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师附中2021高考地理专题卷:专题十八《旅游地理》

山师附中2021高考地理专题卷:专题十八《旅游地理》

2021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专题十八《旅游地理》考点54 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与评价 (1-5题)考点55 旅游规划、旅游与区域发展、旅游活动的设计 (6-1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1.【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材料一长白山保护区最高峰海拔2770米,为东北地区第一峰。

区内分布着河谷、沼泽、台地、山坡、高原、高山湖泊、火山口等地貌类型。

复杂的生境条件,构成了植物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和多样性。

材料二下图示意万达度假区提供的旅游信息。

(1)列举长白山旅游资源的类型。

(2)材料二主要揭示的是旅游业的哪一要素?说明其对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2.【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家住海南的小王随某旅行团到某地旅游,下表是该旅行社行程安排表。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小王旅游前和旅游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夏日湖天一色,冬日雾凇奇特,湖岸峭壁高耸、怪石林立、温泉广布。

1996年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和自然保护名录。

2016年起,俄罗斯对中国游客实行“跟团免签”政策。

随后,中国C公司在贝加尔湖地区投资110亿美元完善基础设施,开发精品旅游项目。

分析中国C公司投资贝加尔湖地区旅游开发项目的原因。

4. 【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景泰蓝制作是北京市地方传统技艺,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北京市某企业依托其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景泰蓝制作技艺互动体验中心以及工厂店,在夏秋季节每周五、周六17时至22时,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吸引众多的市民与游客前来观光和互动。

简述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

5.【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旅游景区交通规划设计时,要合理布设线路,以方便游客,促进旅游发展。

下图为浙江天目山景区主要景点分布图。

说明天目山景区交通规划的合理性。

6.【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江州造船厂位于江西瑞昌,是20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央在长江中下游建立的一个核潜艇厂。

2015年12月,该厂宣告破产,随后开始进行工业旅游的开发。

该厂厂区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是居住社区,中部属于现在仍在运营的厂区部分,下部为废弃工厂,堆积有大量废旧机械。

厂区被废弃的生产车间虽部分建筑废弃,居民私自搭建的棚屋具有消防安全隐患,但整体结构基本完整;道路阻塞并且断裂破损,雨天有一定的积水现象;周边湖水有一定的污染,湖面有废旧船舶器材;植被杂乱,周边山体上采矿伐林的现象严重。

下表为该地游客年龄结构调查统计表。

7.【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一部《白鹿原》让黄土地上的民俗村一下子变得热火朝天,可这股热潮来得快,去得也急。

黄土地上的民俗村既少古迹,也少山水,所谓的民俗就是一条小吃街、两串红灯笼和几样老物件,走到哪里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如今黄土地上的民俗村,大量商铺关门,巷道空无一人。

说明黄土地上的民俗村游客稀少的原因,并为民俗村旅游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8.【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奥地利的哈尔斯塔特小镇以湖光山色、错落有致的特色建筑、古老的盐矿遗址等而闻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有数十万游客来到这个仅有千余居民的小镇观光。

我国某企业选择国内自然景观相似的地点,按照哈尔斯塔特的原型,建造了一座翻版小镇。

建成开放后一度成为当地热门旅游景点。

评价仿建国外著名旅游景点的做法对当地旅游开发的影响。

9.【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2019年暑期某校高中学生在地理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重走法上丝绸之路,穿越千年的对话”的研学旅行,从地理学的角度考察“丝绸之路”沿线的地质地貌、独特的历史文化、兼容并蓄的宗教信仰以及教量众多的文物古迹。

从研学的角度说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10.【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广西崇左市,境内广泛分布着典型的热带岩溶地貌,峰丛林立,景色秀美,古老的左江及其支流明江蜿蜒流淌在群峰之中。

沿江两岸的悬崖绝壁上,保存有大量的古文化遗迹--岩画。

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项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名录的空白,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图象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红色岩画群。

分析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难以保护的自然原因,并就如何保护岩画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林海雪原、天池;人文旅游资源:满族风情。

(2)旅游服务;旅游服务的不断完善,能够促进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另外,也可以从交通的角度答,交通发展能够使旅游空间扩大化等。

);解析:(1)考查旅游资源的类型,注意要按类型来举例。

(2)万达度假区提供的旅游信息实质是旅游服务,是促进现代旅游的重要因素。

2.答案:(1)宗教文物景观、建筑景观和自然风光。

(2)注意携带御寒衣物;注意携带遮阳帽、墨镜以及防晒霜等;旅游出发前检查身体状况是否适合且携带相关药物;旅游前应了解藏族风俗;提高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旅游时应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1)根据表中布达拉宫、大昭寺、八角街、圣湖纳木错等信息可知,小王在这次旅游过程中游览的旅游景点主要是宗教文物景观、建筑景观和自然风光。

(2)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需要携带相应衣物御寒;白天光照强,需要携带墨镜以保护眼睛,携带遮阳帽、防晒霜等避免皮肤被太阳晒伤;青藏高原地区缺氧,出发前需要检查身体状况是否适合且携带相关药物;青藏高原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我国其他地区差异较大,在旅游出发前应了解当地风俗,并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旅游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环境。

3.答案: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岸自然景观多样,沿岸地区民俗风情独特,冬、夏季可发展不同的旅游项目;贝加尔湖沿岸地区有国际机场,对外交通便利;俄罗斯的“跟团免签”等政策使贝加尔湖畔旅游业发展前景看好;原有基础设施落后,地区接待能力差。

解析:该题实质是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中国C公司投资贝加尔湖地区旅游开发项目的原因主要从旅游景观及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及政策、地区接待能力等方面分析。

4.答案:通过延长旅游活动时间,充分挖掘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旅游业收入;带动交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丰富市民与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增强市民与游客对景泰蓝技艺的了解,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活动的评价,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地理实践力。

5.答案:有通往大城市和其他景区的公路,方便游客分散进出景区;道路连接主要景点,方便游客游览;线路呈环网状,方便游客游览且避免拥堵;设置步道等多种道路,满足不同旅游需求;线路连接各处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

解析:考查景区交通线路规划的合理性评价,属于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考查。

据图可知,从交通方式的角度看,景区主要包含三类交通方式:公路、登山道、游步道,游客可以根据自身旅游需求选择不同交通方式游览。

从交通线路的走向来看,三种交通构成了闭合的环网状,而非单一的线性模式,可以有效规避交通拥堵,并且各线路可以相互转换,也能降低拥堵的风险。

从交通线与周边各节点的联系来看,交通线很好连接了各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既方便游览业可以满足游客的各类服务需求。

公路线与多个入口连接,方便游客出入景区。

6.答案:改造废弃生产车间;拆除违章建筑,消除安全隐患;完善道路系统和公共服务(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餐饮酒店等)等基础设置;修护生态环境,对矿山修复改造,治理水污染;加强军工创意体验等旅游资源开发;根据厂区环境特点和旅客年龄结构特点,建设适合青年游乐项目。

解析:江州造船厂工业旅游的开发从完善基础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建设,具体完善基础设施有拆除违章建筑,消除安全隐患;完善道路系统和公共服务(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餐饮酒店等)等基础设施;修护生态环境,对矿山修复改造,治理水污染等。

开发旅游资源,结合本地特色与旅游人群的需要,改造废弃生产车间;加强军工创意体验等旅游资源开发;根据厂区环境特点和旅客年龄结构特点,建设适合青年游乐项目。

7.答案:原因:民俗村景观单一,游览价值低;简单模仿民俗文化,跟风复制严重,缺乏特色。

建议:因地制宜,保护和修复传统风貌,突出民俗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深挖地方特色与游客需求的契合点,通过场景互动,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解析:黄土地上的民俗村既少古迹,也少山水,所谓的民俗就是一条小吃街、两串红灯笼和几样老物件,走到哪里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说明游客稀少的原因是民俗村景观单一,游览价值低。

简单模仿民俗文化,跟风复制严重,缺乏特色。

民俗村旅游,应因地制宜,保护和修复传统风貌,突出民俗村特色。

游客游玩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休闲,民俗村应弘扬传统文化,深挖地方特色与游客需求的契合点,通过场景互动,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8.答案:降低开发设计难度,利用被仿景点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并配套开发其他旅游项目,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投资回报率;风景能够复制,而历史和文化却不能够复制,翻版景点没有“灵魂”,难以实现长期效益;仿建景点耗资较大、引入外来文化等也会对当地旅游资源和原生文化的保护构成损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开发方式的影响,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

9.答案:收集“丝绸之路”所经过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方面的相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设计合理的研学旅行路线;准备好装备(如相机、登山杖、登山鞋);准备生活用品 (如防晒霜、太阳镜、遮阳帽、防风沙头巾、防蚊液、防暑物品);聘请向导等。

解析:研学旅行,是指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研学旅行这一慨念与当下地理教育强调的地理核心素养高度吻合,为研学旅行进行前期准备,首先要了解“丝绸之路”的相关自然和人文状况,准备相应的装备和生活物品,其次要设计合适的旅游路线,聘请向导等。

10.答案:原因: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境内广泛分布着典型的热带岩溶地貌,石灰岩的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长期以来饱受自然风雨侵蚀,流水溶蚀作用强,山体易侵蚀或崩塌。

措施:加强日常巡视与监测,对主要有问题的岩体加固;制定专项保护法规,切实将遗产区域管理保护好;保护岩画区域的生态环境,杜绝非法采砂、私搭乱建、乱砍滥伐等影响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行为。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强不利于岩画保护;境内广泛分布着典型的热带岩溶地貌,石灰岩的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长期以来饱受自然风雨侵蚀,流水溶蚀作用强,山体易侵蚀或崩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