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的原因
今天我们还能坐在舒适的教室里上课,还能自由快乐的生活,这都是国家的强大给我们提供的。

我们还记得一百二十年前的那场战争吗?我们被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国家打败了,这就是中日甲午战争。

今天我们要时刻反思历史,为什么我们会战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而不是去贪图享乐,逃避历史。

在我看来我们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无能。

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尽管做出了很多有效的改革,但是其制度仍然未变。

洋务运动使清政府建立了北洋水师,并且当时是亚洲最强的的舰队。

由于政治的腐败必然影响军队的建设,清政府统治者只顾自己想乐,随意挪用军费,导致军队建设落后,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好多枪都是假的,子弹也稀缺,还有李鸿章在军队的思想建设上放任自流、漠不关心,导致军心涣散,将士们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者比比皆是。

最终在甲午战争中我们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没有打过一场胜战。

清政府对日本可能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缺乏预见,夜郎自大,轻视小日本,战备不足。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经济和军事上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走上向了工业大国,国内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于是日本就将侵略中国作为基本治国策略。

而我们的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取得了一点小成就中洋洋得意,对日本一点防备都没有,还是以农业为主,小农经济。

在战争危机的时候,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消减军费,停止购买大型军舰,停止拨付机械弹药的费用。

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判断极为不明确,还在闭关锁国、盲目自大,仍做自己的大国梦,还认为日本就是个蛮夷小国,对当时日本的发展一点都不了解。

殊不知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就在这种时候爆发,我们是毫无防备,日本是有备而来的,最终导致我们以失败而告终。

从此之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危机时刻。

当时清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李鸿章等人,他们一味的依靠外国调停,没有考虑自身实力的建设,还有在甲午战争中我们的指挥者指挥失误,避战不出。

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是极力主张求和,李鸿章也是坚决主张和局。

从甲午战争开始到最后投降,李鸿章都是一味寻求德意美调停,已达到求和的目的,还命令北洋水师避港不出,以保存实力为名,失去了制海权,错失最佳出兵时机,最终导致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曾经是亚洲最强的舰队,拿着最高的薪水,却在甲午战争中不堪一击,这都是统治者一味求全,消极抵抗,贪污腐败造成的。

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上再次反省甲午战争,就是要求我们在和平时代要时刻记住甲午战争的教训。

时刻铭记历史,我们才能居安思危,防止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