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与共享探讨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与共享探讨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与共享探讨
摘要:构建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它可以高效的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要求,是适合时代发展的表现。

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上的优势,指出存在的问题,为加快特色数据库建设与共享提出了笔者的一些建议,希望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数据库建设共享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资源共享、网络化服务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点方向,特别是作为科研基地和信息资源集散地的高校对特色资源进行系统化、全方位整合,建设特色数据库势在必行。

在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可最大限度的挖掘馆藏特色、学科优势以及地方经济文化资源,可为用户提供更个性高效的服务,同时也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共享奠定基础。

1 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
1.1 特色数据库是网络环境下的必然结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图书馆的发展进入了更高级的数字化时代,这个时代将馆藏信息延伸到各种数字信息资源。

与此同时,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膨胀给读者带来了烦恼,随便一个知识集合就能搜索出成千上万的结果,常使读者不知如何下手。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将改变这种
窘境,为读者提供更个性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

1.2 特色数据库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需求
学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

由于大多数高校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学科建设时会更倾向打造重点学科,而图书馆是教学的辅助部门,在投入经费上也倾向于这些重点学科。

这些重点学科是高校的特色学科,也是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特色数据库的建立更能发挥重点学科人才的专业优势。

1.3 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我国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的需要与日俱增,科学决策、教育科研等都需要有充足的特色文献资源的支持。

由于文献信息以各种载体形式分散于各学科文献中或包含在其它文献中,造成读者使用的困难,因此只有把信息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形成各种专题数据库才能改变其利用的低效率。

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利用,可满足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服务于本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2 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根据本馆的馆藏特色、地方特色,集中收集各类带有指引性的专题文献建立起来的独具特色的、可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库。

为用户提供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服务是对现代图书
馆的具体要求,但目前我国图书馆数据库开发不容乐观,一方面技术落后,利用率低,另一方面缺乏特色、重复建库多。

因此建立特色数据库十分重要,作者归纳了以下几点要求:
2.1 建设馆藏特色数据库
特色馆藏是学校迄今为止所积累的某一方面的比较有优势的文献资源,它的特点是风格独特。

因此,特色馆藏并不要求各类文献资源多么全,信息量多么大,而是将文献资源定位在某特定“部分”,这个“部分”一定是别具一格,一枝独秀,特色馆藏是特色数据库的主要建库方式,它准确、实用、相关性强及无版权纠纷。

2.2 建设学科特色数据库
这种突出学科特色的数据库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资源建设。

高校只有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创建自己的专业品牌,才能最大限度的将信息资源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才能在信息化浪潮中取得优势。

2.3 建设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
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就是以特色文献为数据报道源而建立的数据库,它是指某一地区特有的且又有一定影响和较大价值的文化,具有地方性、特色性、影响性、实用价值等特点,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

它涵盖历史、文学、风景名胜、土特产乃至风俗习惯、宗
教信仰等领域,是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真实写照,是亟待整理和吸收的人类文化遗产,可为本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高校是地方文化的集结地,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建立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可便于了解该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有利吸引投资或交流。

此外,在将信息全方位、立体地呈现给外界的同时,还可通过网络获取外界的信息,适时调整自我、发展自我。

3 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的意义、存在问题与建议
3.1 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的意义
上文已提出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内容,但它的建设如果只是自建自用,容易造成重复建设或无人建设,实现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可实现特色数据库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首先,共建共享是时代的发展要求。

可将各地各校的文化资源充分分工整合,可相互弥补信息资源的不足共同发展。

其次,共建共享可提供最优质的信息资源、人才保障。

高校有从事地方文化研究及特色学科的较高水平人才,通过共建共享集合了更大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确保了特色数据库的优质和实用性。

第三,共建共享可更好地为地方、本校发展服务。

共建有利交流经验,相互促进。

共享有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势必更有力推动各方面的发展。

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效益影响倍增。

3.2 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
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缺乏最高层对全国范围的有效宏观调控,重复无序或进程缓慢等问题突出。

总体规划,统一标准、责任机制、运行机制等工作不够落实,没能较好地发挥榜样示范指导作用,网站更新纠错不及时。

笔者近日对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之一的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高校特色数据库门户进行了观察,发觉链接速度不理想,对特色数据库进行全方位整合的空间还很大。

3.3 关于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的几点建议
首先,应落实国家的领导统筹工作,建议成立“中国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领导小组”。

领导层次越高影响力越大,领导级别到位,各项工作内容和程序到位宜早不宜迟。

其次,对地方经济文化资源的挖掘必须突出特色,落实统一规划,分工实施。

特色数据库就是依特色而建,没有了特色也就失去了建设的意义。

比如我校选取了《龙岩政策研究》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经验交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指导作用。

高校对人才的选用应深入到乡俗民情中,将有价值的人才挖掘出来,实行开放式建设。

第四,统一规范,加强元数据概念。

文献规范化是建设高质量数据库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建库时应尽量采用国内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提高检索效率。

第五,制定倾向政策与资金支持。

特色数据库建设还处于成长期,政府、学校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并落实资金保障,建立奖励机制。

4 结语
共建共享特色数据库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充分挖掘特色资源,还要将这些资源优势通过共享的窗口让外界了解,从而产生更多的机遇,加快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延敏.西北地区特色数据库现状分析[J].情报科学,2009,(06):884.
[2]李艳杰.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J].才智,2010,(29):221.
[3]胡琳.浅谈特色数据库的建设[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3,(02):51.
[4]张碧如.数字图书馆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8,7:196.
[5]段永霞,郭霞.构建数字化校园图书馆[J].科技创新导报,2008,13:2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