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湘教初中地理八下《7第3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PPT课件 (9)
湘教初中地理八下《7第3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PPT课件 (9)
(三)德育目标
•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 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 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 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意义。
4.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 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节内容 实际,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 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其地理位置的优势、 政策的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需 要注意的是,这些优势的形成,有的是 由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更主要的 则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 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 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 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 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 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 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 (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 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 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 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 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 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 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 标
变学会为会学。 ②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 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 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
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
片、录像片等
三、说学法
•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 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 法—图文结合读。
(一)新课引入
• 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关于珠江三角洲 的知识有哪些?
板书
• 四大工业基地之一 • 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
目的
• 复习工业基地及商品粮基地的有关知识
请同学们看有关珠江三角洲的 图片
设疑思考:
• 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 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 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 海陆位置 • 地形 • 河流 • 交通
设疑思考:
• 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 前沿”,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 的自然条件能行吗?
•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 些特点呢?
• 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无论 从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高居全国榜首呢? 它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呢?
• 本节教材的内容有: • 1、对外开放的前沿。 • 2、外向型经济。 • 3、城镇的发展。
• 在教材中,除了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课文外, 还有丰富的插图和阅读材料。
2.本课地位:
• 本课内容是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学地理教 学计划编写的,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 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 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 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因此,教材 选择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学 生学习省内区域的典型区域。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珠江三角洲
说教材
• 1.教材内容 • 2.本课地位: • 3.教学目标: • 4.教学重、难点:
1.教材内容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新课程标 准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 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的自 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以 及几个主要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点、差异的基 础上,让学生认识的中国的省内区域。
•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 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 类旁通的目的)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 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 理解课文内容。
4.小组学习、讨论、练习安排:
• 第51页读图7.2和阅读材料完成活动一是突出本 节重点知识和重点插图而安排的。目的在考察 学生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第 54页读图7.4,7.5 完成活动二目的是让学生理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第55页 读图7.6,7.7,7.8,7.9完成活动三目的是让学 生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发展特点。这三 个读图练习目的都是是知识重难点化难为易, 还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同时培养学 生建立空间地理事物和概念的能力。
3.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
位置; •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
本模式──“前店后厂”; • 3.知道城镇化概念含义。
(二)能力目标
•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 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 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 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教师分析
• (1)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 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 相望,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的“南大门”; (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 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 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 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 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 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3)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华 侨、海外华人众多,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 侨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利用其优势条 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而且对全 国其他地区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 教学难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 念的形成;
•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下面,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 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 谈谈
二、说教法
• 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①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讨论提纲, 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 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