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中考(科学)模拟试卷说明:1.答题前,请将姓名、考生号、考场、座位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在相应的位置填涂清楚。
2.全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10页。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80分。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4.本卷1~20题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21~39题为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规定的笔,按作答题目的序号,写在答题卷非选择题答题区内。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答题卷一并交回。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O-16 S-32 Cu-64 Zn-65。
卷一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均给出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选对得3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共20小题计60分。
1、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房屋倒塌C. 火山喷发D. 山体滑坡2、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吸收的气体分别是()A CO2、O2B CO2、CO2C O2、CO2D O2、O25、近些年,火山和地震频发,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和财产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火山和地震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B 火山和地震只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板块内部一定不会发生C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间不会发生碰撞和张裂D 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6、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①传染源②病原体③传播途径④传染病⑤易感人群A ⑤④③①②B ⑤②③④①C ①⑤④③②D ⑤④①③②7、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冠亚军决赛,将于当地时间7月11日20时30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东二区)足球城体育场进行。
在台州收看该场比赛直播的时间为()A 7月11日14时30分 B 7月11日l0时30分C 7月12日2时30分D 7月12日6时30分8、2011年1月3日四名安徽乘客在上海勇斗扒手被表彰见义勇为,其中一名叫余永峰的腋下被刺伤,造成大失血,已知余永峰的血型为O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他的红细胞有A、B凝集原,输血可以输A型血或B型血B 他的红细胞有A凝集原,输血可以输A型血C 他的红细胞有B凝集原,输血可以输B型血D 他的红细胞没有凝集原,输血只能输O型血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之一是与生铁反应变成钢B.水分子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C.在双氧水中氧的化合价是-2价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10、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点燃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运动,其自转方向为逆时针B 经纬度为“16l°E,19°S”的地方位于西半球、南半球C “四季如春”描述的是天气D 在阳历中每隔4年就一定有一个闰年12、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X个乙分子和Y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未发生了改变B.反应生成的物质丙属于单质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D.X与Y之比等于1:313、下列实验中能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是()14、下列免疫类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是()A 唾液的杀菌作用B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 皮肤的屏障作用D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15、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B.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C.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16、2010年1月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广东举行。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实现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17、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科学知识解释错误..的是()A.“B”超——利用次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的信息B.电视机——利用电磁波传播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C.验钞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D.燃气灶——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18、下列科学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硬币越过“栏杆”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大B.铁锁下降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箱子没有被推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于推力D.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锤柄1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B.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C.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0、下列电路图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
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卷二非选择题部分二、简答、填空、作图题:(本题含5题,每空3分,共60分)21、依题意填空(1)我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为解决季节性缺水修建水库。
这些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环节中的▲。
(2)我国云贵地区主要地形的特点为: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小。
其地形为五种基本地形中的▲。
22、图l0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并填空:(1)图10中曲线乙表示▲的消化。
(2)从图10中看,甲乙丙三大营养物质最终在▲ 中被彻底消化分解成可吸收大小分子物质。
(3)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导致血糖超过正常含量,刺激体内的感受器,引起激素调节,▲ 的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正常水平。
23、《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
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其食物链是:▲ ,蝉、螳螂、黄雀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24、“酸雨”大家一定听说过,可“碱雨”呢?1958年以来,有人陆续在美国等地收集到碱性雨水(即“碱雨”)。
“碱雨”是如何形成的?原来,人们向植物施用铵态氮肥时,由于某些干旱地区土壤多呈碱性,使得铵态氮肥转化为氨气进入大气,进入大气中的氨随雨而降便形成了“碱雨”。
回答下列问题:(1)“碱雨”的pH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pH_____▲_______的酸性降水叫“酸雨”。
(3)NH4Cl与Ca(OH)2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5、显微镜是精密的放大仪器,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取出显微镜时发现镜头脏了,可用干净的抹布擦一擦;②对光完成后,从目镜中能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这时的目镜、物镜、通光孔等应该在一条直线上;③为了保证观察的效果,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应尽量大而厚;④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⑤视野中光线太暗时,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⑥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偏左下角,要移动到中心时,应向右上角移动玻片;⑦小华同学已看到清晰的细胞图像了,小英同学坐在她旁边,也想看清楚细胞,就将显微镜移动到自己的身前。
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②④⑤⑥⑦C ②④⑤⑥D ②④⑤26、读图综合与分析(1)在图13中画出小球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2)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
①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如图14所示,则读数比实际值▲。
(填“偏大”或“偏小”)②天平平衡后如图15所示,烧杯和溶液总质量为▲g。
27、下列做法均不妥当,任选一项....,标明选项并简述其错误原因或后果▲。
A 湿手触摸开关B 电路中灯和开关的连接C 大功率电器同时使用28、如图16所示,某人通过滑轮将物体A 沿水平面匀速向右拉动了5 m。
已知物体A所受地面摩擦力为40N,轴、轮、绳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求:拉力F所做的功是▲焦。
29、有一只标有“220V,110W”,字样的灯泡L1。
求:(1)该灯泡L1的电阻▲Ω;(2)若把L1与标有“220V,1A ”的另一只灯泡L2串联接到220V的电路中,L l实际消耗的电功率是▲瓦(结果保留整数)。
30、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科学知识的运用。
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物品。
(1)携带过程中,不慎将装食盐、去污粉的两个没有标签的瓶子混淆了。
若要将它们区分出来,适宜选用______▲_____(填所携带的物品名称)。
(2)野炊结束时,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格3分,共45分)31、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⑵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调 ▲ (“高”或“低”)。
32、下图是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制作水银温度计时插入一段金属丝,当温度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的温度时,电磁铁具有磁性,将衔铁吸引过来,使电铃发出报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