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专家论证)2范文(优.选)

深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专家论证)2范文(优.选)

亳州市文化公园工程地下车库土方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2016年7月5日第一节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基坑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基坑支护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施工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开挖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深基坑支护及开挖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特殊情况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基坑降水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土方开挖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土方开挖施工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土方开挖实施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土方收尾处土方开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土方外运及文明施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基坑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安全防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应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深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第一节编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 22:89);《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 96:9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国家、地方现行使用的其他有关规范或规程;本工程施工图纸和招投标文件;第二节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亳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汤王大道与紫苑路交汇处东北部,伊顿庄园小区之南,豪泽俪景小区之西。

规划用地平方米,拟建地下车库1层,6143平方米;为低层建筑,框架结构,拟采用天然地基。

第三节基坑支护设计一、场地工程地质特征本场地覆盖层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上部沉积第四纪新近堆积及冲积层(Q4al),下部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al)地层。

根据本次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资料综合分析,场地地基土按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工程性质,自上而下可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1个亚层。

各层岩土的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分述如下:①耕表土(Q4pd):黄褐色,松散,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

层厚为0.30~0.90m,层底高程为36.20~33.85m。

①-1淤泥(Q4pu):灰黑色,软塑-流塑,主要为粉质粘土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略臭,该层主要分布在塘内。

层厚为0.30~0.80m,层底高程为32.80~31.85m。

②粉质粘土(Q4al):棕褐色~灰黄色,可塑状,切面有光泽,手感细腻,可见云母碎片,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震反应无。

层厚为0.30~4.10m,层底高程为32.40~31.40m。

SPT试验N=4.0~9.0击,平均击数为6.3击;单桥静探Ps算术平均值=1.94Mpa。

③粉土与粉质粘土互层(Q3al):粉质粘土黄褐色~棕黄色,硬塑状,切面有光泽,手感细腻,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震反应无。

夹大量砂姜石。

粉土黄褐色,很湿~饱和,密实状,切面粗糙,手捻砂感较强,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

揭露层厚为1.90~3.70m,层底高程为29.80~28.44m。

SPT试验N=6.0~18.0击,平均击数为11.4击;单桥静探Ps算术平均值=6.04Mpa。

二、基坑支护设计原则:在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满足国家建设工程的有关法规和规范要求,施工可行、方便,尽量缩短工期,满足土方开挖及地下车库施工的技术要求。

1、基坑安全等级基坑开挖深度约5m,安全等级定为二级。

2、地下水控制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主要为经强夯加固的填土,填料主要为残积土、全、强风化花岗岩等,原场地地势较高,基本无地下水,但考虑到本基坑需经历雨季,需考虑雨季施工的情况。

3、支护结构该地下车库南侧只有伊顿庄园建筑物,且基坑距建筑物40米的距离东、西、北侧均无构筑物、建筑物、管道及管线,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下车库采用放坡支护。

4、基坑排水系统设计(1)基坑坡顶、坡底设排水沟,坡顶、坡底设集水井,汇入市政管道前设沉砂池。

(2)排水沟:坡脚设设置一圈排水沟,坡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

排水沟尺寸为:300×300×300(顶宽×底宽×高),坡脚排水沟汇集边坡排出的水,坡顶排水沟拦截坡顶雨水,并用于接受坑底抽水。

坡顶排水沟以明沟形式排泄,基坑顶四周排水沟范围以内采用挂网喷砼以防地表水渗入。

(3)集水井设计基坑底部及顶部每隔25~30m设置一个集水井以汇集坑顶坑底排水沟排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尺寸800×800×1000。

排入市政管道的集水井前设做三级沉砂池,长×宽×深=3000×1500×1000。

(4)泄水孔设计孔径100mm,其内安装PVC管,用土工布包裹,间距为2.0×2.0m,梅花形布置,泄水管进水长度400mm,先在管壁上钻孔再用无纺土工纱布包裹两层并用尼龙丝扎紧。

5、其他(1)基坑顶四周设置一圈安全护栏,栏杆采用φ48×3.0钢管焊接或扣件连接。

第四节施工计划上述劳动力配备为暂定计划,具体施工时可稍作调整。

上述机械配备为暂定数量,具体施工时可稍作调整。

5、施工准备1)现场交接准备对现场实况进行详细勘察,复合现场的平面和竖向控制点,了解周边道路情况,与业主、监理要求提供施工场地地下管网线路、障碍物等正式资料,并办理相关开工手续。

2)技术准备(1)组织图纸学习和图纸会审,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根据工程需要加密现场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并且加以保护。

(3)进行现场临电、上、下水、消防用水、办公用房、作业棚及临时道路等进行系统布置并实施。

(4)施工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对各施工部位土层及地下水进行详细的了解。

3)施工场地准备本工程卸土点在现在合理设定好位置,运距根据甲方指定地点,物资材料堆放点计划合理。

第五节、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一.开挖原则基坑土方的开挖必须分段、分层施工。

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具体如下1、下层土方必须待上层喷锚围护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开挖。

2、土方开挖沿基坑边线一次开挖长度不得超过25m,纵向深度不超过1.5m;坑内纵向深度不超过3.0m,横向以对称开挖为准则。

3、挖出的土方必须随即运出,不得在坑边堆放,也不得在场内堆放,土方运输车辆外出一律清洗干净,确保环境整洁。

4、土方开挖应根据施工图中所示基底标高分层进行,在挖到基坑底标高20cm处,预留采用人工开挖尽量减少对坑底土的扰动,并24小时内必须完成素砼垫层,并抓紧施工基坑底板。

二.深基坑支护及开挖工艺1.基坑开挖采用1:0.67放坡,中间设2米宽台阶;开挖采用人工修坡,随机械边挖边修,第一步支护时将护坡散水施工完成,弹出边坡500mm 控制线,吊线、拉线控制边坡垂直、平整,修坡时采用砸入土体Φ6钢筋棍来控制边坡平整、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

上下口拉小白线定桩,人工用修坡铲铲开。

2.基坑底部及顶部每隔25-30m设置一个集水井。

3. 开挖至基坑底标高后,通知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业主等进行验槽,符合要求马上进行基坑底混凝土垫层浇筑。

三.特殊情况处理1.开挖时遇上层滞水时,视水量大小设置排水花管若干个,排水孔用洛阳铲成孔,深入坡面内500mm,花管用滤网包裹。

墙体找平层施工完成如不再渗水,割除排水花管,进行防水施工。

2.开挖至饱和土时,土坡易局部坍塌,先进行超前支护,在坡脚砸入短钢筋或钢管。

3.施打土钉时遇到不明障碍物或地下管线时,需调整钢钉位置和角度,严禁强行穿越不明障碍物或地下管线。

4.若钢钉施打困难,在施打时可适当减短土钉长度,用增加土钉密度的方法做处理。

第六节基坑降水处理一.降水方案的选择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入坑内,不但会使施工条件恶化,而更严重的是会造成边坡塌方和地基承载能力下降。

因此,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工程降水目的是保证基坑开挖施工,降低水位标高一般要求降至基坑底的1米以下。

工程施工时期约在7至9月份,属多雨季节,要防止开挖时出现地下水、雨水。

本项目开挖时若遇地下水时拟使用集水坑降水法。

二.集水坑设置集水坑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走向的上游。

根据地下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集水坑每隔25~30m设置一个。

集水坑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6~0.8m。

其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经常低于挖土面0.7~1.0m。

井壁可用竹、木或钢筋笼等简易加固。

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井底应低于坑底1~2m,并铺设碎石滤水层,以免在抽水时将泥砂抽出,并防止井底的土被搅动。

三.降水控制抽水过程通过观察孔了解水位的变化情况,尽量把水位控制在统一水平面上,减少基坑内自由水的流动,同时,为避免基坑内外水位相差太大,在基坑外围设降水井6个,管径300mm,埋深8m,配备抽水系统,在必要时,启动抽水泵进行降水。

相关主题