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辛:文化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txt老公如果你只能在活一天,我愿用我的生命来延续你的生命,你要快乐的生活在提出分手的时候请不要说还爱我。
文化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
范海辛
很多人反对文化决定论,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制度变革,中国如果不行民主宪政制度,几千年的专制传统、奴才文化将无从改变,我们现在遭遇的苦难也无法克服。
在他们看来,文化决定论者似乎反对制度变革,主张国民性的改造,认为西方民主制度不适合中国,好像只有把中国人都改造成了西方的基督徒,中国才能民主。
因此,这个文化决定论不但荒诞,而且有为专制辩护之嫌,实在是中国民主进程之大敌。
文化决定论真的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
本人作为一个文化决定论者,有必要把这个理论向各位做个介绍,以消除笼罩在文化决定论头上的种种误解、迷思。
1、什么是决定论?
决定论是一种主要在历史与社会发展领域里起作用的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历史与社会的演变与自然界一样,也有着自己的规律、也同样被规律所决定,或说存在着必然性、因果性与规律性。
如果能发现与掌握这种规律,我们就能获得更多的自由。
2、形形色色的决定论
决定论是个相当庞杂的领域,包含着各种奇怪的理论与学说。
19世纪自达尔文发表生物进化理论后,许多人热衷于寻找社会与历史领域的规律,于是有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者之间的论战。
当时英国的一些人为了讽刺决定论,编发了这样一段“微博”:
英国为何强大?
因为英国的海军强大。
为何英国的海军强大?
因为英国的小伙子身体棒。
为何他们的身体棒?
因为牛肉吃得多。
为何牛肉吃得多?
因为英国的牛多。
为何英国的牛多?
因为英国的三叶草多。
为何三叶草多?
因为土蜂多。
为何土蜂多?
因为老鼠少。
为何老鼠少?
因为猫多。
为何猫多?
因为英国的老处女多。
这种决定论当然是荒谬可笑的,因为自然界与社会很少一因一果,往往是多因多果。
因此这种一因一果的决定论又被称为“机械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也是一种决定论,又被称为“历史决定论”或“经济决定论”。
当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自己不这样认为,他们自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是一种“辩证决定论”。
当下在我国网络上,最多拥护者的是“制度决定论”。
这种理论认为,中国之所以民主难以实现,全是因为一小撮精英为了维护自己的私利所制定的专制制度。
这种制度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是制度决定、催生了文化,文化又巩固了制度。
只要兴起一场革命,推翻专制、改行民主,中国当下的绝大部分苦难将会被克服。
除了上述几种决定论外,还有地理决定论、人种决定论、科学技术决定论等。
与这些单项因素决定论不同的还有综合决定论,持这种观点者认为,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着历史的发展,而是综合因素起着决定作用。
但与单一因素的决定论比较起来,这种貌似公正的论点很有些捣糨糊的味道,综合决定论实际什么也不能解释,只是一种无用无效的说辞,连理论都谈不上。
3、非决定论(或选择论)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英籍犹太人卡尔. 波普尔,他认为历史演变根本无规律,全是人类一代代自由选择的结果。
历史无规律就如股市无规律的道理一样。
历史也不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历史没有这种不断发展的规律,历史既会不断发展,也会大幅倒退。
社会局部变化有规律,但社会总体无规律,因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着根本不同,自然界是被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无法被决定,因为人具有自由意志。
自由主义者赞同非决定论的居多,在他们看来,既然历史不是被决定的,而是我们自由选择的结果,那么我们就应该行动起来,不要相信文化决定论的鬼话。
我们要为着民主自由的制度去冲锋陷阵,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不怕流血牺牲,就能为中华民族争得自由与民主。
从这一点上来说,制度决定论实际就是选择论。
4、什么是决定?
我认为,决定属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影响,按其程度之分有制约与决定两种形式。
从形式逻辑来说,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才可称为决定,即“无之必不行,有之必行”,否则只能称为制约。
制度为何不是决定性的条件?因为制度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譬如,不考虑本国的具体情况,盲目引进西方政治制度的第三世界国家,大都陷于不发达的状况。
制度、自然条件这些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而言只是制约,谈不上决定。
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与影响,我们不能把这些影响都视作决定。
5、什么是文化?
我认为,文化就是人的存在方式,或说文化就是“人化”。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文化包括经济、制度、科技等与人有关的除了自然条件之外的所有因素。
这里说的文化决定论,取狭义的文化概念,指为大众接受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大致包括价值目标、思想方法、道德标准、审美取向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注意,并非每种观念都可以称为文化,一种观念要成为文化,必须要为大众广泛接受,否则只是一种观念。
譬如普世价值,这种观念形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但在中国以及第三世界,还未形成文化。
6、我对文化决定论的理解
文化决定论既可拿来为专制制度辩护,也可用来为民主改革服务。
我是主张普世价值与民主改革的,这里谈谈我对文化决定论的理解:
1)文化决定论不反对制度变革,并且认为制度变革是必须的,但制度改革只是中国民主化进程这个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不是制度建立就会万事大吉的。
2)文化与制度的关系:文化决定制度,制度影响文化。
所谓制度实际就是政治。
文化可以决定制度、政治,那么制度与政治可以反过来决定文化吗?不能。
制度与政治只能逐渐地改变文化,使文化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变。
这个改变过程需要非常多的条件,需要我们长达几代人的努力。
相反、文化对制度与政治的决定却几乎不需要任何条件,一切都会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
3)中国民主改革的路线图:统治集团思想观念率先改变→制度变革→制度变革使人民得到好处→人民拥护新制度并形成新文化巩固制度。
4)制度变革必须顾及有效性,否则难以使人民得到好处,这是制度变革成败的关键。
5)制度变革要有成效,必须具有可行性。
6)要有可行性必须具有渐进性与温和性,一定要反对激进与极端。
7)可行性的核心,就是合理性,也就是理性主义/合理主义。
7、普世价值与先进文化
文化决定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与历史唯物论,认为物质与经济对历史的进程只有制约而无决定的作用。
因此目前西方的制度,只是基督教新这种特殊文化的产物,不是经济或人均GDP的产物。
也就是说,中国即使达到西方的经济水平,也不见得会形成西方的文化与制度。
在经济与文化这两个因素之间,起决定作用的是观念形态的文化。
普世价值是新教文化长期演变的产物,其起始于中世纪后期的3R运动(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罗马法复兴这三项运动,由于这三项运动的英文开头字母为R,故名),最终形成在20世纪的二战之后。
以普世价值为核心的当代西方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其之所以先进在于这种文化最符合人性与人的本质,因而具有强大的优越性与感染力。
不同于新教文化的天主教文化、东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与印度文化以及萨满文化,都是相对落后的文化。
所谓的制度转型,其实质是文化转型。
中国要行自由民主制度,必须实行文化转型,而文化转型是非常痛苦与困难的,这有赖于先知先觉的精英的无私奉献。
制度决定论的错误在于,忽视了文化的决定作用,低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或多或少迷信经济因素的作用,以为有了市场与法制这些现代性的成分,民主与自由就应该到来,传统文化会成为一种无害的东西。
在他们眼中,阻扰民主与自由的,只是少数统治者的邪恶与错误。
他们不知道,由于传统文化的巨大扭曲作用,市场与法制完全可以在背离普世价值的情况下存在,形成一种“伪”形态。
以这种制度为基础的,则有专制独裁的“伪共和”。
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吸收一些现代性的制度,就如细菌与病毒的基因突变获得抗药性一样,在保存自己的核心基因后继续为非作歹。
8、文化演变有规律可循
笔者提倡、宣扬文化决定论不是为了阻止制度变革,而是为了寻找、发现文化演变、文化转型的规律,以促成制度的变革。
以马克斯.韦伯与埃米尔.涂尔干二人为先驱的现代化理论,就是研究文化演变规律的一门新兴的实证科学。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的表现重新证实了韦伯理性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正确性。
新教文化是现代化的第一梯队,儒教文化则很有可能成为第二梯队。
但是作为儒教文化原生地的中国大陆,却落在了儒教文化圈的后面。
以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似乎可以这样说,对于中国而言,当下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吐掉我们曾经误吞的俄罗斯东正教与萨满教产物的落后文化观念,皈依欧美文化,实现“西体中用”,中国或许能带领东亚地区成为现代化的第二梯队;继续固守已被俄罗斯放弃的落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为伍,继续百年折腾。
忽视文化演变规律的制度决定论,很可能成为中华百年折腾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