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简介

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简介

157
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简介
Tax Policy Synopsis of Supply-side Economics
甘小军

158
科技广场
2008.4
0.8%)的情形相比,可以看出减税措施对于工人劳动供给和劳动生产率的刺激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3.2储蓄和投资率有明显变化
虽然美国在80年代私人投资和私人储蓄的增长率都不如70年代高。

但比较明显的是,1981年减税法和1986年减税法实行后,分别有1983年—1984年和1988年—1989年的私人投资和储蓄的较大增加。

美国经济学家阿伦・思南和安德兽・罗斯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1981年减税使商业储蓄在1981年—1982年中增加了270亿美元,个人储蓄增加了480亿美元。

如果没有1981年的减税,那么在1981年—1982年的衰退中,美国经济的情况将会更坏,国民生产总值至少还将下降6%。

(见表一)。

表一美国私人部门储蓄与投资(1971-1989)
资料来源: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91年》第3页
3.3对国民收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根据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1984年的一份证词,1981年减税法将边际最高税率从70降到50后,占纳税人总数1.36%的高收入者的纳税额从1981年的580亿美元增加到1982年的605亿美元,其纳税额占税收总额比重由1981年的20.4%,上升到1982年的21.8%。

这说明减税增加了这部分人的工作时间和收入。

同时,减税对低收入纳税人的刺激较小,占纳税人总数50%的低收入者所纳税款从1981年的217亿美元降到1982年的195亿美元。

1985年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报告表明: 虽然1984年富有阶层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低收入阶层。

占美国家庭5%的最富有者得到国民收入的16%,比上年多获得40亿美元; 占美国家庭40%的下层阶层只得到国民收入的15.7%。

3.4扩大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
减税对增加就业机会的作用十分明显。

美国80年代的失业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83年—1989年,就业增长率平均为2.45%,高于70年代水平。

1988年哈佛大学的林含从数量经济模型得出,1981年的减税政策到1985年,共使GNP的实际增长率提高了2%以上,并创造了250万个就业机会。

4供给学派减税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现在,在我国经济学界,希望国家实行减税政策的呼声不时出现。

通过资料显示我国的总体税赋水平和国际上比较相对偏高。

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折算成“消费型”的增值税,则税率高达23%。

而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税率水平低于20%。

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3%,高于发达国家的税率水平,比如德国为25%,澳大利亚为28%,英国、日本为30%。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为吸引的外资的需求,我国对外资企业所征收的所得税率仅为15%,远低于本国企业,另外我国个人工薪所得税最高档45%的边际税率也高于国外水平。

而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除了正常的税收以外,在我国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

对于民营经济而言,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权力寻租”等问题也非常严重。

这些都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投资的回报率,打击了企业家投资的信心。

因此,在今后,中国可以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减税”政策,必定能达到供给学派所主张的减税政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维特・P・甘地等.供应学派的税收政策-与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2]马斯格雷夫等.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3]刘大平.从比较角度看世界减税浪潮[J].亚太经济,2003,(4).
作者简介
甘小军(1981—),男,仰恩大学经济学院教师;

15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