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素材:第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作文素材:第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作文素材:第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写作佳苑2009-10-18 1705第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第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沪港台三地获奖精品,附点评与总评( 《散文选刊》2009年第7期 )爸爸赠送的微笑(香港南屯门官立中学中六年级)踏进十一月,香港的天气仍是那么暖和。

只有晨光曦微的时候才有一丝凉风。

今早我因学会有事办,得早点上学,刚巧与爸爸一起出门。

记得上一回爸爸与我一起出门,我还在念幼儿园吧。

那时爸爸是特意送我上学的。

这些年来,他上班的时候太早了,实在太早了。

此刻,走在爸爸的身后,看着他的背影,我的鼻子酸得有点痛。

我看不见他的脸,他在笑吗?又在皱眉吗?爸爸戴一顶鸭舌帽,因为工地里沙尘滚滚,戴上帽子头发才不会沾上太多尘垢。

那偌大的工具袋沉甸甸的,压得爸爸的肩膀也歪向一边。

还有那皱皱的蓝色工衣配衬着溅上了油漆的裤子,让爸爸整个人看起来便是寒酸。

反观我身上,一袭整洁的校服裙,擦得黑亮的皮鞋和轻巧舒适的书包,我知道,爸爸一直都把最好的留给我。

甚至他不快乐,也会把仅存的笑容挤给我看。

我自问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因为我做不到“无违”于父母,也一度忽略了他们对我的付出。

记得中五的时候,我身边的同学都去上补习课。

我不甘落后于人,顾不了自己需要与否也报了补习班,还一口气报了中文科与英文科两个课程,每月在补习上得花上千元。

一天晚上,我问爸爸讨了千多元,一来得缴交补习班的费用,二来要买些参考书,还有饭钱和交通费。

爸爸从容不迫地从皮夹中拿出一千五百元放在我手中,脸上还赠送了一个微笑。

我接过钱,便蹦跳着回房间,才踏进房门便发现钱包忘在了客厅茶几上,遂又回头去拿。

谁料我竟看见爸爸眉头深锁,正拿着计算器发呆。

那时,我的心几乎被掏空了。

他那眉宇间陷了一个峡谷,薄薄的嘴巴拉得直直的,面上也蒙了层灰。

我痛心,痛心爸爸要在女儿面前装快乐;我也恨,恨我昧于爸爸的忧心。

究竟多少次了?爸爸的假笑出现过多少次了?这紧紧的一颦,卡死在我的心坎内,不时磨擦着。

我明白爸爸的用意,他要女儿过得快乐。

然而,害爸爸发愁的我,哪有心安理得过活的资格?那时天真的我在想,只要我功课和小测等工作都办得妥妥当当,那么算是给爸爸补偿了吧?但到底,这劬劳之恩是难以权衡的。

安守本份又岂足以邀功?而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个。

会考的日子将近,小测也与日俱增。

我披星带月、夜以继日地温习。

但马有失蹄,人有失手,总有些小测成绩未如理想。

那时,我会感到有股压迫力慢慢涌上心头,身体好像被石化了一样难以动弹,爸爸的面容又会肆无忌惮地冒出来,呼唤着那天爸爸忍痛装笑,然后拿着计算器发愁的画面。

“对不起,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力的。

也请你再笑一个,这次,我要你满意得渗出来的笑容。

”到了今天,会考已经过去,我们的耕耘也有了收获,但爸爸那一笑一颦仍萦回在我的心间,未能尽然褪去。

纵然爸爸从来没有告诉我他的忧虑,也没有表示我是他的负累,但我还未让他诚然欢喜,他脸上的那层灰和那个可恨的皱眉是难以从我记忆当中消失的。

这时,爸爸回头跟我说:“妹妹,再见!”面上带着一抹浅淡的笑容。

他再别过头去,向着他上班的道路走了。

他走着快步,很潇洒。

或者对任何人来说,我这个重担会比那满满的工具袋更沉重一千倍、一万倍,但爸爸却心甘情愿地视我为最甜蜜的负担。

我看着远去的爸爸,心中仍未感到抒怀,不禁捏紧手上的书本,也许是因为我还很怕爸爸别过面后会在皱眉头吧。

“爸爸,再见!”但愿我终有一天能够永远抚平他眉宇间的深谷,让他感到开怀的欢畅。

【点评】这是一篇平实叙事的文章,没有惊人之笔,也没有华美的言词,却有一个使人特别感动的事件过程。

对爸爸的外形、衣着,特别是表情、神态的勾画是用了功夫的,这些描述始终与环境、与自己的心理感受紧紧相扣,把一位普通父亲对女儿的疼爱和殷殷期望写得真切感人,也把一个因体察父爱、父累、父苦的女孩渐渐懂事的心路历程勾勒得丝丝入扣。

平时不细心关切家事、亲情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不懂事不知感恩的人也同样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城市中的微小风景华芝桢(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三)残破的瓦房,满目的“万国旗”,不堪的城市景象。

这只是被保留着的历史的痕迹,被市井的生活冲淡了它的优雅。

不起眼的城市上空摇摆的树枝,以及它蔚蓝的大背景——也许早已被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所遗忘。

来往的匆匆人群,互相擦肩而过,城市人漠然的表情。

何时,上海——这个城市已经充斥着浮华。

也许她一贯就高高在上,像个歌舞升平的王妃,雍容华贵的表面,寂寞的内心。

总以为这城市就是这样坚硬,没有一丝温暖和通融的余地。

天际间鳞次栉比的屋顶,天空只剩下支离破碎的一片又一片。

推开窗,望不到天边的落日残阳。

我快要被这样坚实的环境吞噬了,突然害怕她会将我塑造成一个太过功利的人。

人生难道就应该不断追求那些城市中千万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吗?难道这些就是尽头吗?对朴素的自然的热爱以及人间温存的真情去了哪里?我多么想逃出这片无情的土地,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逃脱的能力。

是什么力量,温柔地缠绕着我,紧紧抓住我的手。

我见过黄浦江上朝阳升起的绮丽与壮美;我听过清晨的鸟鸣;我见过把迷路的蚯蚓带进土壤的孩子。

我也见过一对老夫妇,妻子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丈夫,在一条栽有梧桐树的小路上,迎着夕阳的余晖,缓慢地行走。

这些是什么?是这城市浮华背后的故事,是这城市的微小风景。

是什么在心底里温热地流动着?是朴素的爱的呼唤吗?像是淋雨时,别人递上的雨伞。

如此简单,如此感动。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可以看到一位老婆婆推着手推车,载着猫粮和鱼米饭扑鼻而来的腥味,迈着小小的步子,慢慢走过斑驳的岁月。

老婆婆看上去是那么苍老,驼着背,几乎已经使她的身高缩短了一半。

每天她都按时来公园喂那些流浪猫,那几乎是全公园的猫。

我不知道她看似不堪的外表是如何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这些猫的口粮,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会如此执著于这些定时恭候她的猫。

我不敢猜想,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了,这些猫该去向何方?每次见着她,我都会沉思良久,她如此渺小如此伟大,维系着这么多条生命。

我渐渐懂了,这座城市竟如此耐人寻味。

高架桥桥面下的排水孔里,时常有麻雀进出忙碌的身影。

雨天,人工绿地小矮树下,会有麻雀扎堆躲雨的场景,它们拍打着翅膀,挣脱羽毛上的雨水。

原来在这用水泥和黄土浇筑的城市里,仍有这般可爱的风景,尽管它们极其微小。

在这繁复的城市生活里,它们的存在好比一片树叶飘落般不起眼。

那种温柔的力量叫爱,让我不忍离开,让我留在这个城市,耐心品味她的另一面。

发现自然的爱,与自然融合的爱。

渐渐地,感觉到了温暖的生命气息,学会了欣赏黄浦江上的落日似火,夏日的蝉鸣。

这种对所生活的城市的感慨以及热爱,让我对生活的本真重拾信心。

风景这边独好——爱的存在,像一抹星火,点亮人生,照出我们彼此的模样。

这翕忽的光芒仅仅在于这个城市的细枝末节,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真实存在的细微小事。

是辉煌的灯火,橱窗里的霓裳,遮蔽了它们,蒙蔽了我们的双眼。

曾几何时,已深深恋上这座城市繁华背后朴素的样子。

【点评】以不同寻常的审美目光和精细入微的洞察力,把缓缓行进的老人手推车,把维系着无数流浪猫生命的苍老驼背老婆婆,甚至还把蚯蚓,鸟儿,排水孔里、矮树之下活跃着的麻雀都收进他的“微小风景”之中,这一切同黄浦江上朝阳升起的绮丽、壮美构成了环境与人、环境与动物、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一幅幅令人心动、心醉的优美和谐美景。

这是“坚硬”后的“柔美”,这是“柳暗”后的“花明”。

的功力不仅在笔上,还在他的目光上,在于对“现象”哲学式的体察与分辨上。

那独好的地方叫家乡张怀恩(台湾卫理女中三年级)在人生之旅中,沿途会经过许多风景,也许令你赞叹惊喜,也许令你唏嘘如梦,但我相信在每个人心里,总有一份只属于自己的美好。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这是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我心里也有块地方,那里的雨水让我心醉,那个地方叫作汐止。

刚踏上这荒凉的小镇,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又一片的黄土,扑进鼻子的是湿答答的霉味。

时值夏天,风吹来都带着沙土,那味是苦的,就连踩上那一汪一汪的水洼,都像是有多少苦水就要涌出来似的。

直到搬来后的第二年,我才知道那黄莲一样的风从何而来。

台风过境,窗外一片凄风苦雨,我和弟弟站在楼梯间看着从天而降的混浊黄水,滚滚地灌进公寓的地下室。

隔天一早,我们家顿从三楼变成了二楼,窗外一片汪洋,对外通讯几乎断绝。

我趴在窗户上看着救难队把一箱箱救援物资挨家挨户送进窗口。

蜿蜒过每条大街小巷,基隆河水漫沿了整个汐止,这里一夕间竟成了水乡泽国。

台风年年来,汐止也岁岁淹。

我渐渐明白,第一眼见到的汐止为什么看起来这么酸楚,这么委屈。

汐止的雨像美人脸上笼的一层纱,替这座荒凉的城市添上了许多凄美,大雨滂沱足以把人心蚀软、敲碎,细雨缠绵则要迟到千年的现代人也为她断魂。

那是某年的干旱,大地都绝望地干涸,全台湾面临限水窘境。

但是有如申包胥哭秦廷七日以救万民之壮举般,多雨的汐止降下她的恩泽,雨水治愈了大地碎裂的伤痕,我跟着一群孩子冲进雨里享受这久违的生命之水,在她的眷顾下我们喜悦地茁壮。

我从此爱上我的家乡,她用她独好的景致让我痴醉。

负笈台北求学,某天在高中校园中漫步,我敞开双手拥住雨水,少了熟悉的气味,那雨不留情面地刺伤我的掌心,我只能反复思念故乡那听去我许多心事、在我窗边呢喃情话的细雨。

我的十七年岁月里,虽未能看遍世界奇景,却也有些景色令我难以忘怀,但都不及我对家乡那片如对母爱绵长细密的依赖。

在雨水母亲怀里,世界任我想象遨游:也许抬起头会看见伞上盛满了织女的相思;说不定下个角会遇见和许仙邂逅的白娘子;彩虹女神艾利斯可能躲在雨幕后,正等着大显身手。

离开了家乡,似乎剩下的就是独自面对的无奈,现实不够好,但梦想又太美妙,追逐的过程里常常迷失方向,也被挫败、虚伪伤害。

这时只要我闭上眼睛,便会看见我所来的地方,想起那片雨景,就会再兴正视挑战的勇气。

“落雨声,哪亲像一条歌,谁知影,阮越头呒敢听,异乡的我,一个人起畏寒,寂寞的雨声,捶阮心肝。

”★江蕙的歌声把对故乡的依恋唱进每个游子的心里。

离开是为了功成名就,忆起故乡的心痛在我们午夜梦回时辗,那是我们所来的地方,或许会是我们回不去的地方,但那独好的地方叫家乡。

注:国语译词:“下雨声,像一首歌,谁知道,我头不敢听,异乡的我,一个人因为冷发抖,寂寞的雨声,捶我的心肝”。

出自江蕙台语歌曲《落雨声》,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

【点评】我惊奇用的是一枝怎样的神奇的笔!她动用了五官,写尽了汐止的“酸楚”和“委曲”,灾难频频,几乎人为鱼鳖,可是她却一再地为汐止的凄美“断魂”,仅一次解旱之大雨,便从此爱上了它,让自己“痴醉”。

全文无一处景中无情,或用拟人,或用古典美人比拟,或借世界顶级美景相比较,尤其动用孩童特有的天赋——想象,把我们带进了唯美的有如虚拟的天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