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试题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试题

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1、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BCD )。

A.直接接触电击B.单相电击C.两相电击D.跨步电压电击E.间接接触电击2、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冲击波的雷电类型是(A )。

A.直击雷和闪电感应B.球雷和直击雷C.球雷和闲电感应D.直击雷、球雷和闪电感应3、雷击的破坏性与其特点有紧密关系,雷击的特点有(ADE )。

[2006年真题]A.雷电流幅值大B.冲击过电压低C.作用时间长D.冲击过电压高E.雷电流陡度大4、雷电的种类包括(ABCD )0 [2005年真题]A.直击雷B.静电感应雷C.电磁感应雷D.球雷E.雷电冲击波5、石化厂,煤矿井下等工作场所禁止工人穿着化纤衣物,主要原因是化纤衣物(A)。

[2010年真题]A.容易生产静电,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B.不吸汗,影响工作效率 .C.容易引发尘肺病等职业病D.容易导电,可能引起电击伤害6、电气装置故障引起的危害和事故包括(ABCD)。

A.引起火灾和爆炸B.异常带电C.安全相关系统失效D.异常停电E.设备报废7、下列各种电伤中,最严重的是( A)。

[2007年真题]A.电弧烧伤B.皮肤金属化C.电烙印D.电光眼8、雷电不会直接造成的危险和危害是(B)。

[2007年真题]A.火灾、爆炸B.垒启C.触电D.设备设施损坏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均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包括:①火灾和爆炸;②触电;③设备和设施毁坏;④大规模停电9、(D)是最为常见的电伤。

A.皮肤金属化B.机械损伤C.电烙印D.电烧伤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等多种伤害,其中,电烧伤是最为常见的电伤,大部分触电事故都含有电烧伤成分。

10、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B)ms。

A. 50B. 500C. 60D. 600直击雷的每次放电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

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500ms。

11、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伤害,使人体表面留下伤痕,包括电烧I、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眼等,电流对人体的这种伤害称为(C )。

A.触电B.电击C.电伤D.过电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伤害多见于机体的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

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

电伤的危险程度决定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

12、异步电动机着火的原因包括(ABDE )。

-A.电源电压波动、频率过低B.电机绝缘破坏,发生相间、匝间短路C.电缆接头存在隐患D.绕组断线或接触不良E.选型和启动方式不当异步电动机的火灾危险性是由于其内部和外部的诸如制造工艺和操作运行等种种原因造成的。

其原因主要有:电源电压波动、频率过低;电机运行中发生过载、堵转、扫膛(转子与定子相碰);电机绝缘破坏,发生相间、匝间短路;绕组断线或接触不良;以及选型和启动方式不当等。

13、下列事故中,属于电气事故的包括(ABDE )。

[2007年真题]A.雷电和静电事故B.电磁辐射事故C.电焊操作引燃事故D.触电事故E.电气线路短路事故电气事故是与电相关联的事故。

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都可能导致二次事故,而且二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

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14、异常带电是指(B)。

A.不正常的带电B.漏电C.特殊情况下的带电D.带电体异常带电电气系统中,原本不带电的部分因电路故障而异常带电,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例如电气设备因绝缘不良产生漏电,使其金属外壳带电;高压故障接地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形成触电的危险条件。

15、电击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判断危险性,主要看(B)。

A.电流值和人的身体状况B.电流值和途径C.途径和电流持续时间D.电流值和电流持续时间1、形成危险温度的典型情况不包括(B)。

A.短路B.雷击C.过载D.接触不良2、从电学角度考虑,(C)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

A.直击雷B.闪电感应C.球雷D.气雷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电流的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电流种类、电流途径、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流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人体接触电压和人体电阻。

3、(A)是处理许多电气安全问题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

A.人体阻抗B.电流值C.电击D.电伤人体阻抗是定量分析人体电流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处理许多电气安全问题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

4、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是(ABCE)。

A.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的高低B.人体电阻与个体状况C.通电时间的长短D.电流的频率E.人体的健康状况5、在相同的电流强度条件下,就致人死亡的可能性大小而言,最危险的电流是(A)。

A.工频电流B.高频电流C.直流电流D.冲击电流6、体内电阻基本上可以看作纯电阻,主要决定于(AE)。

A.电流途径B.接触电压C.电流持续时间D.接触压力E.接触面积第二节触电防火技术1、“回”形标志是(B)的标记。

A.基本绝缘B.双重绝缘C.功能绝缘D.屏蔽3、在低压配电及防护系统中,图2 - 1表示(B)系统。

[2007年真题]A. TTB. TN-SC. TN-C—SD. TN-C4、具有加强绝缘的设备属于(B)类设备。

[2005年真题]A. ⅠB. ⅡC. ⅢD. Ⅳ5、我国国家标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中提到的“剩余电流的动作保护装置”是指过去所说的()。

A.过电流保护装置 B.漏电保护装置 C.短路保护装置 D.过载保护装置7、在保护接零系统中,保护导体的截面面积必须合格,当PE线与相线材料相同时,如相线截面面积为16mm2,则PE线截面面积不得小于()mm2。

[2006年真题]A. 4B. 6C. 10D. 168、下列关于绝缘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双重绝缘是指工作绝缘和加强绝缘B.工作绝缘是带电体与不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C.保护绝缘是不可触及的导体与可触及导体之间的绝缘D.加强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7MΩE.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属于I类设备9、电缆或架空线路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1km处,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时共同敷设的两端应作重复接地。

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 )Ω。

A. 5B. 8C. 10D. 1210、在线电压380V的接地系统中,一般要求工作接地电阻不超过()Ω。

[2007年真题]A. 16B. 12C. 8D. 411、低压配电及防护系统的TN系统就是传统的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的字母"T”表示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字母“N”表示设备金属外壳经保护线(PE线对PEN线)连接到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TN系统中的TN—S系统指的是()系统。

[2010年真题]A. PE线与N线全部分开的保护接零B.干线部分PE线与N线共用的保护接零C.PE线与N线前段共用后段分开的保护接零D.接地保护12、从防止触电的角度来说,绝缘、屏护和间距是防止()的安全措施。

A.电磁场伤害B.间接接触电击C.静电电击D.直接接触电击13、用于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漏电保护装置应优先选用高灵敏度保护装置。

高灵敏度保护装置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超过()mA。

[2008年真题]A. 150B. 100C. 50D. 3014、电网为三相四线制中线接地,电气设备外露金属部分单独直接接地而不与中线相连,这样的系统称作()。

A. IT系统B. TT系统C. TN-C系统D. TN-S系统15、在实施保护接零的系统中,工作零线即中线,通常用表示;保护零线即保护导体,通常用表示。

若一根线既是工作零线又是保护零线,则用表示。

()A. n; PEN; PEB. PE; N; PENC. N; PE; PEND. PEN; N; PE字母意义均来自英文单词,工作零线用N表示,保护零线用PE表示,既是工作零线又是保护零线用PEN表示。

16、下列电力系统接地与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保护连接型式中,符合TT系统要求的是()。

A.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B.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连接C.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D.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17、( )是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与双重绝缘具有同等能力的单一绝缘。

A.工作绝缘B.保护绝缘C.防护绝缘D.加强绝缘18、绝缘的电气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 )ΩA. 100B. 500C. 1000D. 150019、保持安全间距是一项重要的电气安全措施。

在10kV无遮拦作业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最小距离为()m。

[2009年真题]A. 0.7B. 0.5C. 0.35D. 1.05、具有()的设备属于Ⅲ类设备。

[2005年真题]A.加强绝缘B.双重绝缘C.单一绝缘D.安全电压6、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

A.防止人身触电事故B.防止中断供电 C-减少线路损耗D.防止漏电火灾事故E.防止有毒气体释放7、电气设备外壳接保护线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之一。

下列电气设备外壳接保护线的低压系统中,允许应用的系统有()。

[2009年真题]A. TN—S 系统B. TN—C—S 系统C. TN—C 系统D. TN—S—C 系统E. TT系统8、采用安全特低电压是()的措施。

A.仅有直接接触电击防护B.只有间接接触电击防护C.用于防止爆炸火灾危险D.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9、下列措施中,属于防止直接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有()。

A.双重绝缘B.三重绝缘C.加强绝缘D.安全电压E.电气隔离防止直接和间接接触电击(1)双重绝缘。

兼有工作绝缘和保护绝缘的绝缘。

(2)加强绝缘。

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具备双重绝缘同等能力的单一绝缘。

(3)安全电压。

通过限制作用于人体的电压,抑制通过人体的电流,保证触电时处于安全状态。

(4)电气隔离。

通过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他电气回路的电气隔离,将接地电网转换为范围很小的不接地电网。

(5)漏电保护(又称剩余电流保护)。

用于单相电击保护和防止因漏电引起的火灾,可配合其他电气安全技术使用,作为互相补充。

10、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不低于()Ω?m。

A. 105B. 106C. 107D. 10811、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具备像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这样的附加安全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