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基础知识
明度对比 某种颜色与周边色的明度差很大的时候 出现的现象。明色与暗色放在一起的时候, 明亮的颜色显得更明亮,暗的颜色显得更暗。
彩度对比 某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彩度差很大的时候 出现的现象。底色(背景色)比图案色(背景 上的颜色)彩度更高的时候,图案色的彩度 比实际感觉更低。相反,如果底色比图案色 的彩度低,图案的彩度感觉会更高。
色调图的形状 制作色调图首先要画出三角型,纵轴就 是白色到黑色变化的无彩色的轴,横轴是纯 色到灰色变化的彩度轴。上方顶点是白色, 下方顶点是黑色,右端是纯色。
结束语: 各位老师,今天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的 内容就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日本色研配色体系 财团法人日本色彩研究所在1964年以调和 配色为目的进行了色彩体系的开发。 其中发表了如右图的色调分类。但是印刷 墨水和电脑显色应该以什么数值来换算很难确 定。 色相是以心理四原色和心理补色的八色相 为基本,进一步进行三等分形成24色相。
JIS: 日本工业规格 日本工业规格确定的油漆、涂料、燃料 等工业制品的色彩管理的标准,可应用于各 种场合。这是以曼赛尔色系为基础开发的。 JIS有色谱销售,价格很高,色彩层次 比较简单。
明色、浊色和暗色的区别 鲜艳的纯色加入白色就变成明色,加入 灰色就变成浊色.加入黑色就变成暗色。在 色相环中心的圆是明色,第二圈是浊色,什 么颜色属于什么色相就很明确了。
纯色调 将下面的色标剪下来,贴到右页的色 相环上吧。首先将洋红色(24)放到色相环 的最上方,然后再确定其他色彩的位置。
制造出各种色相 用彩色墨水调出很淡的洋红色、黄色、 蓝色三种颜色。然后将其混合,制造出24种 色相。黄色里稍微加入洋红色就变成中黄, 继续加红就变成橙色,最后变成红色。水彩 颜料还有彩色铅笔、马克笔都可以用来做色 相练习。
从CMY和RGB的六色开始 色相的关系是以CMY与RGB六色为基础的。 画一个圆,尝试制作色相环吧。在圆里面画 出三角型,各顶点就是C(蓝色)、M(洋红色)、 Y(黄色)的减法混色三原色。然后画倒三角型, 顶点放置R(红色)、G(绿色)、B(紫色)加法混 色的三原色。这六个颜色就是色相环的骨架。 实际上,只要记住这六色的色相环图就足够 了。然后两色中间四等分加入三种颜色就形 成了24等分的色相环。
印刷品的色彩是四色的网点重叠构成的。 如果拿放大镜来看印刷品就会发现 四种颜色的网点。一般这四种颜色被称 为C M Y K。C(Cyan:蓝色)、 M(Magenta:洋红色) 、Y(Yellow:黄 色,) 、K(Black:黑色)四种。这四 种颜色的组合就可以再现我们平常所见 的各种自然色调。
奥斯华特色系 奥斯华特色系在概念上形成了色彩分布 很规整的形。形态就像两个圆锥扣在一起。 是理想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体系。百分之百 反射光的白色和百分之百吸收光的黑色一上 一下,先端放置的纯色也是计算出来的颜色。 但是随着彩色印刷的发达,印刷色已经基本 跟这个体系相一致了。这个体系是诺贝尔获 奖的学者奥斯华特(1853—1932)考察得出的 结果。
明度Lightness 色彩的明亮程度就是明度。明亮的颜色 就是明度高,黯淡的颜色就是明度低。明度 最高的颜色是白色,明度最低的颜色是黑色。 以橘子为例,垂直切开橘子纵轴就是明度高 低。最上方是白色,最下方是黑色,中间是 灰色,由白到黑逐渐变暗。
彩度Chroma 色彩的鲜艳程度就是彩度。鲜艳的红色里 加入灰色就变成素雅的茶色。彩度最高的颜色 是纯色。彩度最低的色彩是白色、黑色还有灰 色这样的无彩色。以橘子为例,垂直切开后, 水平轴代表彩度的高低,中心是无彩色,先端 是纯色。
降低彩度的方法 鲜艳的色彩混入灰色就变成朴素的色 调,彩度降低了。如果混入白色就变得明 亮,混入黑色就变暗,这些都是使彩度下 降的方法。
彩度的阶调 纯色的黄色非常明亮。尝试在纯色黄到 同样明度但彩度为零的灰色之间分六段。纯 紫色非常暗,接近黑色。尝试在纯紫色与暗 灰色之间分六段。
色调的构成 色彩可以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无彩色 就是没有彩度的颜色,特指白色、黑色、灰 色。有彩色就是有彩度的色彩,特指白色、 黑色、灰色以外的颜色。
前进色、后退色 前进色就是看起来好像浮出来的颜色, 后退色就是看起来好像沉下去的颜色。一般 暖色系的色彩是前进色,冷色系的色彩是后 退色。明色一般也是前进色,暗色是后退色。
色彩的面积效果 相同色彩面积不同,色彩感觉也不同。 大面积色彩受周围影响小,小面积色彩受 周围影响大。白纸上小面积的色彩感觉比 较暗,或者比较淡。
色彩的基础知识
反射光和透射光 ---- 光源不同 色彩表现也不同
有绘画颜料的色彩与光的色彩两种 表现色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 印刷品以及颜料这样通过反射光表现 色彩的方式以及电视、舞台照明等通 过透过光表现色彩的方式。
反射光是减法混色 颜料及印刷品的色彩是眼球捕捉到照射 纸面以及画布的反射光。这种反射光方式是 减法混色。彩色印刷表现的色彩是通过三原 色组合实现所有色彩的,也就是C(Cyan:蓝 色)、M(Magenta:洋红色)、Y(Yellow:黄色, )三色。这种方式的三色混合越混合越暗,也 越接近黑色,是明度降低的减法混色。绘画 颜料等着色的时候都是依据减法混色的原理 进行混色的。
透叠 像玻璃一样透出后面的色彩的效果就是 透过。感觉色彩好像透明一样,是因为上面 的颜色混杂了背景色,在里面称为中间色。
同化 某种色彩,你会觉得它类似周围的色彩, 这就是同化。就如同在调色板上将颜料混合, 两种颜色感觉混在了一起。洋红色和白色同化 后称为淡粉色。同化的时候色相、明度、彩度 都会同化。图案、线条越细致,同化现象也就 越容易出现。相反,如果图形和线条很粗大, 就不容易出现同化,而容易形成对比。同样的 配色如果近距离观察,就会觉得是对比,如果 远距离观察,就会变成同化。
二、CMYK 和 RGB
印刷色的表示——CMYK 色彩表示中最现实的方式就是用CMYK的 百分比来表示。彩色印刷品用放大镜来看仅 可以看到C(蓝色)、M(洋红色)、Y(黄色)、K( 黑色)这四种颜色。这四种颜色按照不同百分 比混合就可以表现出所有的色彩。这四种色 彩作为印刷的标准,所有的印刷厂都以这一 标准为基准进行印刷,印刷出来的色调也基 本相同。
明色调 纯色调中加白色就形成明色调。色调 虽然发生变化,色相位置关系却不会变。 将明色调的洋红色放在最上方。
浊色调 纯色中加入灰色就形成浊色调。虽然 看起来色彩有点复杂,但请冷静下来整理 出色相关系。
暗色调 在纯色中加入灰色就变成暗色调,红色、 橙色加入黑色就变成茶色。
制造明暗的方法 加入白色就变亮,加得越多就越亮。相反 加入黑色就会变暗,加得越多就越接近黑色。
电视的色彩是RGB构成的 将电视的画面扩大来看,可以发现电视画 面是由被称为扫描现的棒状光聚集构成的。这 种色彩被称为RGB,也是电脑屏幕显色用的色 彩,R(Red:红色)、G(Green:绿色)、B(Blue: 紫色)三种颜色。这种光的三原色进行的混色 是加法混色与并置加法混色的组合。并置混色 也就是小色点排列,远看形成混合色彩的效果。
一、色相、明度、彩度
三属性转换成色立体就能找到色彩的位置 色彩的三属性如果用橘子来当例子就很容易 理解。色相就是将橘子水平切割,而垂直切 割就是表现明度和彩度的关系,这样色调的 位置就很清楚了。
色相Hue 红色、蓝色、黄色这些色彩被称为色相。 色相在一个圆上顺序排列就是色相环。画色 相环的时候,将圆进行三等分,然后在等分 点上放上颜料三原色的C(Cyan:蓝色)、 M(Magenta:洋红色)、Y(Yellow:黄色)。然 后在三色的每两色中间位置放上色光三原色 的R(Red:红色)、G(Green:绿色)、B(Blue: 紫色)。然后再将这六色之间进行四等分,添 上中间色形成24色色相环。
残像 盯着红色看,然后将目光移到白纸上,就 会看到红色补色的蓝绿色影像,这就是补色残 像。在纸上画上色彩,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盯着 看十秒就会发生这种现象。
色相对比 某种色彩受周围色的影响,使得两色的 对比更强的现象。同时看两色,出现底色 (背景色)和图案色(背景色上的颜色)交叠在 一起的情况以及两色比邻,相互衔接的情况。 底色和图案的对比比两色单纯衔接的对比更 强。面积越大的色彩对面积小的色彩影响越 大。
辨识性 同样的文字,底色不同,有时看得清楚有 时看不清楚。这就是辨识性。文字和背景色的 明度接近的时候就会看不清楚。
色阴现象 灰色会呈现出周围色彩的补色色调。这 一原理与色相对比相同。
边缘对比 感觉与子 横竖拉线,线的交界处感觉有模糊的影子, 这就是哈曼格子。有时看着是点,有时看着是 断线。 推测原因,应该是交点处竖方向对比与横 方向对比正好重合,所以交点处的对比比线的 部分更强而呈现出补色的颜色。
色调Tone(明度X彩度) 明度和彩度结合起来看就是色调。可能 色调的概念有些难以理解,但这是配色过程 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本书将色调整体用三角 型来表示。最先端也是最鲜艳的就是纯色调, 顶点是白色,低点是黑色的三角形。 越接近白色色调就越明亮。相反越接近 黑色色调就越深。明色调和暗色调之间的就 是浊色调。
彩色屏幕的显色——RGB 电脑及电视的色彩都是R G B(红色、 绿色、紫色)色彩。三色的强度都用数值 表示,不同数值形成不同色彩。
曼赛尔色系 通过感觉来判断色相、明度、彩度三属性的 强弱,然后得出如下图的形状不正的色立体。比 如黄色因为是非常亮的纯色,所以放在与白色高 度近似的位置上。相反,紫色因为接近黑色,所 以放在很低的位置。由此,曼赛尔的色立体虽然 形状不规则,但却是最接近实感的色系。 曼赛尔色系是经美国画家曼赛尔(1858—1918) 考察,1940年由美国光学会进行改善后形成的色 彩体系。
透过光是加法混色 电视的画面,还有舞台的照明都是通过 透过光实现的。这种光的三原色是R(Red: 红色)、G(Green:绿色)、B(Blue:紫色), 与减法混色的三原色相对,是减法混色三原 色的补色。下面的放大照片就是电视画面, 大家可以明白RGB三色是如何构成的。加法 混色是色彩越混合越明亮,是最后混合为白 色的加法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