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素质拓展
课程类型:通识选修课
先修课程:无
适用对象:全校本科专业
开课单位:体育部
总学时数:32 (理论教学学时:2 ;其他教学学时:30)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一)课程性质、目的、主要任务
素质拓展课简称拓展训练,这是一种体验式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进行很好的锻炼。
结合大学校园的实际情况,对提高大学生挑战自我、熔炼团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体验、反思、总结和应用四个环节,培养同学们积极的自我挑战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素质拓展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并紧密跟踪学科前沿,使学生能更及时的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素质拓展基础知识
学时:2
主要内容:
1.素质拓展运动概述
2.当今现状以及未来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素质拓展运动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其当今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了解素质拓展运动的起源、发展现状和趋势、特点、分类以及功能,理解影响素质拓展的要素。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主人翁意识,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拓展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了解素质拓展的概念及特点,基本掌握素质拓展开展的形式。
难点:素质拓展的分类和特点,基本掌握素质拓展开展的形式。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多媒体
(二)实践教学
1.实践项目与学时
2.教学基本要求
项目一:
名称:素质拓展团建训练(一)
教学目的:了解素质拓展技术训练的基本内容及方法,掌握素质拓展运动团建的基本训练方法和技巧。
基本要求:通过本实践的设计与实施,掌握拓展团建的技巧。
项目二:
名称:素质拓展团建训练(二)
教学目的:掌握素质拓展运动团建的基本训练方法和技巧。
基本要求:通过本实践的设计与实施,掌握拓展团建的方法。
项目三:
名称:素质拓展心智类项目训练(一)
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掌握心智类项目特点及教学指导技巧。
基本要求:通过本实践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掌握心智类项目教学技能和指导技巧,熟练教学方法。
项目四:
名称:素质拓展心智类项目训练(二)
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掌握心智类项目特点及教学指导技巧。
基本要求:通过本实践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掌握心智类项目教学技能和指导技巧,熟练教学方法。
项目五:
名称:素质拓展心智类项目训练(三)
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掌握心智类项目特点及教学指导技巧。
基本要求:通过本实践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掌握心智类项目教学技能和指导技巧,熟练教学方法。
项目六:
名称:素质拓展心智类项目训练(四)
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掌握心智类项目特点及教学指导技巧。
基本要求:通过本实践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掌握心智类项目教学技能和指导技巧,熟练教学方法。
项目七:
名称:素质拓展协作类项目训练(一)
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掌握协作类项目特点及教学指导技巧,熟练掌握项目操作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本实践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掌握协作类项目教学技能和指导技巧,掌握教学方法。
项目八:
名称:素质拓展协作类项目训练(二)
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掌握协作类项目特点及教学指导技巧,熟练掌握项目操作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本实践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掌握协作类项目教学技能和指导技巧,掌握教学方法。
项目九:
名称:素质拓展协作类项目训练(三)
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掌握协作类项目特点及教学指导技巧,熟练掌握项目操作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本实践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掌握协作类项目教学技能和指导技巧,掌握教学方法。
项目十:
名称:素质拓展协作类项目训练(四)
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掌握协作类项目特点及教学指导技巧,熟练掌握项目操作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本实践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掌握协作类项目教学技能和指导技巧,掌握教学方法。
三、课程章节与学时分配表
四、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一)考核方式: 考查(技能)
(二)成绩构成
1.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考勤占20%、小组作业占20%。
2.期末成绩(60%):期末成绩为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如下
(1)个人实践得分:(30分)
方法:按照个人实践挑战类项目进行考核,依据项目特点及规则要求,教师进行评定。
根据项目挑战要求及团队贡献,进行项目布课和实操体验,依据项目特点和完成度进行失误减分,每次减2分。
(2)团队实践得分:(30分)
方法:按照团队成长值及实践计划实施过程,从四大阶段评定团队融合指数,教师进行评定。
团队项目依照规则要求进行评分,数量挑战项目按照次数得分,时间挑战项目按照完成总时得分。
五、教学建议
素质拓展为体验式教育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手段,通过情景假设及体验,以实现团队协作和个人价值实现。
在上课过程中,对器械及场地要求较高,任课教师需认真备课,可根据天气等客观情况,调整上课单元授课顺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1] 徐文琦.《体验式培训理论与实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社.2017.11。
(二)推荐参考书
[1] 胡炬波,厉丽玉.《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08。
[2]胡晔.《绳索救援技术基础》.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6.06。
七、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素质拓展》课程大纲在《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依据,依据基本内容纲要,结合休闲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修订版)编制。
(二)其他说明
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课上热身练习要充分,尽量避免运动损伤。
要强调学生着装,必须着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老师要强调课下练习,包括所学技能和体能练习,建立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
大纲制定人:黄琪
大纲审定人:王幸新
制订日期: 2019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