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与“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是主题活动的核心,它既是幼儿参与系列活动的导航灯,又是教师拟定活动方案的出发点。
主题的选择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其教育价值;第二,有可整合的教育内容和资源;如教师自身的资源优势。
第三,学前教育目标。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园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一般来说,主题主要来自幼儿的生活。
因此,所选择的主题应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发幼儿的兴趣,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社会是生动的课堂,贴近幼儿生活并为幼儿熟知的主题,开展起来就比较丰富,进展起来才顺利。
但是,强调幼儿的兴趣并不否认主题活动的目的性。
主题活动毕竟是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手段,目的性是课程永远抹不掉的特征。
它既包含教育的社会价值(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也包含教育的个人价值(发展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
因此,我们既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要考虑社会的要求;既要满足幼儿即时的兴趣和需要,也要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教育活动加以支持,我们可以直接从教育目标出发,寻找相应的活动主题。
《纲要》中指出我国学前教育社会领域的目标为:“爱父母、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
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从小培养幼儿热爱祖国,萌发“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待独生子女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发展,而忽视对孩子爱的情感培养。
一味满足孩子物质和生活需要,使孩子养尊处优,这自然就唤不起孩子正常的爱的情感,反而使孩子形成一种自私的以我为中心的爱,这种爱当然也不能发展到爱同伴、爱家乡,更不能发展到爱祖国。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要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强壮的体魄,更需要从小培养他们一颗赤诚的爱心和爱祖国的情感。
因此,对幼儿进行粗浅的、启蒙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教育者的责任。
因而我设计了大班的这一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