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2-27 发布人:来源: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09年2月27日2008年是成都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一方面共克时艰、夺取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另一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扩大内需,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初步核定,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已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0.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16.7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14.2亿元,增长9.9%。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6.9:46.6:46.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30855元,增长9.6%。
图1:2004-2008年成都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占GDP的比重为5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5%。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70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382.2万人,增加22.1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7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6.3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7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5.0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达155.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市场物价平稳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3%,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见图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9%,居住类价格上涨3.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4%,烟酒及用品上涨0.9%,衣着类下降5.1%,交通与通信下降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4%。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4.2%。
图2:2004-2008年成都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融危机影响加剧,企业投资信心有所下降,就业压力加大,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
二、农业农业经济平稳发展。
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464.6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种植业211.0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6.2%下降为45.6%;牧业实现产值229.5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8.2%上升为49.4%。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0.4万公顷,减少0.5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6.0万公顷,减少0.3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274.5万吨,增长1.6%;油料总产量23.6万吨,增长9.1%;肉类总产量97.8万吨,增长2.9%。
主要农副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见表1)。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产品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至年末,已认证各类安全优质农产品569个。
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09个,绿色食品272个,有机食品88个。
农业设施化、产业化、科技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全市有年产值或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26个,比上年增加21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面达66.7%。
至年末,全市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158个,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全年农村用电量达29.5亿千瓦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3.4万千瓦,增长3.1%;农用大中型拖拉机9145台;小型拖拉机24316台;农用载重汽车5815辆。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14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49.0%提高到58.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77.9亿元,增长24.0%;完成新产品产值920.5亿元,增长59.5%;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达98.0%。
主要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见表2)。
表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重点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全市电子通讯产品制造业、医药工业、食品饮料及烟草业、机械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和建材冶金工业六大重点行业完成增加值9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7.7%(见图3)。
图3:2008年成都工业支柱行业比重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38.7%,比上年提高28.8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为56.2%,总资产贡献率为16.1%。
实现利润264.7亿元,增长42.9%;实现利税480.2亿元,增长48.0%。
企业亏损面为16.2%,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稳定。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0.1%。
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253.7亿元,竣工产值454.1亿元,施工面积10994.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445.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见图4)。
民间投资完成1805.2亿元,增长23.5%。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929.9亿元。
图4:2004-2008年成都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分产业看,一产业完成投资33.4亿元,增长9.9%;二产业完成投资974.3亿元,增长27.5%,其中工业投资956.0亿元,增长28.1%;三产业完成投资2005.2亿元,增长25.3%。
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通信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分别完成投资144.9亿元和32.8亿元,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635.2亿元,增长43.3%;制造业完成投资919.2亿元,增长34.8%;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下降36.1%。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回落。
完成房地产投资912.5亿元,比上年增长0.3%。
房地产销售下滑,全年含预售在内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273.5万平方米,下降43.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91.4万平方米,下降43.3%;实现商品房销售额626.7亿元,下降34.5%,其中住宅销售额达580.1亿元,下降34.1%。
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16.3亿元,增长32.1%;零售业零售额1096.4亿元,增长16.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3.3亿元,增长21.2%。
从地域看,市的零售额1153.1亿元,增长22.3%;县的零售额105.5亿元,增长18.9%;县以下零售额363.3亿元,增长11.6%。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66.2亿元,增长9.7%;集体经济零售额97.2亿元,增长9.0%;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768.9亿元,增长17.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零售额197.3亿元,增长24.8%;股份制及其他经济零售额492.3亿元,增长24.7%。
商品交易市场不断规范和发展。
截至年末,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36个,成交额561.8亿元。
其中上10亿元的市场有15个。
六、对外开放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实现进出口总额15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0%。
其中出口总额90.7亿美元,增长58.8%;进口总额63.4亿美元,增长66.7%。
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一般贸易出口额5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7%;机电产品出口额49.3亿美元,增长88.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1.4亿美元,增长80.8%。
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密切,其中对美国出口额8.5亿美元,增长24.0%;对日本出口额2.7亿美元,增长21.3%;对香港出口额17.7亿美元,增长55.9%。
利用外资增势良好。
协议外商直接投资50.6亿元,比上年增长47.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5亿美元,增长97.3%。
全市协议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07个。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完善。
年末公路里程达19489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437公里。
全年新改建公路952公里。
年末拥有汽车101.1万辆,比上年增长20.4%。
其中私人拥有82.8万辆,增长21.5%。
客运略降,货运继续增长。
公路旅客周转量(含出租车)140.8亿人公里,下降7.3%;民航旅客周转量245.1亿人公里,下降4.7%。
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101.2亿吨公里,增长53.9%;民航运输货物周转量6.2亿吨公里,增长0.5%。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56万门。
电话用户400.1万户,下降4.5%,其中小灵通用户100.7万户。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74.1万户,年内净增110.7万户。
旅游产业发展受地震影响有所下降。
接待国内游客4105.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5%;国内旅游收入363.6亿元,下降8.1%。
组织出境旅游人数16.1万人次,增长15.2%。
接待入境旅游者50.0万人次,下降36.3%;旅游外汇收入1.7亿美元,下降35.0%。
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三星级以上饭店104家,增加6家。
旅行社23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达40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金融平稳运行。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6%,其中企业存款3042亿元,增长24.1%。
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410亿元,增长32.7%。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010亿元,增长15.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911亿元,增长14.7%。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净回笼132亿元。
证券市场有所降温。
全年推荐3家公司上市,融资6.5亿元。
年末有证券营业部78个,比上年末减少5个;证券从业人员达2487人。
证券投资者175万人,增加11万人。
保险业务增长较快。
年末有保险公司44家,比上年末增加5家。
全年保费收入184.2亿元,增长34.0%。
其中,财产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0.8亿元,增长21.1%;人身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33.4亿元,增长39.6%。
各类保险赔偿与给付支出47.4亿元,增长34.6%。
其中,财产类保险公司赔偿与给付支出27.0亿元,增长47.7%;人身类保险公司赔偿与给付支出20.4亿元,增长20.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科技事业持续发展。
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894项,年内新上科技项目604项,其中国家级114项,省级15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