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人民医院
2010年科研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2010年科研工作总结
一、盘点学科家底、审视成果,再理发展方向、再注发展动力
1、全院性学科巡讲:各科室闻风而动,形成医院新一轮创建重点专科和开展技术创新的新热潮。
2、重点学科建设:开展院内重点学科评估,制定宜兴市人民医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重点培育条件基本成熟的科室;扶持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科室;带动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整体提升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贮备和人才储备。
二、狠抓科技项目,推动创新发展
(一)积极向上争取科技计划项目
1、申报并获批无锡市级项目4项。
帕金森氏病非运动性症状的临床护理研究可吸收;隔囊在预防硬膜外瘢痕中的作用;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人群干预效果评价及药物敏感基因SNPs筛选。
2、申报并获批宜兴市级项目1项。
宜兴市中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2005年起, 我院承担的江苏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触液亚核孤腓肽对吗啡成瘾大鼠痛行为及戒断症状的影响”;“部分液体通气联合血液净化治疗ARDS的研究”;2007年起我院承担的“环加氧酶-2(COX-2)3′UTR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调控机制”通过了无锡市科技局验收考评。
专家组认为,项目完成了实施方案规定的指标和任
务,经费使用合理,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我院市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成果转化。
三、加强科技管理
(一)加强科技成果管理。
2010年全院共发表论文18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中华级论文2 篇,核心期刊论文76 篇。
推荐“脊髓水平痛信号的调控及其临床干预”1项科技成果申报省/无锡市科学技术奖。
推荐“通过前哨淋巴通道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指导选择性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研究”;与“食道癌JWA表达与转移和化疗疗效的关系2项科技成果“申报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七批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
(二)实行带经费项目的激励机制。
落实好医院资金的匹配,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保证课题有良好的成长性。
(三)发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组织开展了2010年院“科技之星”评比活动,营造了科技活创新的氛围,提高了医院员工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意识。
四、夯实科技服务基础
建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完善临床、科研一体化的信息网络系统。
加强完善现有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功能。
第二部分:2011年工作计划
一、科研工作
1、科研基金:在保持近两年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整合医院各学科的力量,力争在江苏省级项目取得新的突破;加强科研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工作,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完成。
2、科研成果:加强各学科的交流,挖掘寻找科研成果的新亮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为今后医院科研成果的申报培育后备力量,实现
省/市(无锡市)级新技术项目引进奖的突破,组织申报1-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
3、科研论文发表:继续努力保持提高现有SCI论文发表的数量,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高发表高质量SCI论文的意识,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奠定基础。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1、加强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完善考核机制,做好支持、培养计划入选人才中期检查工作,鼓励支持中青年人才到高水平医疗科研机构进修培养,开展合作研究。
加强医院整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创造奋进、拼搏、敢于创新的氛围。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究人员队伍。
3、加强学科建设工作:深入学科加强调研工作,对医院重点学科有针对性的扶持。
4、创建完善良好的科研平台:加强实验室规划建设工作,加强完善现有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功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始流式细胞仪、血清收集与组织库等公共平台的建设进程。
5、加强科室建设工作:加强科室自身建设,提高科研管理的服务意识,完善科研管理软件的功能服务于全院,为全院科研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6、完善医院电子图书馆建设。
7、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人国内外学术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