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体转动惯量2014.10
三、实验仪器
光电门
圆盘
承物台
水平拉线
塔轮
三、实验原理
圆盘转动惯量的实验值: J x J载荷 J空载
圆盘转动惯量的理论值:
J x理
1 2
M 圆盘 R圆盘 2
由转动定律,得 mgr M J
J 是转动体系的转动惯量, 是角加速度, m 是下落砝码的质量, r 是绕线轮的半径, M 是摩擦力矩。力矩=力*力臂
操作注意:调节定滑轮,保持拉绳水平,且与绕线塔轮相切
使用“单角度设置法”,让挡光棒紧贴光电门, 确保系统以初角速度为0开始转动
五、数据记录(单角度设置法)
= , r塔轮 =
m (g)
20
, (空载)
t(s)
t
t² 1/t²
25
30
。。。。。
50
55
= , r 塔轮=
m (g)
20 25 30 。。。。。 50 55
2、双角度设置法(0≠ 0)
由转动定律,得
mgr M J
若只有摩擦力矩 M
M J '
mgr J ( ' )
J
mgr
(
')
如何测量 和 ˊ?
测量
绕绳挂上适当的砝码,,即在恒外力矩作用下,转动体系将作匀加速转动:
0t
1 2
t 2
测出同一次转动中的角位移1 和 2 所分别对应的时间t1 和t2 :
用刚体转动惯量仪 测量刚体转动惯量
一、背景介绍
刚体对转轴的转动惯量等于组成刚体各质点 的质量与各自到转轴的距离平方的乘积之和。 转动惯量与刚体的质量、质量分布以及转轴 位置有关。
我们将牛顿第二定律 F=ma与刚体的转动定 律 M=Jβ 相对应:质量m是物体惯性大小的 量度,转动惯量J则是刚体在转动中惯性大 小的量度。
m
2J
gr
1 t2
Mu gr
k
1 t2
c
m
2J
gr
1 t2
Mu gr
k
1 t2
c
k 2J / gr
C M / gr
m和1/t² 呈线性关系,以m为纵坐标,以1/t2 为横坐标, 作出m— 1/t2曲线(这种处理数据的方法称为曲线改直法)
J kgr / 2 M Cgr
1、单角度设置法(0= 0) 在恒力矩作用下,转动系统作均匀变速转动:
0t
1 2
t 2
将转动系统上的遮光细棒紧靠光电门落体运动公式),则:
2
t2
mgr M J mgr J 2 t 2 M
0
0.05
0.1
0.15
1/t2(s-2)
空载 载菏 线性 (载菏) 线性 (空载)
补充内容
平行轴定理
刚体对任一转轴的转动惯量等于刚体对通过质心并与 该轴平行的轴的转动惯量Jc加上刚体质量与两轴间距离
d的二次方的乘积。 J Jc md 2
, M圆盘=
t(s)
,R圆盘=
t
t²
, (载荷)
1/t²
六、数据处理
1)基本数据记录:铝质圆盘的直径D和质量m(均已知);砝 码质量,绕线塔轮半径r,预置数N=6,实际转5圈。
(N 1)2 10 (取N 6) 2)承物台空载时数据记录
3)承物台载荷时数据记录
4)用软件计算机作图,分别作出空载和载荷时的m— 1/t2 直线,在图上标出拟合公式,并由公式中的斜率K与截距C 算出转动惯量J和摩擦力矩Mμ。 5)算出圆盘转动惯量的理论值,并与实验值比较,计算相 对误差。
1
0t1
1 2
t12
2
0t2
1 2
t
2
2
解得
2(2t1 1t2 )
(t1t22 t12t2 )
测量’
绕绳空载时,先用外力矩(如用手拔动)使转动体系转动起来, 取消外力矩后,转动体系将在摩擦力矩作用下作匀减速转动:
1'
0' t1'
1 2
't1' 2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刚体转动惯量仪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2.学会测定转动体系的转动惯量和摩擦力矩的两种方法;
1)单角度设置法(必做) 2)双角度设置法(选做)
3.学习使用作图法处理数据(曲线改直法); 重要数据:铝盘直径D=240mm,半径R=120mm
钢盘直径D=200mm,半径R=100mm.(重量刻在盘上) 绕线轮半径 r 用游标卡尺测量直径后除2
' 2
0' t
' 2
1 2
't
' 2
2
测出同一次转动中的角位移1’和 2’所分别对应的时间t1’和t2’:
解得
'
2(
2
t' ' 1
1't2' )
(t1'
2
t2
'
t t' '2
12
)
最终测得:
J
mgr
(
')
M J '
四、仪器操作
开机后显示:0164, 设置为0106 按 “#”或“→” 开始。按“ 99”窗口复位为0106 或“ RST”复位为0164
思考题 2.3. 下周预习:实验8 液体表面张力的测量
)
(
计算机作图
转动惯量测试曲线
0.060
0.050
质 量
0.040
k 0.030 g 0.020
0.010
0.000
载荷拟合:y = 1.1575x + 0.0015 R2 = 0.9999
空载拟合:y = 0.4359x + 0.0027 R2 = 0.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