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 四 章 国家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
第 四 章 国家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
真实性评价的意见类别
(一)如果审计中没有发现并通过专业判断认为被审 计单位不存在重要的不真实的事项,可以认为其真 实地反映了其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二)如果审计发现有个别重要的(超过重要性水 平的)不真实事项,但不影响总体上反映其财政财 务收支情况,可以认为其基本真实地反映财政财务 收支情况,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三)如果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严重不实, 总体上不能合理地反映其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可以 认为其不能真实地反映其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同时 要说明原因。
第 四 章
国家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
2.构成: 第一层次: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第二层次:具体审计准则。具体审计准则是依据 基本准则的内容和我国审计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 基本方面的要求制定的,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 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提出审计报告,作出处理、 处罚决定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第三层次是专业审计操作指南。专业审计操作指 南是依据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制定的适用于 国家审计业务某些方面,用以指导和规范具体审 计操作的指导性文件。没有法律强制性。
第 四 章
国家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
(四)处理处罚准则 1.规范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果
审计意见书、处理处罚决定、移送司法机 关 2.规范审计处理处罚 3.规范审计评价 真实、合法、效益。内部控制的评价。
真实性评价
真实性评价,是指对被审计单 位的会计处理遵守相关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的情况,以及相关会计信 息与实际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和 业务经营活动成果相符合的程度作 出的评价。
第 四 章
国家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
(二)国家审计准则在审计规范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国家审计准则的性质。 (1)从制定依据和制定目的看,国家审计准则同审计法 律的原则是一致的,都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 基础和在各项审计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 (2)从制定主体来看,我国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规章的 一种。 (3)从约束力看,国家审计准则具有与行政规章同样的 约束力。 (4)从内容和表现形式看,国家审计准则涉及国家审计 业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具有规范的表现形式,符合 行政规章的内容和形式要求。
第 四 章
国家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
一、国家审计规章体系的概念和构成 1.概念: 国家审计规章体系是审计署以及国务院其他各部 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与国家审计有关的行政规章构成 的体系,是法律效力等级相对较低的国家审计规范构成的 集合。 2.构成: (1)审计署制定的审计行政规章 (2)国务院其他部门制定的与国家审计有关的行政规章 (3)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国家审计的行政规章
第 四 章
国家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
二、国家审计准则体系及其在审计规范体系中的地位和作 用 (一)国家审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和构成 1.概念:我国国家审计准则是由审计署制定颁布的、对 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具有约束效力的、规范审计业务工 作的行为规范。 它主要是对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和 职业要求作出的规定,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 反映审计审计结果、审定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书、作 出审计决定和进行审计业务管理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是衡量审计业务质量的基本尺度,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实施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循的最具体、最具有操作性的行为 规则。
第 四 章
国家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
2.国家审计准则的地位 从国家审计准则与审计法律、法规的关系 看,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法律、法规内容 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上体现从一般到具 体。审计准则的法律效力比法律法规要低。 从国家审计准则与其他审计规章的关系看,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属于审计规章的范畴。
第 四 章
国家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
(二)作业准则 1.规范审计计划和组织 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是审计机关每年对审计项目(包括专 项审计调查项目)作出的统一安排。 审计组织。根据项目的性质专业特点、审计要求和承办 单位的实际情况,组成审计组。 2.规范审计方案的编制 是对每一个审计项目如何实施审计的具体工作安排。 3.规范审计通知 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 通知书,为实施审计作好法律手续上的准备。 4.规范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行为
第 四 章
国家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
5.规范审计证据的收集。 6.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复核。
审计底稿的内容两方面:一是就审计工作底稿总 体而言,哪些事项应记入审计工作底稿;二是就 每份审计工作底稿而言,应包括那些基本要素。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部门负责人或专职复核 人员) 7.规范审计质量的控制。项目审计质量控制渗透 到审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第 四 章
国家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
3.国家审计准则的作用 (1)国家审计准则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 量和效率,实现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2)国家审计准则有利于促进审计规范体 系的建立、健全。
第 四 章
国家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
三、国家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一)一般准则 1.对独立性作出规范 要求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业务时保持公正态度,不受其他 个人或组织的影响 2.规范审计主体的资格条件。包括审计机关和审计人 员两个方面。 独立的审计组织和合格的审计人员,法定的职责和权限, 健全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必须的经费保障。 审计人员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3.规范审计主体应当保持稳健与谨慎的职业态度。政 府审计也是有风险的。 4.对审计主体作出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要求。
内部控制制度评价
一是依据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情况, 作出健全与否的评价;
二是依据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守和执行 情况,作出有效与否的评价。
合法性评价
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 支、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相关法律、 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 要求所作出的评价。
合法性评价的意见类别
(一)如果审计中未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的违反 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可以认为其较好 地遵守了有关财经法规。 (二)如果审计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个别重要的 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可以认为其 除该事项外,基本遵守了有关财经法规。 (三)如果审计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严重的违反 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的行为,可以认为其未 能遵守有关财经法规。
效益性评价
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 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 的评价。其中经济是指被审计单位经 济活动是否做到了节约;效率是指经 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 效果是指经济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 目的。
对效益的评价要求
评价效益性时,评价标准可以使用计划 或预算指标、历史指标、同行业先进指标 等。评价时要对有关评价标准的选择依据 和具体内容作出说明。 对效益性的评价,审计机关应首先就被 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所产生效益的实际情况 作出说明,同时要揭示与有关评价标准进 行对照的结果。
第 四 章
国家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
(三)报告准则 1.规范审计报告的内容 (1)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 包括标题(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事项的主要内容和 时间)主送单位、审计报告的内容、审计组长签名、报告 日期。 (2)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 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实施审计的有关情况,采取的审计方法和有关问题的说明、 审计评价意见等。 2.规范审计报告的撰写、征求意见和提交。(被审计单 位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在十日内 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可以视同对审计报告没有异议。 3.规范审计报告的复核 4.规范审计报告的审定(一般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由审 计机关的主管领导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