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农民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学校名称: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专业班级:12作物1班
组长:付灿
报告撰写人:皮冰(19)
PPT制作:粟永红(36)
PPT讲说:付灿(04)
报告调查:陈永翠(30)
数据收集:罗春华(18)
经过星期二下午的走访,我们以问卷的方式圆满完成了关于“农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的调查,通过对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周围部分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此来了解农民生活中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影响农民收入多少的原因,农民增收途径,收入成分,消费的大小及消费途径,为农民提高收入打好基础,进一步实现全面奔小康。
通过调查显示:外出务工者占绝大多数,家庭收入没有大的变化,而主要消费支出为生活费用,教育费用。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调查了以下几点:
(一)收入现状分析
1.农民收入来源单一
从目前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角度,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3个部分:
①外出务工收入(70%):在改革开放浪潮下,外出务工成了农民获得农业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选择。
这是一种工资性收入,这种收入以其广阔的增长空间成为了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切入点。
而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成了我国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②家庭农业生产收入(20%):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稳定的方式,以农业种养业为主的收入来源仍是目前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基本部分。
③家庭在乡从事非农经营收入(10%):这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农民收入多样化的一个新亮点,主要包括农民在家庭农业经营之外进行的诸如工业、商业等第二、第三产业收入。
这是在乡农民的一个重要增收点,也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2.农民收入过低
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一些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较低,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观念因素的限制也是限制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原因。
而收入过低又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农民看不起病,孩子上学难,甚至上不起学,留守儿童增多,使孩子心灵受损,使孩子走入读书程度与找工作无关的误区,孩子辍学早,造成孩子文化程度降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难等。
(二)支出现状分析
1.农民生存消费占较大比重
由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区域恩格尔系数(家庭生活支出占总支出)普遍偏高,大多数(60%)在40%以上,说明所调查区域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他们的支出大多用于日常生活的消费,例如:买菜、水费、电费。
而较高端的发展性、享受性消费很少,例如买化妆品、买电器、旅游支出。
2.支出原因
①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的负担过重:“上有老,下有小”是很多农村家庭沉重负担的重要原因,其中尤其以子女教育支出为最。
最近有调查显示,教育花费已经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
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大部分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
②消费观念倾向保守:准备把收入节省下来存钱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农民的收入增长变得更加容易了,但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入变化的不稳定性。
这使得农民在消费行为中也更加关注收入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暂时收入对其消费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而农村社会低市场发育和农民生活的诸多非正常因素使得很多农民依然会选择储蓄,以防不时之需和进行预期消费。
(三)问题及分析
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低。
分析:主要原因是成都农业可以职业学院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外出务工。
而外出务工存在多重障碍,剩余务农的农民的农作物产量低,品质不高,供求不一,造成浪费,致使收入低。
1.外出务工存在不稳定性,收入也随之不稳定,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外出务工方式以自发为主,而由地方政府有组织的向外输出劳动力的机会和数量减少,这既不利于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也不利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充分就业和持续、稳定增加务工收入。
2.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难得保障,例如:务工人员工资不能及时发放,老板随意加大工作强度,工作没有保障,未签雇佣合同,工作随时可能丢失。
而剩下的一部分靠务农赚钱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幼,家庭农业生产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致使农产品品质难以提高,耕地大面积撂荒,致使农产品产量低。
3.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少随着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剧了价格的下跌趋势。
这是导致农业生产收益少的直接原因。
虽然政府也曾为改变这种局面而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但是同时也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产生刺激,造成农资价格也随之上升,结果依然是增收空间十分有限。
另外,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也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原因,这两种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民增收的困境。
4.商品流通不畅。
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入下降。
然而农产品大多以乡村为单位组织销售,每到市盛期,各单位各自为阵,不断增加了费用,而且易使区内产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杀价,
造成内耗,一些农户只好忍痛低价甚至亏本倾销,满载而去,负债而归。
增收难度加大。
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提价的空间和可能均已很小。
并且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3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
自然灾害频发。
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风调雨顺即丰年,天旱雨涝就减产,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
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观念因素的限制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在观念上往往会有很多局限性,这些限制因素既影响了在农村科学种田,也难以找到其他就业机会实现劳动力的转移,这是来自于农民自身的阻碍农民增收的原因。
(四)针对农民收入低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面分析出的造成农民增收的原因,我认为当前解决农民增收难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实行多家合种的办法,使之操作更为便捷,可适当增添农具,机器,以提高效率,改变全手动式的种植方式,适当间作,套作,提高务农收入就会吸引一部分外出务工者投身务农。
2.由村上请技术员给农民讲授种植技巧,以达到高效高产的目的,以增加收入。
3.减轻农民负担。
农民负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农民负担减轻后,使其更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生产活动,进一步增加收入,因此,减轻农民负担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
4.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城镇化进程。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需要城乡统筹发展,根本的出路还是要走城市化道路。
同时可将政府补贴直接与农
户棉粮产品挂钩;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加快农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
5.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建设。
在教育上要加大投入,把好乡村教师的师资水平这一关,树立起一种加强教育的思想;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做好村民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养成有病就医的意识。
同时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整治封建迷信、赌博等活动,多搞一些有意义的文化项目来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在农村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靠自身努力,进一步勤劳致富。
6.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科教兴农,知识富农。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使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落实科教兴农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五)总结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温江农民现状,也积极思考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农村,“满腹诗书”的人并不多,对于农业知识了如指掌的更是寥寥无几,都是仅凭代代相传的经验来劳作,没有很好的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所以劳力是耕种的主力,由此:我们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有了知识才可以更好的为我国农业做出贡献,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
作为农院学生,我们也经历了务农的过程,明白了务农的辛苦,体会了父母的辛劳,我们为自己的前途,为父母的期盼,为国家农业的发展,也必须认真学习,努力成就一番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