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代码:ZJD-15-3-004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工科专科生、工程造价专业(3年制)
总学时:76学时讲授学时:52 学时课内实践学时:4 学时独立实践学时:学时
一、考试目的
《工程力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理解及其运用;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熟练掌握产品成本的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培养学生从事成本会计核算和成本分析的职业能力。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工程力学》的课程考试命题是以课程规定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依据,按照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特点,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根据考试时间90分钟掌握出题量,试题覆盖面广:占各章节内容的80%以上;题量适当:主客观题比例适当;难度适中:试卷中不同难度层次题量比例为2∶5∶2∶1(容易∶一般∶较难∶难);没有偏题、怪题,90%以上的题都是各章节的重点。
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主要是30道客观题),大题目主要是5道主管业务题,占分也不多;中小题目与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为6:4。
客观性的题目占比较重的份量,分值达到50-60分。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要进行课终实验考核,考核以操作考试为主,也可适当进行实验理论知识笔试。
非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是否进行课终实验
考核,实验指导教师可根据课程的要求自行决定,但实验成绩应占理论课程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并且实验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相应理论课程的考试。
实验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由平时每个实验项目成绩与课终实验考核成绩按一定的比例构成,每个实验项目成绩要按实验提问、实验态度、实验理论、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作业、出勤情况等内容综合评定,具体比例由各系根据学科特点自定。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静力学基础概念
1、明确力、平衡和刚体概念;熟练掌握力的基本性质——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
2、掌握力矩、力偶、力偶矩的概念及合力矩定理,熟练进行力矩、力偶矩的计算;
3、深刻理解力偶的基本性质及等效条件;
4、熟练计算平面力偶系的合力偶矩和求解平面力偶系的平衡问题。
5、掌握常见约束的类型、特性及约束力方向;学会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并画出受力图。
(二)平面力系的简化
1、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的理论;
2、深刻理解主矢和主矩的概念;
3、能判别简单的静定与超静定问题;
4、熟练地应用平面任意力系及平行力系、汇交力系平衡方程求解物体及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三)静力学平衡问题
1、能应用滑动摩擦理论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的平衡问题;
2、能应用滑动摩擦理论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的平衡问题;
3、掌握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4、理解重心的概念、坐标公式,学会重心位置的求法。
(五)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1、了解直杆在拉伸或压缩时的受力和变形特点;
2、建立内力和应力的概念;
3、掌握直杆在拉伸或压缩时的应力和应变计算。
4、熟练掌握应用拉(压)杆的强度条件求解强度计算中的三类问题;
(六)杆件的内力和内力图
1、学会应用截面法求轴力并画出轴力图。
2、建立杆件内力概念,掌握用截面法分析和计算圆轴内力的方法。
3、理解切应力、切应变、剪切虎克定理和切应力互等定理
4、能熟练计算转矩、扭矩和绘制扭矩图。
(七)拉压杆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设计
1、理解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2、熟悉应力状态的概念
3、了解应力状态分析
4、掌握四种常见的强度理论
四、试题类型
依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考证的要求,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共10道,20分)、画图题(共10道,25分)、判断题(共10道,15分)、计算题(3道,共20分)和综合题(2道,共20分)共五种类型,其中主观题与客观题的分数比例为6:4,客观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主观题包括计算题和综合题。
五、考试方法及考试时间
(一)考试方法:考试
(二)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三)考试时间:90分钟
六、成绩评定方式
总成绩=理论成绩(90 %)+实践成绩(10 %)(比例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而定)
理论课程考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实践成绩:实验提问+实验态度+实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作业+出勤
独立实践成绩:操作成绩或(操作成绩+实验理论知识笔试成绩)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工程力学》,赵晴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1版。
参考书:
《理论力学》,朱柄麟、赵晴、王振波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