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危废处理市场分析报告

2018年危废处理市场分析报告

2018年危废处理市场分析报告目录美国危废处置市场技术&行业双集中 (5)危废供给持续收缩,寡头竞争时代来临 (5)深井/地下灌注一家独大,石化企业普遍自建处置设施 (7)跨区域转移日益普遍,专业第三方市场高集中度 (14)海外龙头成长策略:强化并购&多元化&业务前移 (18)Clean Harbors—外延并购驱动成长 (18)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扩区域及领域应对行业周期下行 (22)推动业务前移,提升客户粘性&创造新利润点 (25)供需错配难题有望解决,盈利驱动力换挡在即 (26)国内当前现状:行业高景气,量价齐升特征显著 (26)发展趋势:三重合力共振助处置能力提速 (30)行业 2.0 时代即将到来,企业核心盈利驱动力转换在即 (36)风险因素 (38)企业分析 (38)寻找在 2.0 时代有望持续胜出的企业 (38)东江环保:增发重启强化资本实力,建设及外延共提速可期 (38)雪浪环境:烟气订单丰富危废提速,双主业协力助成长 (40)高能环境:环境修复拐点加速,危废固废布局完善 (42)图目录图 1:美国危废生产量及处理量变动趋势(万吨) (5)图 2:美国危废处置企业数量变动趋势(个) (6)图 3:2001-2015 年,不同危废处理方式在总处置量中占比(%) (8)图 4:深井/地下灌注处置量及其占比(万吨) (9)图 5:I类灌注井结构设计示意图 (10)图 6:用于处置危废的I深井在各州分布概览 (12)图 7:各州用于处置危废的I类井数量(口) (13)图 8:跨州接收量变动及其在总处理量中占比(万吨) (15)图 9:2015年跨州接受危废处理量排名(万吨) (15)图 10:美国危废焚烧市场份额构成(%) (16)图 11:美国危废填埋市场份额构成(%) (17)图 12:Clean Harbors公司危废焚烧设施、危废填埋设施分布图 (19)图 13:Clean Harbors公司危废焚烧设施情况 (20)图 14:Clean Harbors公司填埋设施情况 (20)图 15:1999~2015年Clean Harbors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变动趋势(亿美元) (21)图 16:2015年Clean Harbors公司业务结构占比 (23)图 17:2015年Clean Harbors收入来源占比(%) (23)图 18:Clean Harbors业务部门 (24)图 19:2006~2016Q3 Clean Harbors的毛利率&EBITDA利润率变动趋势 (25)图 20:工业&现场服务板块收入变动趋势及其在营收中占比(亿美元) (26)图 21:国内危废经营许可证变动趋势 (27)图 22:国内危废无害化处置量及其变动趋势 (27)图 23:国内危废设施平均处置能力变动趋势 (29)图 24:危废无害化业务平均处理价格(元/吨) (29)图 25:上市公司(A+H)危废处理、处置已投运能力概览(万吨) (31)图 26:2015年国内危废处理情况统计(万吨) (32)图 27:样本化工企业2015年产废处理途径 (33)表目录表 1:2015年美国危废市场各种处置方式下的企业数量及处置量分布(万吨/年) (7)表 2:美国地下灌注井的分类 (11)表 3:2015年美国主要产废行业分布 (11)表 4:Clean Harbors并购史 (18)表 5:上市公司(A+H)环保危废项目情况总结(万吨) (31)表 6:截至 2016 年末国内已经申请到危废处理资质的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吨/年) (34)表 7:尚处于环评或建设阶段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企业 (34)表 8: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应力敏感性分析 (35)表 9:2016~2020年国内危废市场供需平衡预测 (36)表 10:东江环保盈利预测与估值 (39)表 11:雪浪环境盈利预测与估值 (41)表 12:高能环境盈利预测与估值 (44)美国危废处置市场技术&行业双集中危废供给持续收缩,寡头竞争时代来临美国危废产量持续收缩,处置需求爆发期早已结束。

自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加强对危废处置企业监管,并大力推进危废源头减量化,上述措施伴随着服务业在经济活动占比持续提升,工业危废产生量呈现趋势性下滑态势。

美国环保署( EPA)数据显示,美国危废产生量及处置量分别自 2001 年的 4,055 万吨和 4,514 万吨下滑至 2015 年的 3,364万吨和 3,310 万吨,2001~2015 年的复合增速分别为-1.3%和-2.2%。

危废产量持续下降必然带动危废处置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众多无法应对行业新趋势的参与者通过被并购或破产倒闭等方式淘汰退出市场,处置企业数量不断下降。

EPA 数据显示,美国危废处置企业数量已自 2001 年的 2,117 家下滑至 2015 年的 1,328 家, 2001~2015 年复合增速为-3.3%,此期间有约 40%的危废处置企业消失。

从收缩幅度看, 2001~2015 年,美国危废处置企业数量收缩幅度明显大于同期产废量的收缩幅度,侧面表明着企业的平均危废处理规模在逐步变大,处置企业逐步大型化。

图 1:美国危废生产量及处理量变动趋势(万吨)资料来源: EPA,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 2:美国危废处置企业数量变动趋势(个)资料来源: EPA,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美国危废处置行业已经发展至成熟阶段,寡头垄断特征突出。

2015 年,按照处理规模排名的全美最大 50 家危废处置企业(占总危废处置企业数的 3.8%)合计处置危废 2,876万吨,占当年总处置量的 87%,即 3.8%的企业处理了 87%的危险废物。

由此可见,尽管行业内仍有数千家处置企业,但龙头企业处置能力庞大且市场份额占比高,在业内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行业集中度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从平均处理规模看, 2015 年美国危废处置企业的平均危废处置量仅为 2.5 万吨/年,危废处置企业的平均处理规模并不高,不同处置方式下的企业数量和处置能力分布严重不均衡是企业平均处置能力偏小的关键原因。

部分处理量偏低的处置模式下聚集大量小微危废处置企业,拉低了平均处理规模。

比如说美国采用溶剂回收方式处置的危废量仅为 24 万吨,但采用该模式的处置企业数量却高达 420 家;废水处置方式处置危废为 251 万吨,但是处置企业数量也有 426 家。

深井/地下灌注一家独大,石化企业普遍自建处置设施深井/地下灌注份额不断提升,严格监管防止泄露风险美国产废量规模庞大及类型繁多,相应需要多元化的处置方式。

根据 EPA 统计,目前大规模使用的危废处置方式超过 10 种,涵盖资源回收、焚烧、填埋、物化、深井/地下灌注等。

从各种各处置方式的处置量看,深井/地下灌注技术(Underground Injection,UI)占据最大危废处置市场份额,是目前美国最主要的危废处置手段,2015 年美国采用该模式处置的危废量为 2,378 万吨,占当年危废处置量的 72%。

对于采用该技术路线的处理企业而言,其通常拥有庞大的危废处置能力,2015 年美国采用深井/地下灌注方式的企业共有 40 家,平均处理量高达 59.5 万吨/年,远超采用其他处置路线的企业处置能力。

表 1:2015年美国危废市场各种处置方式下的企业数量及处置量分布(万吨/年)资料来源: EPA,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在美国危废处置总量趋势性下降的行业大背景下,深井/地下灌注模式处置的危废量逆势上升,推动其在危废处置总量中占比不断提升,持续挤压废水处置等其他危废处置方式的市场空间。

根据 EPA 统计,深井/地下灌注的危废处理量自 2001 年的 1,768 万吨上升至 2015年的 2,378 万吨,在当年危废总处置总量中占比自 39%提升至 72%。

而对于焚烧和填埋等无害化处置手段而言,焚烧和填埋在总处理量中占比较低且波动不大, 2001 年以来基本维持在 4%左右。

图 3:2001-2015 年,不同危废处理方式在总处置量中占比(%)资料来源: EPA,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深井/地下灌注指通过井将液体污染物(灌注液)注入地下多孔岩石或土壤中的污染物处置技术,即利用深层地质环境有效地处理污染物,使污染物不进入生物圈物质循环。

该技术应用始于上世纪 30 年代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 1949 年,杜邦公司率先将深井地下灌注用于化工废液处理,该技术随着时间推移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美国按照注入液体类型、应用领域和注入地层的不同,目前把灌注井分为六类不同类型,其中 I 类井又进一步分为危险性废物灌注井和非危险性废物灌注井,危险性废物灌注井灌注液毒性大,政府对此类井的要求也最严格。

到 2015 年为止,美国 11 个州有 I 类灌注井 822 口,其中危险性废物灌注井 140 口,占全部 I 类井的比重为 17%。

为防止地下灌注项目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政府在法规上严格立法并加强监管。

在立法层面, 1974 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安全饮用水法案》,要求 EPA 制定法规保护饮用含水层,推动 EPA 于 1980 年颁布了《地下灌注控制法》。

1984 年美国国会颁布《危险固体废物修正案》,对地下灌注提出了“无转移”要求。

总结美国针对 I 类危险地下灌注项目的法规,政府主要通过划定安全的调查区、严格的选址标准、“无转移”申请、高标准建设要求等对地下灌注处置手段进行限制和规范。

在监管方面,只有获得地区或州负责人许可授权的个人或组织,才可进行地下灌注活动。

EPA 对地下灌注活动实行分区管理,全美被划分成 10 个区,并派出地区负责人对区内灌注井的建造、运行、封井、监测等活动进行全面监管。

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重大灌注计划, EPA 则实行直接管理。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在严格立法和有效监管推动下,深井/地下灌注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危废无害化处置手段。

图 4:深井/地下灌注处置量及其占比(万吨)资料来源: EPA,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 5:I类灌注井结构设计示意图资料来源: EPA,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表 2:美国地下灌注井的分类资料来源: EPA,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石化行业是关键需求推手,普遍自建处置设施从行业分布看,根据 EPA 数据,基础化学制造和石油煤制品制造行业是美国最大的危废产生来源, 2015年上述两个行业产废量合计占美国全部危废产量的 83%,其中基础化学制造占到了 67%。

从区域分布看,在美国产生危废的地区分布中,德克萨斯州产生的危废最多,占比达 48%,其次是路易斯安那州,占比达 15%。

德克萨斯州是美国石油产量最大之州, 石油化工行业非常发达,而路易斯安那州的石油产量在美国仅次于德克萨斯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