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师的活动总结范文汇编8篇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和崇高的师德之外,还应该要把现代教育理念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学生潜能的发挥,是人的个性的塑造,是在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差异性和个别性,即个人特长的发挥,是学生的和谐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要通过组织各种课余活动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这半年顶岗实习中我组织学生进行的课余活动主要有认识身边的植物、美化校园、主题班会、趣味运动会等。
通过这几次活动学生丰富了课余活动,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团结合作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我自己的组织能力。
现就我这半年的顶岗实习中组织和指导学生课余活动作总结:(一)充分准备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道理都是相通共融的,对于组织学生课余活动来说也不例外。
就拿认识身边的植物这个活动来说吧,首先要先明确在我们的身边到底都有哪些植物,并且还要查资料弄清楚这些植物的学名、科属、形态特征、生活环境以及用途等等,有条件的还可以采集标本做成样本,供学生参考。
除了知识需要准备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其认知能力和知识面都是有限的。
对于在讲解身边植物时,一些比较深奥的专业知识就可以不提,只讲一些容易理解显而易见的知识。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课余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在课余活动中能够占主导作用。
比如说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班会的设计,讨论班会的流程和设计活动。
这样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更加理解班会主题的含义。
这样班会的举办成功能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可以得到体现,让他们产生成就感。
再比如说美化校园,每个班级负责一块地方,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设计并实施美化方案。
这样学生就会把这当做是自己的事会主动去完成,而且会完成的很好。
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在玩中培养兴趣,获取知识课余活动的进行一方面是为了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放松心情,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在玩乐中获取一定的知识。
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的鼓励他,使他的闪光点能够充分发挥,去挖掘他的潜能。
并且还要适时的加入一些知识的灌输,比如在游戏中加入一些诗词的背诵等。
(四)保证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安全以及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安全最重要,这是无可厚非的。
比如说举办趣味运动会,因为天气比较热要找树荫底下进行比赛,而且要保证场地的平整。
还要考虑到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一定要叮嘱学生注意安全。
因为是户外活动,要有专门的人负责看住学生。
如果是小班活动,为了避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应当在远离教学楼处进行活动,叮嘱学生不要肆无忌惮的大声喧哗,遵守秩序。
(五)做好反思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我们要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分析活动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经验在下一次的活动中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当然,反思不仅我们要做,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也是需要做好反思的。
学生们要反思在这个活动中收获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自己做的好的是哪方面,还有哪些不足等等,还可以写下对于这个活动有什么建议。
这半年的顶岗实践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发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加倍努力,让我自己变的更好。
4月10日上午,达川区明星幼教中心的宝贝和家长们一起来到了达州市著名风景区——凤凰山,参加‘春回大地,亲子健行、亲子登山‘活动。
早上8:30,宝贝和家长们准时来到了凤凰山元稹纪念馆集合。
活动开始时,主持人潘老师给大家讲解本次活动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随后,可爱的老师们为大家带来一段动感十足的舞蹈,给宝贝们加油打气,拉开了登山活动的序幕。
各班老师给每位宝贝发一张拼图卡。
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所有幼儿到达目的地完成拼图才算完成任务。
9:20,我们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出发开始了登山活动。
虽然,山路陡峭,道路狭窄,走起来也不方便。
但是我们的孩子们和家长非常的有秩序。
最早到达终点的是果果二班的孩子。
真是太佩服他们了,出发的时候果果二班是最后一个走,没想到他们却是最先到达终点。
可以看出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很强,也非常有集体荣誉感。
10点左右,所有的宝贝和家长都到达终点。
大家都积极的完成班级拼图。
一番努力,各班的宝贝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这次登山活动中,最让我感动是果果二班和苗苗一班的。
当他们班里还有人没有达到终点时,这些宝贝和家长又下山去接他们。
有的孩子还搀扶着爷爷奶奶到达目的地。
这次活动我们并不是要评出谁先谁后,是希望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会互帮互助。
本次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些平时在家长细心呵护下成长的孩子们,今天>长大了。
山路崎岖,路程遥远。
孩子们用他们的小脚坚持不懈地走完了这段路程,我真为他们感到骄傲!在此,我还想给我们最可爱的老师们说声‘谢谢‘。
大家从山脚到达山顶时,都已经很累了。
我们的老师们又打起精神、组织好本班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又唱又跳。
她们都是90后,在她们爸爸妈妈的眼里,她们也还是一群孩子,可是她们却没有一个人说一声苦道一声累。
>这就是我们明星人的精神,一种顽强拼搏,无条件的去完成任何一个任务的精神。
今后我们还会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大胆去发现、去探索。
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善于思考、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
下雨天,孩子通常喜欢撑着伞,踏着水花,在雨中玩耍,这是多么惬意的画面啊,今天我选择了花伞作为素材,和小朋友共同制作花伞。
由于大班孩子在手工方面已有一定的基本,能较熟练地运用折、剪、粘贴、画的技能,因此我将目标定位在:1、学习运用折、剪、粘贴等方法制作花伞,运用点、线、图案等由中心向四周对称装饰伞面。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开始时,我以谈话:下雨天为主线,和孩子聊起有关雨天的事情,再出示范例----漂亮的花伞,激起幼儿的兴趣,通过让孩子观察、猜测花伞的制作方法,唤起孩子已有的经验,进一步再重点讲解先折、剪,做出花伞的面,运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动手制作,在活动中,孩子们始终饶有兴趣地动手制作着,他们剪出的花伞面,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有碎边形的、有蝴蝶形、有花瓣形的,还有八边形、六边形的,加上孩子们富有创意的装饰,使得制作出的小花伞各具特色,让我再次感受到孩子们的创意思维。
活动中,我也反思到指导中出现的不足,如1、折、剪花伞面的关键是折三角形的方向,老师没有预想到孩子们在方向出错的情况下,剪出的花伞面不是整体的,而是变成两个或是四个对称的图形。
2、制作伞杆部时需要多次向内折长条,这需要手指的配合才能折出大小合适的伞杆,可是很多孩子急于求成,折出的伞杆过宽,导致整体配合不够美观。
3、评价时以老师的讲评为主,没有让更多地孩子参与评价,忽略了以孩子为主的评价观。
反思一次,我又有了新的收获,找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下次的活动,还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精彩。
一、活动概况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乡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新一轮(20xx—20xx年)省中小学幼儿园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XX名师工作室成员于20xx年11月29日到普宁市兴文中学开展了“送教下乡,同课异构”活动。
本次活动促进了工作室成员教师专业成长、对兴文中学化学教学教研活动起到了指导和引领作用。
活动中,工作室成员与兴文中学化生组的老师积极参与,双方各选出一位化学老师作为代表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两位老师以《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为授课内容向大家展现了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本次活动得到了兴文中学全体师生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学校领导亲切热情的接待和交流中,让我们体会到了学校“根深实遂”的文化底蕴。
校长陈大逸、副校长黄海茸、教务主任李伟辉、副主任蔡俊豪、副主任王泽仕全程陪同参与,并做了大量的组织安排和后勤保障工作。
二、活动环节1、集体备课——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本次活动在人选安排时,是以工作室和兴文中学各选出一位代表作为“同课异构”的上课老师。
一方代表工作室,一方代表兴文中学。
为了呈现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双方分别进行了集体备课。
最后呈现出来的课堂是双方“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成果碰撞。
集体备课活动既确保了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让老师们在交流中相互促进,拓宽了教学思路和眼界,使老师们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2、同课异构——思想的交换,智慧的碰撞“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本次活动两位老师上课的内容为《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李燕老师以“36。
5gHCl气体中含有多少个HCl分子?其占体积为多少?”引入关于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式,突出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李老师教态自然,循序渐进,整节课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XX老师采用思维导图模式引出物质的量作为“中转站”的重要性,师生互动密切,以思维引导思维,让学生在探究中实现自我价值,整节课节奏把握恰到好处,学生在课堂上所呈现的素养也让我们钦佩不已,改变了我们对农村学校的认识。
3、听课评课——切磋教艺、研教并重听评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针对本次活动两节课,各位老师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工作室各位成员各抒己见,兴文中学生化组老师们也是倾情交流,相互探索。
XX老师认为:课堂上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要敢于引导学生去挑战难点的内容,在不断的挑战与应用中,学生才会适应这种过程,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的效果。
XX老师提出:要让学生去体验各种解法不同之处,在这种体验中,学生自己会发现哪种解法更有优势,然后选择这种解法进行强化,而不是帮学生做决定,这样效果则不佳。
杨锐钦老师则认为:应该注重学生的解题规范化,做好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的引领示范极为重要,如果教师都不能做好,学生更加不可能达到要求。
XX老师则对两节课的特点做了分析:李燕老师的课是传统教学中的极致,在习题设计上花了大量心思,所有知识和技巧都从解题中获得,层层递进,构思巧妙,是一节标准的示范课;王锦荣老师的备课则具备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在备课中积极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采用探究式教学,并对教材重新进行解读,挖掘素材应用于课程中,是一节有思考,有发展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