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的预防PPT
刷牙 氟化物
牙线
方法
定期口腔检查
合理饮食
窝沟封闭
刷牙方法
刷牙
➢保健牙刷:刷头小、刷毛优质、毛尖磨圆处理 刷毛直径<0.2mm
➢电动牙刷
刷牙方法
正确刷牙方法:旋转竖刷法 一天2~3次(晚间睡前刷牙!) 一次2~3分钟 牙刷2~3个月一换
牙膏
有效成分:磨擦剂
防龋牙膏:含氟牙膏
儿童:500ppm 大人:1,000-1,450ppm
思考题:
1.龋病易感因素预测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 2.请简述龋病的三级预防。
谢 谢!
龋病预测
易感因素预测 (3)唾液: ➢ 唾液缓冲能力:
唾液的缓冲能力越强,最终pH值下降越少 缓冲能力:pH5~7(高、龋危险性低)
pH4~5(中、龋危险性中) pH<4 (低、龋危险性高)
龋病预测
易感因素预测
➢ 唾液流率:
判断标准:>1ml/min 龋危险性低
0.7~1ml/min
中
<0.7ml/min
教学提纲
➢ 熟悉龋病的危险因素 ➢ 掌握龋病易感因素预测,了解实验室诊断方法
掌握龋病早期诊断 ➢ 掌握龋病的预防方法
第一节 龋病的危险因素
龋齿 dental caries, toot decay 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牙体硬组
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龋病的病因
➢ 四联因素 细菌、食物、牙齿、时间
细菌因素
细菌危险因素
➢唾液内变形链球菌比例增加: 唾液内数量超过105/ml菌落形成单位(CFU/ml)
➢唾液乳杆菌比例增加: 唾液内菌数超过104/ml菌落形成单位(CFU/ml)
➢牙菌斑呈酸性:牙表面菌斑pH值在5.5以下 ➢细菌数量增加:牙表面菌斑致龋菌及产酸菌
宿主因素
牙 唾液 行为和生活方式
高
龋危险性评估的有效工具
龋病预测
易感因素预测 (4)全身健康状况: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可破坏唾液腺 导致唾液急剧减少,增加龋危险性
➢出生状况如低出生体重和早产,釉质发育不全 牙易于患龋
龋病预测
易感因素预测 (4)社会行为: ➢ 社会经济学因素: • 家庭收入、家庭背景、母亲教育程度、移民背景 • 父母的饮食行为和态度、口腔卫生状况、态度和
宿主因素
➢牙 龋容易在釉质钙化不完善及菌斑滞留的部位发生 •牙齿发育缺陷(窝沟、釉质发育不全、牙列不齐等) •医源性因素(继发龋、不规范窝沟封闭等) •局部病理因素(牙根外露、牙磨损、特纳牙)
宿主因素
➢唾液 任何造成唾液分泌障碍的原因都可以成为龋病 的易感条件 自身免疫性疾病、X线致腺体损害等
宿主因素
龋病预测
易感因素预测
(2)致龋微生物: • 唾液变链水平是低龄儿童龋的预测指标 乳杆菌数量与患龋程度和龋活跃度有关 • 可以用乳杆菌数量预测儿童龋易感性。 • 使用变链和乳杆菌的数量作为预测指标还可 以用于有患龋危险的人群
龋病预测
易感因素预测 大规模普查筛选龋高危儿童时可选 用检测菌斑和乳牙患龋情况两项指 标来进行预测
认知 ➢口腔保健措施实施情况(刷牙、使用氟、定期检查)
ICDS 国际龋病诊断与综合防治系统
龋病预测
2.实验室预测 龋活跃性实验 (caries activity test) 以致龋菌及酸性产物为指标 检测龋发生危险因素的试验
龋病预测
2.实验室预测 (1)Dentocult SM试验 (唾液 变形链球菌) (2)Dentocult LB试验(唾液 乳酸杆菌) (3)Cariostat试验 (牙菌斑 PH值) (4)Dentobuff Strip试验 (唾液 缓冲能力) (5)刃天青纸片法 (唾液 变形链球菌) (6)定量PCR方法 (唾液 变形链球菌??)
龋病的早期诊断
常规临床检查(视诊、探诊) 光滑面早期龋:清洁牙面→隔湿吹干牙表面→观察
白垩色斑的存在 窝沟早期龋:观察颜色变黑,探粗糙感 邻面早期龋:呈表面粗糙或X光显示釉质表面脱矿
透影表现
龋病的早期诊断
➢X线检查 多用牙合翼片及根尖片(最好采用平行投照技术) 适合邻面龋或继发龋诊断
龋病的早期诊断
龋病的早期治疗-二级预防
➢定期接受口腔检查 ➢预防性充填
定期检查口腔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记录口腔健康狀況 ➢提供改善清洁牙齿技巧的建议 ➢提出合理的膳食计划 ➢按需要进行X-光检查 ➢按需要制订治疗计划
定期检查口腔
检查频率 ➢学龄前儿童:每3~6个月 ➢学龄儿童:每6个月 ➢成人:每6~12个月 ➢龋易感者:缩短定期复查时间
➢行为和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的人咀嚼器官退化,饮食丰富及细化 增加了口腔微生物的直接利用几率 口腔与机体的生态平衡容易被打破 促使龋病发生率上升
食物因素
➢过多过频的糖摄取 ➢酸性饮料 ➢不良饮食习惯
第二节 龋病的预测 与早期诊断
➢龋病预测 ➢龋病的早期诊断
龋病预测
➢龋病预测 易感因素预测
(1)患龋经历: 儿童既往的患龋经历可以作为乳牙或恒牙未 来患龋情况的预测指标
三级预防 临床治疗,防止残疾
龋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口腔健康宣教 控制及消除危险因素:窝沟封闭、使用氟
二级预防 (Secondary Prevention) 定期检查
➢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 防止龋病并发症 恢复功能
龋病的预防—一级预防
龋病的治疗-三级预防
➢ 充填术(树脂充填、银汞冲充填、 冠修复、非创伤性充填)
➢ 冠修复:金属冠、烤瓷冠
孕期保健与龋病预防
➢注意孕期母亲口腔保健 对患有龋,尤其是活动性龋的孕妇应及时治疗 对患有龈炎、牙周炎的孕妇应及时治疗 加强口腔卫生,防胎儿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发生
➢注意孕期母亲的营养及全身健康 保证婴儿的全身及口腔的正常生长发育
窝沟封闭
防止食物残渣滞留于窝沟内 持续释放氟 有效预防窝沟龋!
牙线
有效减少确使用牙线的方法
牙线比牙签能更有效地清除牙菌斑
减少对牙龈的损伤
氟化物的使用
➢氟保护漆 ➢氟凝胶 ➢含氟漱口水 ➢含氟牙膏
合理饮食
➢少吃甜食、酸性食品 ➢减少进食的次数
吃喝次數與蛀牙
龋病的发展过程
小龋洞
大龋洞
牙髓炎
根尖炎
细菌因素
➢公认的致龋菌有: 变形链球菌 乳酸杆菌 放线菌
➢致龋细菌通过黏附、产酸和耐酸等致龋 毒性发挥作用,导致龋的形成
细菌因素
➢窗口感染: 变形链球菌于婴儿出生后19-31个月(平均26个月) 即乳牙萌出及乳牙列形成时期在口腔内定植
细菌因素
➢细菌方面的危险因素表现为: 存在着口腔内牙菌斑菌群比例失调的现象 致龋菌及其酸性产物的数量超过一定的龋危险 临界值
➢特殊仪器检查 (1)激光荧光龋检测仪 (2)定量光导荧光法 (3)电阻法 (4)光纤透照技术 (5)数字成像光纤透照 (6)其他技术
李晓岚, 凌均启 . 激光荧光法诊断早期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国际 口腔医学杂志,2009.
第三节 龋病的预防方法
健康促进的三级预防
病因预防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