统计期内的回水的焓值,kJ/kg ;k D ——统计期内用于供热的补充水量,kg ; k h ——统计期内用于供热的补充水的焓值,kJ/kg ;b )间接(通过热网加热器供水)供热量6210))()()((-⨯--=∑∑∑∑rwkkjj ii gr h D h D h D Qη ……… (3)式中:rw η——统计期内的热网加热器效率,%。
c=Q/m·T ,C 是比热,常数焦/克·度,T 时是供、回水温差。
1.1.2 供热比供热比是指统计期内机组用于供热的热量与汽轮机热耗量的比值。
100⨯=∑∑srgr QQ α ……… (4)式中:α——供热比 ;%∑srQ——统计期内的汽轮机热耗量,GJ 。
1.1.3 热电比热电比是指对应每发电1MW ·h 所供出的热量(GJ/MW ·h)∑∑=fgr WQ I …… (5)式中:I ——热电比 ;GJ/MW ·h∑fW——发电量, MW ·h 。
1.2 厂用电率1.2.1 纯凝汽电厂生产厂用电率100100⨯-=⨯=fkch fcy cy W W W W W L (6)式中:cy L ——生产厂用电率, %。
f W ——统计期内发电量, kW ·h 。
cy W —— 统计期内厂用电量, kW ·h 。
h W —— 统计期内总耗用电量, kW ·h 。
kc W ——统计期内按规定应扣除的电量, kW ·h 。
下列用电量不计入厂用电的计算:1) 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电量。
2) 新设备在未正式移交生产前的带负荷试运行期间耗用的电量。
3) 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电量。
4) 发电机作调相机运行时耗用的电量。
5) 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电量。
6) 输配电用的升、降压变压器(不包括厂用变压器)、变波机、调相机等消耗的电量。
7) 修配车间、副业、综合利用及非生产用(食堂、宿舍、服务公司和办公室)的电量。
1.2.2 供热电厂生产厂用电率 1.2.2.1 供热厂用电率1003600⨯=∑grrrcy Q W L (7)式中:rcy L ——供热厂用电率,%;r W ——供热耗用的厂用电量, kW ·h 。
cr cr cf cy r W W W W W +--=)(100α (8)式中:cf W ——纯发电用的厂用电量, kW ·h ;如: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等只与发电有关的设备用电量。
cr W ——纯热网用的厂用电量, kW ·h ;如:热网泵等只与供热有关的设备用电量。
1.2.2.2 发电厂用电率100⨯=fdfcy W W L (9)式中:fcy L —— 发电厂用电率,%;d W ——发电用的厂用电量, kW ·h 。
r kc cy d W W W W --= (10)1.2.3 综合厂用电率综合厂用电率是指全厂发电量与上网电量的差值与全厂发电量的比值。
100⨯+-=fwggk f zh W W W W L ………… (11)式中:wg W ——全厂的外购电量,kW ·h 。
;gk W ——全厂的关口电量,kW ·h 。
;1.3 电厂效率 1.3.1 管道效率管道效率是指汽轮机从锅炉得到的热量与锅炉输出的热量的百分比。
1001⨯=∑∑QQ sr gd η ………… (12)式中:gd η——管道效率 ,%;∑1Q ——统计期内的锅炉输出热量,GJ 。
管道效率考虑的内容包括纯粹的管道损失、机组排污、汽水损失等未能被汽机有效利用的热量。
其中,锅炉的输出热量是由燃料量、燃料低位发热量及锅炉热效率(反平衡)计算得出。
1.3.2 电厂效率电厂效率是指组成发电系统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其系统在发电及供热过程中热能的利用率。
100)1001(100100100100100100⨯⎥⎦⎤⎢⎣⎡-⨯⨯⨯+⨯⨯=q gdg q gd g c ηηηαηηηη ……… (13)式中:c η——电厂效率 ,%;g η ——锅炉热效率,%; q η ——汽轮发电机组热效率,%;gd η——管道效率,%。
1.4 全厂补水率全厂补水率是指统计期内补入锅炉、汽轮机设备及其热力循环系统的除盐水总量与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百分比。
100⨯∑=Lqcqc D D L (14)式中:qc L ——全厂补水率,%;qc D ——统计期内全厂补水总量,t ;L D ∑——统计期内全厂锅炉实际总蒸发量,t 。
1.5 生产补水率生产补水率是指统计期内补入锅炉、汽轮机及其热力循环系统用作发电、供热等的除盐水量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比例。
f fd gr fd sc L L L L ++= (15)式中:sc L ——生产补水率,%; fdL ——发电补水率,%;gr L ——供热补水率,%;f fd L ——非发电补水率,%。
1.6 发电补水率发电补水率是指统计期内汽、水损失水量,锅炉排污量,空冷塔补水量,事故放水(汽)损失量,机、炉启动用水损失量,电厂自用汽(水)量等总计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比例。
100⨯∑=Lfd fd D D L (16)式中:fd D ——发电补水量,t 。
1.7 汽水损失率汽水损失率是指统计期内锅炉、汽轮机设备及其热力循环系统由于泄漏引起的汽、水损失量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百分比。
100⨯∑=Lqs qs D D L (17)式中:qs L ——汽水损失率,%;()hs pw ch ws zy wq fd qs D D D D D D D D +++++-= ………………(18)式中:wq D ——对外供汽量,t ;zy D ——热力设备及其系统自用汽(水)量,t ;ws D ——对外供水量,t ; ch D ——锅炉吹灰用汽量,t ; pw D ——锅炉排污水量,t ;hs D ——外部回到热力系统的水量,t 。
1.8 供热(汽)补水率供热(汽)补水率是指统计期内热电厂向社会供热(汽)时,没有回收的水(汽)量占锅炉总蒸发量的百分比。
100⨯∑=Lgr gr D D L (19)式中:gr L ——供热(汽)补水率,%;gr D ——供热时凝结水损失量,t 。
1.9 非发电补水率非发电补水率是指统计期内不参加热力循环的用后直接排掉的除盐水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百分比。
如凝汽器灌水查漏用水、锅炉酸洗后清洗用水、发电设备检修用除盐水、备用期间因水质不合格时放掉的除盐水等。
100⨯∑=Lf fdf fd D D L (20)式中:f fd L ——非发电用水率,%;ffdD ——非发电用水量,t 。
1.10 非生产补水率非生产补水率是指统计期内因厂区外非发电生产直接供热(如:电厂生活区供热、厂区外食堂、浴室用汽等),需要补充的除盐水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百分比。
100⨯∑=L f scf scD D L (21)式中:f sc L ——非生产补水率,%; f sc D ——非生产补水量,t 。
1.11 发电用水指标1.11.1 单位发电用新鲜水量(发电综合耗水率)单位发电用新鲜水量是指火力发电厂单位发电量时需用的新鲜水量(不含重复利用水)。
发电综合耗水率包括除灰用水未回收部分,冷却水塔排污未被利用而排掉部分,转动部分等各种冷却用水的损失水量和未回收部分等。
fxsfd W G d ∑= (22)式中:fdd ——单位发电用新鲜水量,即发电综合耗水率,kg /kW ·h ;xs G ——发电用新鲜水量,kg 。
1.11.2 水的重复利用率水的重复利用率是指统计期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占电厂总用水量的百分数。
100⨯=zscf cf D D L (23)式中:cfL ——水的重复利用率,%;cf D ——水的重复利用量,t ;zs D ——电厂总用水量,t 。
电厂总用水量=新鲜水耗用量+水的重复利用量。
1.11.3 化学总自用水率化学总自用水率是指进入化学预处理的生水量与供给机组及系统的水量之差与生水量的百分比。
供给机组及系统的水量包括除盐水和供给公用系统(如消防水系统、工业水系统、除尘水系统等)的清水量。
%生水量统的水量生水量-供给机组及系化学总自用水率 100⨯= (24)化学总自用水量包括化学预处理自用水量和化学除盐自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